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特稿:无儿可以养老的晚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李孟苏)

海外特稿:无儿可以养老的晚年0

在面对是否生育孩子时,英国女性更多考虑的是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生孩子只会让你更穷

1月21日,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学者们多次提及,不管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没有足够重视社会老龄化问题。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布鲁姆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亚经济腾飞,除了大幅度吸引投资、美国支持、政府力量的渗入、工业资源的重组等因素外,高出生率也是个重要原因。而现在,日本的经济发展就像欧洲一样陷入停滞,深层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社会进入老龄阶段。老人的一个特点就是尽可能少花钱、多存钱。一个社会变老,就不再有活力、创造力,经济开始僵化。布鲁姆认为,美国之所以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美国女性的高生育率分不开。平均每100个美国女性生有210个孩子,也就是所谓的2.1的人口替代率。而日本的人口替代率只有1.3,德国为1.4,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英国稍好一些,为1.64。

布鲁姆的观点在英国国内引起反驳。反对者认为,这是美国人优越感的表现,他们一向喜欢把事情简单化。人口数量下降不是经济衰退的必要条件,尽管它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虽然这么说,英国学者也认为,要想停止人口下降的趋势,英国女性每年还应该再生育16.6万个婴儿;要么就要加大移民数量,增加现有移民人口的2倍。照此下去,到2028年,英国死亡的人口要多于出生的人口,出现人口负增长;到2060年,百岁老人将接近50万。

问题是,英国成年女性越来越晚地生育、越来越不愿意生育。英国官方从1924年开始记录妇女的生育情况,现在的女性是有记录以来生孩子最晚,最少的。她们考虑更多的是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不是国计民生。在很多处于育龄期的女性看来,切丽·布莱尔和莎蒂·弗洛斯特(影星朱迪·洛的前妻)简直不像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她们勇气可嘉,实属罕见,因为她们都是4个孩子的妈妈。

去年11月,英国出版了一份《家庭杠杆报告》。报告通过调查1500名20~40岁有子女的英国人对孩子的看法,发现传统观念有了颠覆性改变。多数被调查者说,孩子带给父母的快乐没有预想的多,1/3的女性和5%的男性甚至认为,孩子没有带给他们任何快乐。一位有2岁儿子的男性被调查者说,他妻子天天就在和孩子倒在地上的牛奶作斗争,早已不堪其烦,他们有了孩子的喜悦已经被愤怒、歉疚、负罪、害怕所取代。尽管没有父母回答说后悔生了孩子,但在被问道“什么让你们最快乐”时,回答“运动、友情、个人兴趣爱好”和“孩子”的父母比例一样多。还有17%的父亲回答说,工作比子孙后代更让他们感到快乐。

摆在经济学家眼前的现状是,2001年,英国女性生第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是29.3岁,比她们的母亲那一代女性大了2.5岁。只有不到12%的女性认为女人应该生孩子、女人有了孩子生命才算完整。

越来越多的成人以为,不管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生养孩子都降低了生活质量,破坏了职业发展计划,只会让自己变得更穷,尤其对女性影响最深刻。专家们指出,一旦做了妈妈,薪水立刻就会降低。本来,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就很普遍,据英国同工同酬委员会统计,全职女工每小时的薪水平均比男性工人低18.8%,为了照顾孩子,女性不得不找低收入的半职工作,就算是做全职工作,也比没有孩子的女同事收入低。

影子内阁的一位大臣说,英国的人口出生率本来和法国一样,但近10年来落后了。出生率下降和房价过高、学生贷款沉重有关,英国的女性应付了这两样,就不会有精力和财力再养个小孩。

除去经济、职业上的顾虑,民间还通行一种非官方的“两个孩子政策”,“一个家庭”的概念是:全家四口人,两个成人,两个子女。

一位头胎生了双胞胎的大学女职员对我说,助产士问她的第一句话是:“是不是拿一盒避孕套回家?”她说,一个家庭的孩子数量多于两个,就是错误;多于三个,简直就是犯罪。养育一个孩子要用去多少纸尿布和水、你家的冰箱要换成更大的会让臭氧层出现多大的洞?

海外特稿:无儿可以养老的晚年1

老年社会结构对个体最直接的影响是养老金不足  

各种服务设施也暗中支持了“两个孩子政策”。各种娱乐活动的家庭套票、火车卧铺和旅馆的家庭房、餐馆里的家庭套餐,都为4口之家准备。就是餐馆,如果愿意招待带孩子的家庭,也不想再多准备一个小孩坐的高椅子。

一位有3个孩子的母亲说,5个成员的家庭,走到哪儿都不受待见。她和丈夫周末带孩子外出,丈夫带两个她带一个,路上分头走,晚上在旅馆碰头。可那旅馆里的长沙发,也是供4个人坐的。

在潜在的公众敌意之下,大家庭自然会退却,谁都不愿被看作异类。那么,出生率从1964年的平均一个成年女性生育2.93个孩子,下降到今天的1.64个孩子,还有什么奇怪的?

不生孩子仍然会受穷

出生率下降的同时,寿命也增长了。1950年,英国人平均寿命不到70岁;到2003年,平均寿命延长了10岁。按人口统计学的计算方式,到2050年,每5个英国人中就有1人年过70,老人数量将达1200万,是现在伦敦人口的2倍。60~70岁之间的人口有800万,60岁以上的人口首次多于16岁以下的人。有人预测,那时,王室不再给百岁老人发贺信,因为这笔开销太大,让白金汉宫吃不消。《传奇》(针对50岁以上男性读者的杂志)也改名为《仅仅70岁》,销量大大超过《男人帮》。

在很多学者看来,英国已经走进“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时代,变得老态龙钟。老年社会结构对个体最直接的影响是养老金不足。100年前,每5个工作人口供养1名退休老人,现在是2.5∶1。再过数十年,就是1∶1,也就是说每一个劳动力人口要养活2个人,一个是自己,还有一个是退休的老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皮特·海勒在今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指出,英国的国家养老金储备不足以应付已到来的老龄化社会。

英国制定于1948年的国民福利制度规定,全额养老金为每周75.5英镑。政府明确表示养老金的发放维持现有水平。劳动力人口相对减少,养老金储备就会持续萎缩。人口寿命越来越长,所需养老金越来越多,皇家委员会老龄关怀办公室说,养老金1995年为110亿英镑,到2051年将会上升到450亿英镑。谁来出这笔钱?

增税,是任何一届政府都不会轻易触及的雷区。移民,英国远没有美国开通。政府已经做的是提高女性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从60岁提高到了65岁。实际上,很少有老人能领到全额养老金,男性平均领到73.45英镑,女性平均领到51.24英镑。要领到全额养老金,女性必须全职工作39年。只有49%的女性能享受到全额养老金。

上议院在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老龄化人口经济》,严厉谴责政府不能拿出有效方案。“国家采用了复杂的会计系统来跟踪每个工作人口的工作时间,以便计算出每个人对养老制度应做的贡献。但政府有没有想到,领取养老金的绝大多数都是女性?”报告指出,年过60的单身女性中,每4人就有1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老人的养老负担直接转嫁到年轻人头上,而中产阶级夫妇们已经被孩子拖累,还要负担一部分父母的养老费用,用于明天的投资、储蓄、养老金只好今天用。一位经济学家说,他比较了老人和孩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很多共同之处:他们都经常生病需要看病吃药,他们都没有工作。

制度不完善,又不愿意生孩子,女性靠的只有自己了。令人心焦的是,女人自身非常缺乏危机意识,女性普遍比男性更晚(31岁)开始制定和实施养老计划,40%的30多岁人、超过30%的40和50多岁的人没有储蓄养老金。与狂热的消费相比,储蓄少得可怜。女人们的某些观念仍然“传统”,过于依赖丈夫。《老龄化人口经济》公布了一个数据,18~34岁的女性中,20%依赖丈夫或同居伙伴生活、储备养老金。一旦丈夫去世或离异,她们的晚年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