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垃圾邮件的法律行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倪楠)
美国人Jeremy Jaynes因为四次使用欺诈手段发送垃圾电子邮件而被维吉尼亚警方逮捕并起诉
你也许没有计算过每天收到的电子邮件中有多少是垃圾邮件。电子邮件过滤公司Message Labs在2003年1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显示,用户收到的电子邮件当中,高达65%都是垃圾邮件。而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统计:我国网民2002年12月每周收到的正常邮件数为7.7封,垃圾邮件数为8.3封,垃圾邮件比例约占52%。2003年7月,收到的正常电子邮件数为7.2封,垃圾邮件数为8.9封,垃圾邮件比例约占55.2%。2004年1月CNNIC第13次调查结果显示,用户每周收到的正常电子邮件数为5.8,垃圾电子邮件数为7.9,垃圾邮件比例约占57.6%,比例逐月上升。
2月18日召开的中国反垃圾邮件立法工作研讨会为解决网络垃圾污染提出了一个有效办法。和前两次反垃圾邮件会议大不一样的是,这次研讨会不仅从技术角度探讨了拦截垃圾邮件,更提出了法律解决手段。国家政协委员周晋峰说:“加强立法,以前的时机虽然不太成熟,但是现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国际上一些网络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已经完成了立法,这给我国的工作带来一个外在的借鉴和合作的需要。”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安全小组负责人吕诚昭副司长也说:“网络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渗入到各个行业之中,立法很有必要。”
自从有记录的第一封垃圾电子邮件于1985年8月出现之后,垃圾邮件便一直困扰着全世界互联网使用者。目前中国网民每年收到的垃圾邮件总数为460~470亿封,约占全球垃圾邮件的10.4%,2003年,垃圾邮件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8亿元人民币。伦敦电脑安全防护公司MI2G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垃圾邮件仅在10月份就给全球经济造成104亿美元的损失,这远远超过了同期电脑病毒所造成的84亿美元损失以及电脑黑客所造成的10亿美元损失。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网络世界秩序的维护者们终于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各种反垃圾邮件的立法、技术以及强化民众反垃圾邮件意识的方案纷纷出台。欧盟议会在2002年批准了《反垃圾邮件及保护在线隐私权法》,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芬兰、西班牙、挪威、丹麦、希腊、加拿大和印度等国也都在立法方面制定了反垃圾邮件法案。一时之间,标榜自由的网络世界不再具有脱离现实世界的能力,而同样要面临着现实世界执法者的监督和规范。
就在去年12月11日,美国人Jeremy Jaynes因为四次使用欺诈手段发送垃圾电子邮件而被维吉尼亚警方逮捕并起诉。据新出台的相关法律,他最高可能面临20年监禁。另外,有关官员还对另一位男子Richard Rutowski的自首案进行讨论,该男子以同样的罪名被起诉。Jaynes与Rutowski被控告违反商家所能发送信息的数量限制,并伪造路由信息。按照维吉尼亚法律的规定,这两种行为都是违法的。对于每次违法行为,可处以1~5年监禁并处以最高2500美元的罚金。
相较于这起针对普通民众提起的法律诉讼,微软面临的压力要大得多。作为软件业的巨头,微软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邮件服务商之一,其旗下的“hotmail.com”、“msn.com”为全球用户提供电子邮件服务。2003年年中,微软以ISP的身份向英美两国提起了15起反垃圾邮件的诉讼,因为垃圾邮件侵犯的不仅是用户的利益,同时还有ISP的利益。就像我们要去一封一封地清除自己邮箱中的垃圾邮件一样,ISP一样地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去清除服务器上的垃圾邮件,甚至还会导致客户对你的服务不满意或不信任。
在微软提起的15个诉讼中,包括两种类型:其中一类是13家美国被告,他们是垃圾邮件的直接发送者;另一类是两家英国被告,他们以建立垃圾电子邮件列表为手段,非法大量获取微软的电子邮件地址。第二类被告引发了一个新问题:那些以建立邮件列表、非法获取大量商业用户邮件地址,并以此获利的人或公司算不算另类垃圾邮件发送者?他们的行为客观上滋生了垃圾邮件,如何规范他们?
在2月18日的反垃圾邮件立法工作研讨会上,新浪网技术总监严援朝展示了一个范例。一家企业在网上销售“有效客户电子信箱1000万”的邮件列表,售价300元人民币。另外一个留下了OICQ号码作为联系方式的人在叫卖“1100万的邮件列表+群发软件+邮件巡捕”套件,号称可以在线升级(在线提供新的邮件列表),售价也不过区区两三百元人民币,说不定你、我、我们的家人、朋友或者同事的电子邮件地址就包含在里面。
研讨会上,在谈到反垃圾邮件法制化的问题时,律师娄耀雄提出了一个新观点:“确立邮件正当接收权,确立邮件服务提供者终止服务权”。
由于网络服务业发展的相对缓慢,现阶段大陆网民在互联网上使用最多的服务项目必然是电子邮件。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7950万网民中这个比例约为88.4%;同期香港网民中比例约为26%,澳门约为33.5%。这是因为网络服务业越发达,网络信息传播途径越多,使用电子邮件作为主要通迅手段的用户数量就会越少。网络资源是有限的,在网络上传输的每一个字节都需要占用网络带宽,大量的垃圾邮件在网络上飞驰,必然也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更甚之,垃圾邮件中包含的色情淫秽、非法言论还会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另外,多种肆虐全球的计算机病毒也是通过垃圾邮件传播的,由此造成的巨大破坏已无可计算。
长期以来,我国的某些电子邮件服务商一直开放转发功能(Open Relay)和群发服务,某些恶意用户就利用这一漏洞,使用邮件服务器大量发送垃圾邮件,导致这些邮件服务器的IP地址被国外邮件服务商集体封杀,这样做的后果是大量正常的电子邮件也无法传输到指定的目的地,给用户造成极大不便。封杀发送垃圾邮件服务器的做法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能够迫使发送垃圾邮件的服务器管理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可能会存在误伤。
2月18日的研讨会上,就有代表介绍说,国际反垃圾邮件组织(Mail-Abuse)的服务器中存放着一份世界范围内都可查询的垃圾邮件发送服务器列表,一旦被他们定义为垃圾邮件发送者,就会面临世界范围内被封杀的危险。像国内某知名IT企业,由于需要向客户发送产品信息,就曾经被误“登记”过多次,每次都需要发送信函进行“申辩”,然后才能被解封。
随着2003年9月、11月以及2004年2月三次“封杀令”的出台,“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检查并关闭了开放转发功能,清除了网站上的群发软件,互联网上泛滥的垃圾邮件数量减少了很多。多数榜上有名的邮件服务器在收到“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协调小组”发出的信息之后,展开了相应的工作。
研讨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黄澄清宣读了几封来自台湾的函件,其中一封写道:“我们有一台服务器,以前是用作公司内部员工交流问题使用的,后因为其他原因停止使用,但是SMTP和POP3服务功能一直没有关闭,被一些恶意的人员利用,大肆发送垃圾邮件。我们本来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后来收到贵小组发来一封信,经过技术部门核实,证实了这一点,现在这台服务器已经关闭,删除了邮件服务程序,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核实这台服务器被用作中转服务器的具体起始时间,给大家造成的麻烦表示万分诚恳的道歉。”
但是,事情并不总是乐观的。作为“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协调小组”发起人之一的中国万网就面临着困扰。一位浙江网民利用万网的服务器大肆发送垃圾邮件,令万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多次指责警告,并造成万网的部分IP地址被国外同行封杀。万网在与该用户多次交涉、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强行停止了对该用户的域名解析服务。由于目前国内并没有明确处理垃圾邮件的法规,因此这个被封掉IP地址的用户以违反合同法、违反保障通信自由等为由,将万网告上了法庭。目前此案还没有最终结果,但作为我国第一起因网民散发垃圾邮件而诉诸于法律的案件,必然会对相应的立法问题产生深远影响。■ 邮件垃圾法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