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281)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普京第二个四年的挑战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韦什尼亚科夫3月15日宣布,根据对99%选票的统计结果,普京获得71.2%的选票,蝉联俄罗斯总统。得票排名第二的是共产党推举的总统候选人哈里托诺夫,其得票率为13.8%。其他4名候选人的得票率均未超过4.1%。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俄第四届总统选举选民投票率达64.3%,符合法定人数需要,选举结果有效。选举的正式结果将在3月25日公布。
面对胜利,普京显得十分平静,并没有表现出激动的神情。他在自己的竞选总部发表谈话,对参加投票和支持他的选民表示感谢,保证将在第二届任期内继续努力,以切实行动回报选民。其实,普京在第二个四年任期里的主要任务就是“改革、发展和稳定”。在这三个领域内,普京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很明显,以车臣问题和恐怖威胁为主的“稳定问题”基本上处于可应对状态,而改革和发展的难度则大得多。
发展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普京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三个重要目标:消灭贫困、10年内GDP翻番和军队现代化,这三个问题说到底都是经济问题。虽然近年来俄罗斯经济颇有起色,外债大幅减少,但这主要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结果。尽管目前看来,油价下跌到几年前10美元一桶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油价波动却随时可能发生,俄罗斯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就随之增大。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改革甚至改变俄罗斯现有的畸形的经济结构,从对依赖资源出口和倚重军工出口转向技术进步和发展民用技术经济。然而,俄罗斯是军事出口大国,技术军转民不可能很快到位,可以说这是个矛盾,如何找到契合点将让普京新一届政府耗费大量心思。
发展也离不开治理经济环境。在俄罗斯,腐败在地方和中央都存在,腐败已经衍生出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背景十分复杂,往往和黑社会、金融寡头交织在一起。普京在大选前调整了政府班子,选用反腐经验很足的联邦税务警察局局长弗拉德科夫出任新总理,就是表明他将在第二任期内在加快税收改革的同时加大反腐力度,一些围绕着反腐的斗争场面将会很激烈,还会和个别“不听话”的金融寡头爆发“冲突”。
如果仔细分析,上面提到的问题都和“俄罗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这个核心问题有关,一些俄罗斯专家将这个问题看作是俄罗斯一切问题的症结。俄罗斯从前苏联时代的中央高度集权转型过来,转型本来是为了提高效率,用市场经济、公民社会的方式来解决效率问题。然而,问题是国家权力并没有最终落在百姓的手中,而是被地方势力和寡头们所垄断,国家权力被削弱,中央被架空。目前普京已经部分夺回了中央集权,但是这又在一个新层面带来了问题:集权加强再度导致效率低下,国家机构也越来越庞大和臃肿。如何在这个新层面上实现中央集权和公民社会的平衡,确保效率将是普京的一个最大挑战。
尽管普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经常精简机构,但依然很难转得动,俄罗斯确实太大了,没有顺畅和高效的国家行政体系,又缺乏管理人才,将会阻碍俄罗斯的发展。不过这一进程仍将继续下去。俄罗斯《消息报》认为,普京第二任期将继续推进俄罗斯主体的合并,到2008年俄罗斯将不再有89个地区,可能只会有75个。
普京竞选总部的发言人科扎克在大选获胜的当天说,“在第一任期,连任的必要性束缚住了总统。而第二任期将是为了历史而工作”。然而,这番话被随后到场的普京否定,他说,他不准备为了历史而工作,“不能为了任何人都不明白的某种荒谬理想(而工作),应该始终以现实为基础,为如今生活的具体人,为了明天和后天生活的子孙后代而工作”。
数字解读俄罗斯第四次大选
22小时
俄罗斯领土横跨11个时区,远东的勘察加半岛等地率先在北京时间3月14日凌晨4时开始投票,而最晚投票的是濒临波罗的海的加里宁格勒,北京时间3月15日凌晨2时结束投票,共持续22小时。
1.09亿
此次选举总共发出1.09亿张选票。
100万
各投票站有100万名工作人员保证大选工作的顺利进行。
30万
全国将有30万名警察、内务部士兵和军校学生维持秩序。
9.7万
全国共设有投票站9.7万个。
353
遍布世界各地供俄侨民参加投票的投票站共有353个。
500名
500名来自各国际组织的国际观察员监督大选的工作。
268个
俄监狱审讯室共设立了268个投票站,其中有尤科斯公司前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也参加了投票。
科索沃再起民族冲突
3月17日以来,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居民同塞尔维亚族居民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共造成了31人死亡、500余人受伤。
联合国警察部队发言人说,这次暴力冲突源于3名阿尔巴尼亚族儿童的溺水暴毙和失踪。据当地媒体3月16日报道,在距离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以北约40公里的卡布拉村,几名阿族儿童被塞族人追赶,结果坠入河中。闻讯赶到的数十名士兵,警察和救援人员随即在卡布拉村附近的伊巴尔河中展开搜救,最后在河中发现了2名儿童的尸体,另一名儿童至今仍然下落不明。此前一天,一名19岁的塞尔维亚族青年在科索沃中部中弹身亡。塞族人指责这起事件是身份不明的阿族歹徒所为。这两起事件导致塞阿两族的紧张关系再次恶化,并最终演变成大规模的冲突。
3月17日,在普里什蒂纳附近,塞阿两族的冲突急剧蔓延。在波列镇,许多塞族人的房屋被烧毁;在布雷杰镇,几家塞族人的医院也遭到严重破坏。激烈的冲突持续了数小时之久。根据医院方面提供的数据,当天至少有20多名阿族人和塞族人在冲突中丧生,他们大多是中弹身亡,其中一名阿族人被塞族人扔出的手榴弹炸死。
这次冲突是自2001年2月以来科索沃地区发生的塞阿两族之间最为严重的暴力事件,这使国际社会希望化解塞、阿两族矛盾的努力受挫。科索沃地区的塞、阿两族经常爆发武力冲突,冤冤相报的复仇心理使得这一地区陷入了暴力循环的怪圈,并在1999年引发了外部势力介入的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结束后,北约和联合国先后向这里派遣了4万名维和部队。这一地区名义上属于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但实际上由联合国和北约进行管理。
荷兰王太后去世
曾统治荷兰32年的前女王朱丽安娜·威廉明娜于当地时间3月20日清晨6时在苏斯特代克王宫睡梦中安然谢世,享年94岁。朱丽安娜的医生说,她逝世的主要原因是肺炎导致健康状况恶化。荷兰首相巴尔克嫩德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说:“我们失去了一个温和的、充满爱心的女性,她是我们所有人的母亲。她把所有的个人精力都投入到人民的福利事业上去,尤其是帮助那些弱势群体:医院的病人、无人照看的老人、孤儿院的孩子……她曾经无数次的帮助他们,用她的话讲,如果她不是女王,她愿意做一名社会工作者。”朱丽安娜由于身体欠佳,1980年将王位传给了长女贝娅特丽克丝。她在退位后便淡出了公众的视线,王宫对她的隐私也给予保护。
(本栏撰文:金浙)
(本栏目图片均由美联社提供)
格鲁吉亚内战危机化解
3月14日,格鲁吉亚新总统萨卡什维利在跨越境内阿扎尔自治共和国行政边界时遭当地武装力量拦截。中央政府随即宣布封锁阿扎尔领空和海域,对其实行经济制裁。格政府还要求阿扎尔领导人承认并服从中央政府领导、解除地方武装,但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阿巴希泽在最后期限来临前拒绝接受上述要求并继续在阿扎尔实行紧急状态和宵禁。经过俄罗斯的斡旋和格鲁吉亚议会议长的调节,萨卡什维利和阿巴希泽进行了会谈,并最终达成协议。格中央政府3月19日凌晨开始取消对阿扎尔的一系列经济制裁。阿巴希泽也取消了在阿扎尔全境实行的紧急状态和宵禁,并保证解除地方武装。
全球反战纪念伊战周年
3月20日,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一周年之际,世界各地再度出现大规模的反战浪潮,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群众集会。亚洲一些国家的示威者要求将其国家的军队撤出伊拉克。在英国伦敦,两名反战抗议者爬上了地标性建筑——议会大厦顶部的大钟,展开一面旗帜,上写“到说出真相的时候了”。在澳大利亚,3000多人高呼着“结束占领,撤出军队”的口号,推着一个装有霍华德总理雕像的笼子穿过悉尼的大街。美国的“为和平与正义而联合”组织在200多个城市组织大型反战示威。刚刚遭到惨重恐怖袭击的马德里也在组织大型反战示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