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药水应该感谢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尚进)
2003年东京的一次技术展上亮相
“眼干、流泪、充血已经是21世纪办公室中最普遍的职业病了。”《环境卫生观察》杂志在一篇研究办公室卫生的文章上写道,“随着无纸化办公的风起云涌,以及电脑显示器的无处不在,我们的眼睛已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与国际眼睛基金会的报告中所分析的相吻合,眼药水的热销恰恰与近10年来电脑显示器以及日常生活全面视频化在时间点上不谋而合,“每天盯着显示器处理日常事务,晚上回家还要盯着电视上的肥皂剧,时不时再玩玩电视游戏机、看看DVD电影。”
并不是所有的技术派都无视眼睛问题,如何不依赖眼睛与人进行交互和信息传递始终是热门的前沿研究。“为盲人使用计算机所开发的装置也许是一种借鉴。”IBM日本分公司的工程师托米说道。东京大学曾经开发的皮肤感觉显示器就是这类尝试的成果,通口·鸟居·山本研究室试图用皮肤感觉显示器的再现触觉功能,使用了竹帘状的薄型电极与将触觉传送到手指的薄膜。利用两者之间产生的静电力,将物体表面的触觉传送到手指。对每个电极上的电压进行精细调整使静电力发生变化,就能呈现出微米级的凹凸感。为了表现不同材质接触皮肤的温度感,将可以调整温度的珀尔帖元件附着在表面,模拟在接触金属与木材时,瞬间感觉的温度以及温度随着时间变化的过程。此外听觉和嗅觉也成为视觉缺乏时的补充元素,SPEG公司设计的Pixen就依靠内置到鼠标里传感器,感应和分析脉搏及皮肤导电率等信息,以此作为与使用者接触的媒介,依靠一系列分析判断系统来检测人的精神压力,对应的可以释放出不同的微量化学物质。但是这些研究却都无法替代目前以视觉为中心的信息交互机制。“20世纪后20年的发展已经令我们无法摆脱对视觉的依赖了。”巴黎的技术主义者,同时兼任欧洲绿党联盟成员的赛罗克·阿凯思在《连线》杂志上说,“自律的社会和人类的正常生理反应,本应该能够决定电子信息交流时代应该依赖视觉到什么程度,但是商业消费所控制的电子时代,越来越缺乏本能的理性思维了,开发和设计者往往仅仅考虑要实现什么技术目标,然后就是商业策划和市场营销了。”实际上这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罗马俱乐部的看法一脉相承,没有人在90年代去谈论显像管的辐射,但是液晶显示器被商业视作显像管的替代产品时,所有的宣传却转而批判显像管的辐射危害,夸奖液晶显示的无辐射性。赛罗克·阿凯思评论道:“技术已脱离社会需求成为独立存在的东西,按照自己的机器规则运行,人只能无奈的去适应机器。” 感谢眼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