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看涨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全民看涨0

新股民的踊跃入市正应和了最近的上涨行情  

国内股市一片涨声,处在行将突破的阶段。3月16日,上证指数即达到1740沿线,随后的几天在这个区域盘桓,虽然有3月18日和3月19日约40个点位的调整,但旋即,又回了这个区域,可见人气昌旺,突破3年来平行走势已经成为必然的结局了。

3月17日上证指数摸高到1750点可谓是一个标志性事件。2002年6月24日,在政策性消息的刺激下,市场曾经达到1748点的高度,随后的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市场一直受制于这个高度。1750,虽然超出不多,但给予投资者的鼓舞显然多于这两个点的实质内涵,当晚,多家一向不播报证券信息的电视新闻栏目均将此消息当作社会新闻予以报道,证券报刊上,也能看到股评家一致看高的姿态,有些报刊上,整版大幅标语口号。原来看空的股评家甚至嘲笑起别人“胆小”,“熊眼”,有些则登报认错自我批评,好像原来说的利空都一夜不见了。

这种全民看涨的姿态可惜只维系了一天,第二天,市场摸高到1755点,接下来就俯冲向下,以1717点收盘,把大家吓出一身冷汗。不过,全民化的乐观还是战胜了恐惧,下跌又被看成了最好的投资机会,到了周末,市场又回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给人的感觉,1700点以下的机会再难见到了。其实,对1750点的过分热情完全是一种错觉,早在“6·24”之前,上证指数曾经有过一个1776点的反弹纪录,如果说3年来国内市场一直在一个坚固的“天花板”下运行,这个天花板绝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个大致的等高线区域,可能在某些地方高些,有些地方低些,判断它的上下范围,自然不可以一两个点计算短长。

判断行情的牛熊与否,点位有参照意义,但更多的,还是要从基本面分析,其中有几点迹象值得注意。第一件,2月新开户人数又创出新高,外围资金充裕。据证监会透露,截至2月底,投资者开户数达7076.36万户,较1月增加36.49万户,从而创下近几年来单月新增投资者开户数的新记录。这就是说,几年熊市赔钱效应下的恐股心态已经彻底改观,又有了大量初生牛犊,在他们心里,根本没有天花板或者上档解套盘之类的忌讳—一新股民通常被称为敢死队,就是这个道理。第二件,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机构持仓过半,也就是说,市场中的机构都有着强烈的推高意愿。第三件,中国股市在1750点左右的流通市值大致为14600亿元,远小于12万亿的居民储蓄。当然,资金从储蓄转到股票市场,需要赚钱的示范效应,也就是市场还需要不断涨上去。而自去年11月来,市场一直遵循着这样大涨小回的原则,就连在1700点高位的回档,也从未超过100点。

新股民的踊跃入市正应和了最近的上涨行情,从3月9日到3月16日,市场连续上涨,一周之内皆是阳线,这样的情形,即使在最近的上涨中也是少见的。股票炒做也是热点不断,台海局势的变化促生厦门的“三通概念”,接下来,是吉林敖东的全流通试点方案未获通过,可公司仍然把这个消息公告出来。复牌后股价并不下跌,还继续上涨,仿佛国有股减持已经没有一点利空的成分,而是件值得炒做的好事。次新股也是炒做的首选,士兰微与本轮行情同步启动,3个月前17元的价格现在已经是36元,最近还在上涨,其他次新股如杭萧钢构,股价在极短的时间内翻了一番。重组概念的龙涤股份是最近行情中的一匹黑马,连续3个涨停板之下,股价上涨了将近40%。可见现在的行情,已经完全到了炒做概念,炒做高送配之类一日暴富的浮躁状态。相形之下,素有两市第一牛股的航天信息公布的年报每股收益高达2.41元,只因为分配不是高送配,而是派发现金,就受到市场唾弃,价格已经从最高的42元,跌到现在的35元。所有这一切,都似乎预示着一个疯狂的投机时代的到来。

机构投资者,尤其基金的大量存在同时也抵消了部分投机情绪,长江电力、宝钢、联通和中石化等已经沉寂了相当长的时间,尽管在目前点位,这些企业仍具有最高的投资价值,但它们的价格,还是春节前后的价格。如果要获利换股,这些深藏不露的机构有着充裕的时间。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时刻,当人们都一致看多时,行情是刚刚起步,还是风险正在来临?所有的利空,如国有股减持、市盈率高、与WTO接轨、上市公司造假,一年优二年差三年ST,难道都不存在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