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尚工业的“洛丽塔现象”
作者:曾焱(文 / 曾焱)
2004年1月16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专为少年儿童举行的2004~2005年秋冬时装展上,两名模特在展示意大利设计师卡瓦利的作品
儿童奢侈品的2007
2003年末,欧洲最重要的经济调查机构之一Eurostaf公布了一份长达160页的专项报告,主题就是关于当前奢侈品市场的儿童高端品牌调查。市场调查专家用了6个月的时间追踪市场,对18个著名公司进行访问和分析,最后认为: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的小小生育高峰,以及欧洲人对奢侈品牌燃起的新一轮迷恋,儿童奢侈用品市场正成为各大世界名牌拓展自身王国的新筹码,它在1999~2001年间的增长速度曾一度高达6.8%,而且上升势头将一直延续到2007年。1990年代末诞生了Dior Baby,2000年有Gucci Baby,2002年轮到Mamonia,I Love Ungaro,Iceberg、Agnes B、Sonia Rykiel等品牌开发儿童系列,去年则是Mila Schon的出场。此外蔓延着欧洲老贵族气息的Burberry、Versace、Polo Ralph Lauren,美国老牌休闲Timberland也都没有放过这个商机。据Eurostaf评估,仅在法国,儿童奢侈品市场的销售额就达到7.2亿欧元,大约是整个法国市场总额的18%。而相对于整个欧洲儿童奢侈品市场,法国的占有率只在18%上下,这意味着全欧洲已经超过了40亿欧元。美国和日本依旧是全世界两个最有潜力的中心市场,各自容量都逼近欧洲总和,和南欧地区一起,被专家预测为各大公司未来几年必须依赖的三大黄金市场。
在这个时尚工业新挖的“金窟”里,目前最常见的开发模式就是老牌奢侈品注资儿童专用品牌,Dior、Gucci等公司的融资优势、设计力量、名牌专卖许可和营销网络都被充分利用起来。这几年在世界市场表现突出的几个儿童奢侈品牌经营集团如CWF,Zannier,Brussels Fashion Faires和Pitti Bimbo,都或多或少地依循了这种市场模式。
<span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font-weight:="" letter-spacing:="" line-height:="" 21px;=""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widows:="" 1;="" word-spacing:="" -webkit-text-stroke-width:=""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 float:=""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儿童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力
<span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font-weight:="" letter-spacing:="" line-height:="" 21px;=""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widows:="" 1;="" word-spacing:="" -webkit-text-stroke-width:=""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 float:=""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统计数据来源:ABC+) 洛丽塔现象时尚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