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头士狂热”

作者:王小峰

(文 / 王小峰)

“披头士狂热”0

<span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font-weight:="" letter-spacing:="" line-height:="" 21px;=""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widows:="" 1;="" word-spacing:="" -webkit-text-stroke-width:=""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 float:=""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是美国人教会了英国人玩摇滚,但从“披头士”踏上美国的那一刻起,流行音乐的历史就彻底改变了  

今年2月7日,是“披头士”踏上美国整整40年,从“披头士”踏上美国土地的那一刻起,流行音乐的历史就彻底改变了。因为有了“披头士”,美国才会出现“海滩男孩”这样一支在当时惟一可以与“披头士”抗衡的乐队,因为“披头士”,很多歌手、乐队突然间变得过时,因为“披头士”,很多人又找到了机会……

1964年2月7日从泛美航空公司101次航班的舷梯走下来的时候,就注定了要让这个国家骚动起来。在此之前,“披头士”的经理人布赖恩·爱泼斯坦已经跑到美国下了几次毛毛雨了,整个美国的胃口都被吊了起来。当“披头士”走出肯尼迪机场的时候,他们发现有3000名狂热的歌迷在用可以让分贝测量仪失灵的尖叫来迎接他们。

有一个词叫“披头士狂热”(Beatlemania),这个词最终被收进了词典,以一支摇滚乐队的名字衍生出来的新词汇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能与之媲美的另一个词看来只有麦当娜的“wannabe”了。“披头士狂热”现象1963年就已经在英国和欧陆出现,“披头士”在卡莱尔(英国西部的城市)演出时,有9个歌迷因骚乱受伤。在赫尔,80000张“披头士”演出门票在2个小时内卖光。在威尔士的一所中学,两名女生因为庆祝“披头士”的一个成员的生日而午夜醉酒狂奔,以致被学校开除。在伦敦,一个女孩在上班期间去看“披头士”演唱会,结果被一个摄影师拍进了照片,并被这个女孩的老板发现,老板发出最后通牒:是要工作还是要“披头士”?结果这个女孩失业了……

加拿大《渥太华日报》记者桑迪·加德纳当年曾这样形容“披头士现象”:“一种新的疾病在不列颠、欧洲和远东地区蔓延,医生们对它束手无策。”就是这个记者在报道中首次用了“Beatlemania”这个词。当然,这时候北美还不知道“披头士狂热”是怎么回事,所以,这个加拿大记者在观察这个现象时感觉比较新鲜,因此才会造出这么一个词儿。为此,英国的媒体还不服,说这个词是英国媒体首创。

按照原计划,“披头士”要上一个电视节目,这个节目在美国的收视率相当高,但凡能上这个节目的人,差不多第二天在美国就家喻户晓了。这就是著名的“埃德·沙利文秀”。2月9日晚8点,“披头士”正式与美国观众见面。这个节目的现场只能坐下728个人,但是有超过5万人要求进入现场,这728个人是幸运的,他们(这其中大部分是“她们”)可以和“披头士”零距离,别看这728个人,他们制造的噪音完全可以抵上几万人。1995年,“苹果”公司出版了一套双张的“披头士”过去废弃的歌曲和现场录音合集《传记》(Anthology),里面就收录了这次演出的录音,当他们演唱《我的所有的爱》(All My Loving)这首歌之前,沙利文说了一句话:“女士们,先生们,披头士!”之后你会听到一种人类最尖厉的叫声,直到这首歌结束。据尼尔逊调查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这天晚上全美国大约有7300万人在收看这个节目。多年之后,麦卡特尼在回忆这次经历的时候连说“恐怖!恐怖!恐怖!”这次“披头士”一共唱了5首歌。随后,他们在美国举行了两场音乐会。2月16日,“披头士”再一次出现在“沙利文秀”节目中,22日,“披头士”回到英国。之后的情景是,到3月底,《公告牌》排行榜前10首歌曲中,有5首“披头士”的歌曲,排行榜前100名里面有14首,“披头士”仅仅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就把美国人摆平了。最近的《滚石》杂志这样写道:“40年前的今天,‘披头士’永远地改变了美国。”现在小布什在伊拉克折腾快一年了,也没整明白,而四个利物浦人,轻易地就征服了美国。

在这之后,美国人发明了一个词组:不列颠入侵。它不仅仅是指“披头士”的这次入侵,还包括很多当时的英国摇滚乐队进入美国,这一现象成为美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一部分,你可以说这是英国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结果,美国人教会了英国人玩摇滚,反过来英国人把美国给玩了。当然也可以说是上世纪60年代全球文化的活跃造成的这个结果。

之所以想回顾这么一段历史,无非是想说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很难再出现这样的文化“入侵”现象了,现在不论是政治还是文化基本上都成了单边主义,就像每年到了格莱美颁奖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么一个破奖,想想也够无聊的。虽然“披头士狂热”和“不列颠入侵”跟咱们没啥关系,人家两家相互入侵我们也只有看热闹的份儿,可是现在连看这样热闹的机会都没有了。 披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