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毒素:恐怖的另一种形式

作者:鲁伊

蓖麻毒素:恐怖的另一种形式0美国总统大选将近的时候,总是华盛顿最忙碌最热闹的一段时间。虽然国会和总统选举的关系不那么大,但作为参议院多数派领袖,田纳西州共和党议员比尔·弗里斯特(Bill Frist)还是清闲不下来。不过,2月2日,弗里斯特办公室里的紧张气氛却与选举没有关系。这一天下午3点左右,国会警察接到电话,称在弗里斯特的办公室中发现了可疑的白色粉末。

初步检测结果很快就出来:那是一种致命的毒药——蓖麻毒素(Ricin)。这是一种从蓖麻籽中提炼出的剧毒化学物质,只要极微小的剂量(根据不同接触途径,约500微克左右)就能置人于死地。它的毒性是氢化物的6000倍,1克蓖麻毒素就足以杀死3600人。国会大楼立刻进入全线警戒状态。可能与带毒信件接触过的16名工作人员马上被送往医院检查并进行排毒。幸好,他们都没有出现中毒的症状。

蓖麻毒素邮件的出现,使本来就一直在担心基地分子第二轮恐怖袭击的美国安全部门神经绷得更紧。早在“9·11”事件后,炭疽邮件现身后不久,有关专家和安全部门就指出过,蓖麻毒素可能会成为恐怖分子手中新的武器。这并非无端猜测。有报告显示,在80年代的两伊战争中,蓖麻毒素就曾经被使用过。此后,在阿富汗基地分子栖身的洞穴中,也发现了大量蓖麻毒素。英国、美国和加拿大都曾经逮捕过制造蓖麻毒素的嫌疑人。此外,人们也担心,某个心怀恶意、拥有在化学实验室工作的经验、对政府不满的“坏蛋”也可能使用蓖麻毒素作为发动国内恐怖袭击的工具。当白色粉末现身于弗里斯特的办公室之时,这种猜疑似乎被证实了。谁是“堕落天使”?

随着FBI对弗里斯特办公室中的调查逐步展开,情况却显示,事情似乎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发现的白色粉末主要是纸屑,只有微量的蓖麻毒素存在。没有发现信封或纸条,其他的信件上也没有找到蓖麻毒素。门槛、把手、栏杆或墙面上都没有蓖麻毒素的踪影,甚至连能够捕捉空气中飘浮灰尘颗粒的空气过滤器里也没发现蓖麻毒素的存在。这引起了调查人员的多种猜测。此时,FBI亦联想起了去年10月在南卡罗来纳格林维尔邮件分类部门发现的另一封带有蓖麻毒素的信件。

那是一封写给美国运输部的信。署名为“堕落天使”的写信人自称是一名油罐车运输公司的经营者,他在信中说:“我很容易就能搞到蓖麻原浆。如果我的要求被拒绝,我能够制造蓖麻毒素。我的要求很简单,2004年1月4日,新的货车运营时间会被采用,其中包括荒谬的10小时中途休息时间的规定。定为8小时,否则我就要发作了。”在这封信中,“堕落天使”附上了一个金属小瓶子,里面装的正是蓖麻毒素。瓶子上的标签写道:“小心密封容器中的蓖麻毒素。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前不要开启。”

虽然FBI对邮件分理系统的36名员工进行了测谎器测试,审讯了当地的一些卡车司机,并在去年11月提醒美国卡车联合会注意可疑的对象,但11月6日,另一封带有蓖麻毒素金属瓶的信件出现在了华盛顿保灵空军基地的白宫邮件处理部门,上面盖着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市的邮戳。它也是寄给美国运输部的。FBI猜测,很有可能弗里斯特办公室中的蓖麻毒素也是这位“堕落天使”的手笔,美国运输部才是它真正的打击目标,只不过被错误地寄到了弗里斯特这里。另外一种可能是,接触过以前带有蓖麻毒素信件的人也许在手指上沾有少量毒素,无意中在弗里斯特办公室中留下了痕迹。至于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FBI的回答只有一句:仍在调查中。

尽管FBI宣称,已经开始使用DNA检测法寻找邮件中蓖麻毒素的来源,但许多人对于它的结果并不抱太大希望。《时代》杂志指出,在炭疽邮件案上,FBI已经花了251000个单位工作时间,进行了15次搜查,发出了4000张传票,与5000多人进行了谈话,但却没有逮捕到一个足以令人信服的嫌疑人。而且,就算能够捉到真正的幕后黑手——不管他是某个变态的“堕落天使”还是疯狂的基地分子,又能怎么样呢?谁都不能保证,装有蓖麻毒素的信件不会再次降临。“它太容易被弄到手了”,一位华盛顿特区居民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

蓖麻毒素:恐怖的另一种形式1“1.从种子商店里买一些蓖麻籽;2.将2盎司热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一茶勺碱液,使其充分混合;3.等待混合溶液冷却;4.将2盎司蓖麻籽投入液体,使其充分吸收一个小时……”

在Google上输入“ricin”和“make”这两个关键词,能够获得35300个有关的网页。上面的蓖麻毒素制造过程就摘自其中一个网页。记者向一位在美国某生物化学实验室工作的研究人员求证这个配方的正确性,得到的回答是,“如果在制造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的确可以遵循这一配方获得分量和纯度足以置人于死地的蓖麻毒素。”这正是蓖麻毒素事件在公众中引起恐慌的一个主要原因:它几乎是触手可及的——“任何一个大脑中存在疯狂念头的人都能够得到它”。

在美国,每年有100万吨蓖麻籽用于炼制蓖麻油,它的副产品之一就是蓖麻毒素。对于蓖麻毒素的剧毒,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是如是介绍的:蓖麻毒素可以是粉末状、雾状或颗粒状的,它能够被溶于水或弱酸中。它是一种稳定的物质,不会被高温或低温所影响。一定要精心策划才能用蓖麻毒素来毒害人,偶然的接触是极不可能的。它可以混在水或食物中被人吞服,被注射到人的体内,或是通过呼吸使人中毒。当它进入人体内之后,会侵入细胞,使细胞不能制造必需的蛋白质。细胞会因此死亡,随后,人会因为整个机体的衰竭而失去生命。根据不同的中毒途径,患者会表现出呼吸困难、高烧、咳嗽、恶心、吐血、便血、幻觉、内脏衰竭等症状。通常来说,被害者在36到72个小时内就会死亡。

或许是为了安抚民众的恐慌情绪,CDC和FBI都指出,因为蓖麻毒素不像炭疽那样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它不太可能被用作大规模恐怖袭击的武器。“它和炭疽不是一个量级上的杀手,”CNN的报道中说。要获得1公斤炭疽粉末所能达到的效果,需要使用4吨蓖麻毒素。但是,关键的问题是,对于单独的某个人来说,这两者都是同样的可以致死的物质——而且,如果发现及时,炭疽热是可以被医治好的,而蓖麻毒素则无药可医。

疾病控制中心关于蓖麻毒素的网页上,有一句显得十足废话的忠告:“的确,蓖麻毒素是没有解毒剂的。因为没有解毒剂,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免接触到它。”或许,这会促成电子邮件的第二次腾飞?■马科夫“雨伞”谋杀案

1978年9月7日,在家里吃过午餐后,49岁的乔治·马科夫(Georgi Markov)开着自己的绿色雪铁龙轿车回到BBC上班。这位保加利亚最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小说家和剧作家当时已经流亡伦敦8年,作为BBC、德国之声和欧洲自由电台的极受欢迎的播音记者,他大力抨击当时保加利亚国内的个人崇拜和专制制度,为此,克格勃曾经策划过两次针对他的暗杀活动,但却均告失败。

这一天,马科夫像往常一样,把车停在滑铁卢桥旁边的一个停车场中,然后走台阶前往公共汽车站,乘车穿过半英里长的大桥,到对面的BBC总部工作。就在他靠近排队等候公共汽车的人群时,忽然感觉到右边大腿后方一阵突然的刺痛。马科夫转过身,发现一个男人正在弯腰拾起一把掉在地上的雨伞。那个人用带着外国口音的英语向马科夫道了歉,随后截住一辆出租车扬长而去。当天晚上,马科夫因高烧被送到了伦敦医院。9月11日,在经历了极端痛苦的3天后,他因为内脏衰竭而死。

苏格兰场的警察在尸体解剖中发现,马科夫的伤口中有一个针尖大小的金属小球,在这个金属球上,钻有两个0.34毫米大的小洞。1979年1月,验尸官正式确定,正是藏在金属球里面的蓖麻毒素将马科夫置于死地。几年后,两位前任克格勃官员承认,他们与当时的保加利亚政府共同策划了这次暗杀。那把雨伞的伞尖是一个微型的发射器,剧毒的金属球便是通过它进入被暗杀者的体内。直到今天,这个小球仍然在伦敦新苏格兰场的总部展览,而马科夫之死也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蓖麻毒素暗杀案。■ 毒素蓖麻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