两个“陶瓷世家”的再创业之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两个“陶瓷世家”的再创业之路0

国营瓷厂的改制许多人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如何从对集体的依赖中摆脱出来自行创业,是景德镇许多人最大的挑战  

景德镇红旗瓷厂高级工艺师孙立新家是景德镇24户“陶瓷世家”之一,这个称号是景德镇市政府在建镇990周年之际授予他们的。孙立新说,他曾祖父孙洪元是景德镇制作大件和琢胚的高手,曾经经营“孙荣记”作坊。祖父孙振东是建国瓷厂的高级技师,父亲孙同鑫则是工艺美术师,到孙立新为止,孙家从事制瓷业已是第四代。

几年前,孙同鑫和孙立新父子在红旗瓷厂开办了“孙公窑磁器研究所”。说是研究所,其实只是租用的红旗瓷厂原职工食堂两层楼和顶层。楼房相当老旧,除了四处堆放的成品和半成品瓷器、坯件和工具,工作室的主要设备是花4万元购买的一座燃气窑。老式的柴窑由于破坏森林资源,基本上已经在景德镇销声匿迹。与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这样的单位相比,孙家的“孙公窑”其实更像其曾祖所开的“孙荣记”作坊。孙立新说,他们曾准备搬到东郊,红旗瓷厂的这个楼房由于临街,不久也将被拆掉。

“孙公窑”成立的直接诱因是红旗瓷厂的改制和父子二人的双双下岗。被问起下岗时的心情时,孙同鑫露出笑容:“我没什么伤心的。”对于90年代之前的景德镇人来说,能够进入国营瓷厂是最大的梦想之一。孙立新自称是赶上了末班车。“当时国务院发布保护传统文化条件,老师傅带徒弟。那时国营瓷厂很难进去,这样政府给了一个指标,我就半工半读进入瓷厂随父亲学艺。”

创办“孙公窑”是孙家在1998年作出的选择。“爷爷去世之前说,如果我的病好了,带你们搞作坊。”孙立新说,当时他家历经公私合营和“文革”,家里对搞作坊都很反感。但是在90年代,国营瓷厂江河日下,经济非常困难。孙同鑫说,他下岗时是红旗瓷厂的高级工艺师,下岗前的工资只有380元,下岗后这点钱都没有了。

与孙立新的“孙公窑陶瓷研究所”相比,国营的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是一个事业单位,但从陶研所离开的王淑凝说,那是一个企业性质的事业单位。所有职工并没有工资,所里也没有市里下拨的经费,全部资金都要职工自己创造。

王淑凝是景德镇著名的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王隆夫的女儿。与孙立新一样,王淑凝同样出生在陶瓷世家,王淑凝的曾祖父王昌彬曾任晚清景德镇御窑厂总办,哥哥王安维是景德镇市艺术瓷厂美研所的所长。记者见到她时,王淑凝正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绘画瓷板。“这里既是店铺,也是我的工作室,我现在名义上虽然是陶研所的人,但靠出售自己的陶瓷作品为生。”从陶研所出来至今,王淑凝说她已经有5年没有工资了。说起这样的生活,王淑凝笑着表示,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日子比在国营瓷厂的生活要好得多。

“我和欧阳桑(另一位景德镇著名女陶瓷美术家)都是同一批进厂的。当时就是想,如果能进国营瓷厂就好了。那个时候的我主攻工笔人物。在国营体制下,工作是根据上面给任务。做多做少都一个样。我一个瓷瓶,画一个星期也行,画一个月也行。但现在我都画不动了。”王淑

凝指着桌子下一个尚未完成的工笔人物瓷灯罩说,这个灯罩已经放了很久了。从经济效益上来说,画小写意既不累,用的时间又短,经济效益也高。如果我画一个工笔4条屏可能要3个月,只卖5000块,但同样的作品写意画可能只要1个月,却可能卖到10000块。

在北京王府井东方好友景德镇陶瓷城正在举办景德镇百名女杰作品展,王淑凝的青花牡丹堆瓷4条屏的售价是24000元。除了经济上的原因,王淑凝坦诚地说,中国自古以来重写意轻工笔的传统也是促成她转攻小写意的重要原因。“从古到今,中国画大师都是写意的,而写意的确也能够更好地宣泄我的创作情绪。当然,现在人的心态变了,喜欢效果性的东西。就连评委鉴瓷,也不会用放大镜看。人们倾向于那些能够吸引眼球的东西,那些艺术瓷厂已故老艺人的作品现在能够被接受认可的也不会很多了。这种情绪也不免对我造成影响。对于我们这些搞艺术创作吃饭的人来说,这是一种致命的诱惑!”王淑凝说起当年在国营瓷厂,“那时候厂里各个行业都有国内顶尖的专家,不但能学到很多东西,也能创作出许多精品。现在所有的人都各自创业,命运就看自己把握了。”

孙同鑫告诉记者,他在1954年进入景德镇建国瓷厂学徒,当时的建国瓷厂集中了一大批画工很好的师傅。后来厂里把专业划分,有些厂专门生产日用瓷,有的专门生产艺术瓷,目的是将瓷厂特色化,同时也方便技术上的管理。“当然,这样也有不好的一面:厂里的技术人员在各厂分工后,有的人技术发挥不出来。比如有的人善于山水绘画,但在日用瓷厂图案一般是花鸟鱼虫。我想做艺术瓷,可厂里做的是日用瓷。当时的环境又不能随便调动。由于这个原因,后来建国瓷厂减少编制,老人留在瓷厂,我当时年轻,从建国瓷厂调到专门搞电瓷的第五瓷厂,后来才来到红旗瓷厂的高级细瓷车间画青花,到1997年下岗。”

说到下岗,孙同鑫认为是件好事。“我作为一个创作人员,希望发挥潜能,但计划经济时代,你想多搞不行,不搞也不行。下岗后许多人都有失落的心态,我没有。”孙同鑫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我在外面画画,几天就可以把原来一个月的工资赚回来,还能发挥自己的想法。”

对于今天出来“自谋生路”,无论是王淑凝还是孙同鑫都表现得非常坦荡乐观。“过去的工匠没有国营企业养活,也照样过,我们只不过是又赶回自己的本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