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艺术展:另一群人的光荣与梦想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黑客艺术展:另一群人的光荣与梦想0

<span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font-weight:="" letter-spacing:="" line-height:="" 21px;=""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widows:="" 1;="" word-spacing:="" -webkit-text-stroke-width:=""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 float:=""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2002年5月在曼哈顿当代艺术新博物馆开幕的“开放源代码‘黑’艺术展”被视为黑客艺术的第一次公开释放  

黑客艺术展:另一群人的光荣与梦想1

<span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font-weight:="" letter-spacing:="" line-height:="" 21px;=""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widows:="" 1;="" word-spacing:="" -webkit-text-stroke-width:=""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 float:=""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麦肯锡·沃克  

实际上,2002年5月在曼哈顿当代艺术新博物馆开幕的“开放源代码‘黑’艺术展”被视为黑客艺术的第一次公开释放,当时的组织者还仅仅认为黑客是一种极端的艺术实践,态度激进的艺术奇客们对技术进行改造,然后把技术用在不该用的地方而产生艺术。而两年后的马德里德索菲亚皇后国家展览馆,话题已经进化到“黑客:抽象的艺术”的层面,米歇尔·德里欧在《连线》杂志上评论道:“马德里黑客艺术的理念并不复杂,在他们看来黑客不只限于编程,就如同即兴不只局限于音乐一样,黑客的概念应该可以自然的扩展,完全可以达到艺术创作的领域。”而西班牙博物馆的视听指导巴塔·塞尚则评论道:“我非常喜欢类似黑客这样的创造精神,其实每一个程序员、艺术家、音乐家、工程师、药剂师、作家都是各式各样的黑客,他们都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尽己所能。”

就如同阿西莫夫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三定律,或者纽尔拜伦在1967年提倡的电视循环思维,麦肯锡·沃克(McKenzie.Wark)所撰写的《黑客宣言》似乎已经成为黑客的艺术指南。因为《黑客宣言》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提倡新鲜事物,这恰恰为现在艺术手法创新枯竭提供了思想动力。在最新4.0版本的《黑客宣言》中,麦肯锡·沃克将黑客文化上升到世界新发动机的高度,他写道:“黑客所引入世界的新事物无论好坏,无论是在艺术、科学、哲学还是文化领域,只要这门学科还有可以被提炼的信息,且这些信息还能产生新的可能,那么就有黑客会从旧东西中黑出新内容来。”

网络安全分析师罗伯特·费雷罗对这次艺术展上的黑客艺术概念非常赞许,他说:“如果你追随蓝图来建房子,那么你就是一个建筑工人;如果你按照模板和使用手册来编码,那么你就是一个程序员;如果你可以在虚拟的情况下,利用技术手段来裁减组合,并且开创一个新的特别技术空间,那么你就是黑客,黑客绝对不仅仅局限在用电脑的那群人。”

不同于2002年的黑客艺术展上德国黑客瑞娜·唐根的“欧洲Vs.美国:对隐私的不同理解”那样具有政治性,也没有装置和行为艺术者利用小技术手段来作秀,这次的黑客艺术展更加纯粹,如果用更准确的词来描述这次黑客艺术展,不如说是一次黑客纪录片展,不同于每年美国拉斯维加斯黑客聚会那样令FBI紧张,索菲亚皇后国家展览馆甚至连网线接口都没有。展览的大部分内容是播放世界各地独立电影人制作的黑客纪录片,凯文·凯塞的《自由广播》、伊恩·沃克的《黑客活动家》、以玛利·高德斯纳的《自由宕机时间》、安诺来兹·萨维奇的《未授权进入》,以及《地域来的嬉皮士》和《纽约黑客》都成为了热门影片。如果将这些片子汇集发行,相信票房成绩绝对不俗,因为这些黑客的日常生活是从来没有披露过的,却恰恰是公众猎奇心理最感兴趣的内容。“我坚信在我们这个时代,黑客们拥有最高的智慧,但主流文化却总是条件反射地否定一切。”巴塔·塞尚说,“我们希望公众了解黑客不仅仅是文化和艺术,更是现实世界中维持平衡的一部分。”

实际上,全球的商业社会对于黑客历史的追索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了,美国的探索频道甚至将黑客题材视为UFO和麦田怪圈之后又一个收视率源泉,而国内打着防犯黑客旗号的黑客教程杂志也不声不响地以每期数十万份在发行,在一些人眼中,这其实与马德里黑客艺术展都是一丘之貉。因为在这些人眼中黑客是一种刺激的事情,只有时髦和特立独行,就像普通读者看到有人夸奖《光荣与梦想》如何伟大时的心情是一样,但是他们绝难以体会每一个心中已经播洒下黑客技术情节的人,不可能明白什么是黑客的光荣与梦想。 黑客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