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于)

《梁山伯与祝英台》0

“就在这一会儿,天地变色,我的头顶被一拥而上的大人全遮蔽了,我踉跄地跌在人群中,脚不着地,被夹着带向左,又带向右。我着急挣扎在人群中,像溺水的生命死活朝上方抓着……”“我”是台湾著名影评人焦雄屏,1963年10月31日发生在台北市这件事给她了极深的印象,以致40年后回忆起来细节宛在。那一天,台北成了“疯人城”,因为凌波要来,因为她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反串了梁山伯。在焦雄屏的记忆中,40年来,台湾只有红叶少年棒球队获得世界冠军那一次引起的轰动堪与此比肩。F4最红的时候,也比这个差远了。40年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台湾中影公司又拍摄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动画片。梁山伯也是反串的,歌星萧亚轩为这位文弱的公子配音,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萧亚轩的反串更喜欢她。吴宗宪给马文才的配音也很值得一听。

《新札师妹2:美丽任务》里,几个老头子在监狱呆了若干年后终于出来,准备重出江湖,他们打算去抢戏院。抢劫戏院的盛况可以借鉴许冠文拍1976年《半斤八两》,抢匪在满满当当的戏院收获钱包无数,首饰若干。但几个老头子发现世道变了,居然没有人看电影了。两部《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相隔的40年,是电影市场起起落落的40年,现在赶上了不好的时候,有报道说动画片“梁祝”打算“磕”开电影市场的大门,要我说,这个很难。

再说市场如何不好,已经让人厌倦了。撇开外部环境不说,单说这部动画片。一个故事,从宋朝讲到2004年,多个地方剧种都有这个曲目,1935年天一公司也已经拍过电影,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看这部动画片呢?恐怕这也是创作者心里所想的。1963年徐克也看了《梁山伯与祝英台》,13岁的他正在初恋,非常感动。1994年重拍《梁祝》时,有很多问题在他脑子里打转:“到底梁山伯喜欢的是男的还是女的祝英台?同性恋也好异性恋也好,决不会因娶不到知己的妹妹就吐血死吧。”性别问题在徐克脑子里转了又转,最后他还是从反封建自由恋爱下手,这跟1954年桑弧拍《梁祝》的初衷相差不远。有趣的是,徐克用吴奇隆扮演梁山伯,反倒没有用女演员反串引起的问题复杂——若想引得评论家从性别角度下手,反串是非常好用的办法。焦雄屏引用英国《观察家》的一篇影评:“一个女的演一个男装的女角,爱上一个由女人演的男角,使人对其中性观念的紊乱难以厘清。”

在性别游戏上,动画片只是稍稍刺激了一下观众,然后很快跳过性别问题,连封建也不反了,因为马文才的爸爸是个好人!他知道祝英台是如何爱着梁山伯,懂得他们的激情,还会承认错误!这是这部动画片最像好莱坞动画片的地方:没有绝对的坏人。惟一让人有点愤怒的是,人家死了一对儿人,这个马文才的爸爸说了一句就算了,编导也就不追究了。那创作者除了让他显得宽容的观点外,还希望观众看什么呢?画面?人物性格?一个凄惨的爱情故事?遗憾的是,创作者面对的是已经被美国动画片(包括欧洲动画片)喂饱的观众。单从一个电影观众的角度说,我不觉得动画《梁山伯与祝英台》有什么非看不可的理由,我会选择去看《幽灵公主》,再去体验看动画片的高峰体验。

但《梁山伯与祝英台》既然是一部中国动画片,而且这是一篇电影评论,简单发发牢骚是不能的。要为一部电影写点什么的时候,最让人绝望的是,你找不出导演拍这部电影的理由(也许导演那里理由多得足够写一本书)。但《梁山伯与祝英台》能找出理由,中国动画片要发展,只能一步一步来,从制作上来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已经比《宝莲灯》精致(精致的标准是好莱坞动画片)多了。惟一的遗憾还是想像力不够,不过这不只是中国动画片才有的毛病。

《梁山伯与祝英台》1

《梁山伯与祝英台》2

<span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font-weight:="" letter-spacing:="" line-height:="" 21px;=""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widows:="" 1;="" word-spacing:="" -webkit-text-stroke-width:=""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 float:=""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照  

《梁山伯与祝英台》3

上一篇: 性别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