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不得不做的选择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年后的股市没有延续年前的上升通道,似乎要结束3个月的上涨,来一个大级次的调整。但2月底,上证指数在1628点止跌,3月9日又在1634点守住,实际上已经说明1600点以下不为投资大众认同,至于1700以上的空间,虽然没有轻易打开,但几次尝试之后,继续上升的几率已经远远超过了向下的可能性。
这其中,投资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可以说是市场跃跃欲试的关键因素。多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居民投资意愿的加强。银行负利息的报道连篇累牍,恐怕使把11万亿元人民币存在银行里的国民都心存忧虑。年利率1.98%,若通货膨胀率按现在的势头走下去,达到年率3%,钱存在银行里,每一万元一年将损失1.02%的购买力,也就是102元,若再算上要上缴的利息税,又是39.4元,两项相加,就是141.4元。每个家庭若平均存款3万元,一年损失将是400余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若是农民,可能就是一个月的收入。
截止今年2月底,全国居民人民币储蓄突破11万亿元,也就是说,现有利率没有变动的情况下,一年内,把钱存在银行里,居民购买力的损失将达到1555.4亿元之巨。当然,这样的算法并不科学,按央行的说法,如果通货膨胀持续下去,利率也属于调控方法之一,利率上升是肯定的。但去年11月后物价上涨指数即超过3%,算上今年3月,已经长达5个月,钱存在银行里居民形成了几百亿购买力损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居民实际储蓄利率为负的现象在历史上并不罕见。1992年通胀率曾达24%,一年期银行储蓄利率不过11%左右,居民实际储蓄负收益高达10%以上。钱存在银行里,储蓄者首先考虑的是保值,其次是增值。如果利率不能保证这些需求,居民存款就可能流入风险虽高,但可能带来回报的市场。至于究竟有多少资金流入了市场,有一个说法是现在场外虎视眈眈的资金有15000~20000亿之巨。这些是猜测,其中有凭有据的资金,也就是合规入市的资金就是一笔庞大的数字。这部分资金,市面上有几种计算方式,综合看来,上市公司为首的企业入市资金的保证金余额的增加1500亿元左右;而证券投资基金、券商、社保基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今年直接用于购买股票的增量资金大约在也在1500亿元左右。
基金发行的火爆场面及其新基金的创新性是多年来少有的,国内首只小盘股基金,国联安德盛小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获准发行,该基金特别设立国内基金业首只“零管理费率线”,当基金的累计资产净值的三十日平均值低于0.90元时,将停止收取管理费。规模上,从南方现金增利基金的80.48亿元,到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的约131亿元,基金首发规模纪录在一周之内两度被刷新。预计今年基金首发规模将超过1000亿份,而去年,各类开放式基金的首发总规模为678.45亿份,不到今年的7成。
截止今年2月底,全国居民人民币储蓄突破11万亿元
中国的市场,历来是资金推动型的上涨,如果利率维持在现有水平,庞大的场外资金必定迅速入场,形成对1760点的强势突破。
资金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使这次上涨显得合情合理的,还有物价上升促使上市公司内在价值上升的一面。去年秋冬之交,国际粮食价格开始持续上涨,大豆价格已经比前两年前高出1倍;玉米这半年也有将近一半涨幅。国内市场2003年10月份全国粮价开始上涨,到11月份小麦和稻谷的价格涨幅分别达到30%和40%。而进入了2004年,涨价趋势仍在延续中,2004年1月份籼稻、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又分别上涨15%以上,有的品种甚至接近30%。粮价的上涨提升的是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价值,去年上涨过倍的基础上,钢铁等基础材料的进一步涨价又为该行业股票价值的上升提供了基础。国际市场上,今年来大部分钢铁产品的价格近来都有所上涨,其中,热轧钢的价格上涨得最快,比一个月前上涨了30%到50%,预计,钢材价格3月份将会达到8年来的最高峰。除了钢材以外,其他一些原材料的价格也急剧上涨。国际市场上,铜的价格目前处于8年来的最高水平,镍的价格更达到14年来的最高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一波波地波及到上游企业,比如运送铁矿石的船运业,船运费用过去几个月里也上涨了两倍。
把钱存在银行里,自然不能分享到这激动人心的物价上涨时代,投资在股票市场,离那些熠熠闪光的煤炭生铁就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