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朱胜文的灰色档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金焱)

1998年,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朱胜文宣布一审判决

朱胜文其人

能力与权力的结合,使一个知识分子从政之后,权力欲望更容易膨胀

非主渠道干部

朱胜文其貌不扬,原黑龙江省监察厅副厅长刘殿学说当地人称其为“车轴汉子——人长得矮胖。他个子不高还有些秃顶”。

与大多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一样,朱胜文也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黑龙江省人大一位老领导曾经参与过对朱胜文的考察,他说,朱胜文属于比较早的“老三届”,“他高中基础不错,念书是在哈尔滨名气较大的哈一中,书也读得不错,在‘文革’中打人等这些活动他都没有参加过。”一位熟识朱胜文的官员说,他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与高中同学范珍结了婚,并有了女儿。当时他下乡的地方在北安,因为地方偏僻,朱胜文在给女儿起的名字中有一个“疆”字。

可以想见,朱胜文年轻时属于那种在体系规则内按部就班,一步步向上走的人。有说法是,他在建设兵团就在师部任干部,1977年高考恢复的第一年,他考进了黑龙江商学院的前身哈尔滨商业院经济系,在班上也是班级的党支部书记一类的角色。

1986年,一位原哈尔滨市市委领导回忆说,当年他开始启用一批“非主渠道上来的干部时”,朱胜文是商学院的讲师,后来做了黑龙江商学院的商业系主任。

朱胜文和原云南省省长李嘉廷一样,都是在当年改革开放的说法刚刚提出,提倡干部“四化”的时代背景下浮出水面的。这位老市委领导回忆说:“1986年我的想法是,在当时的干部结构中间,比较偏重于主渠道上来的干部——他们从农村到公社到县里再到市里,这些干部人数较多,他们对农村工作很有经验,对政权运作方式比较熟悉,没有他们不行。但我们同时需要充实一批干部,这个思想也比较明确,新干部的来源就是哈尔滨的‘三大’——大学大厂和大研究所。哈尔滨的‘三大’有相当的基础,有些大厂还是中央的重点大厂,清华、交大的人才很多。那时的大研究所也很强,比如703研究所,军工里面也有几个大的研究所。大学里面哈工大、军工船舶等名校也是藏龙卧虎之地。”

在这些被调入仕途的人群中,朱胜文显得相当特殊。老领导说:“商学院一开始不在‘三大’范围之内,我是发现哈尔滨当时的商业系统很零碎,有服务局、一商局、二商局等等一大堆名目,分得很细。当时我们就想对商业系统进行改革。结果我发现在这方面有点思路的人太少了,就决定从商学院里面找一个人。”

商学院当时推荐的是朱胜文,“商学院惟一推荐的人选是朱胜文,学校里对他的评价也可以,我们在商学院里也只招了朱胜文一个人”。

朱胜文的特殊性在于,他是这位老领导亲自到学院去了解的人,“我找他谈过两次话,觉得他很有理论水平,对商业很懂,表达问题的能力不错,逻辑性很强。而且他下过乡吃过苦,也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农村的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

不同于其他人,朱胜文的另一个经历是他的海外经历——他曾留学意大利米兰商学院,并获得商业管理硕士的学位。包括刘殿学在内,很多人提起朱胜文,首先会提起他的外语水平。

朱胜文案发后多次和他打交道的一位干警说,他也对朱胜文会好几国语言很感兴趣,并就此与朱胜文交流。朱胜文说,他在上学期间学的是日文和英文,之所以会比别人多一个语种,是一种被迫无奈的原因。有一个插曲是,朱胜文因为要去意大利留学,就想找一本意大利版的教材,找了很久没有找到,就在北京的一家书店里买了一本日文版的意大利教材,所以朱胜文的意大利文是通过日文学会的。

朱胜文告诉这个干警,自己还能听懂或看懂法文和德文,“他跟我说,欧洲那些小国家都不大,他们说的话也有点像咱们听四川话、河北话一样,所以大体上能明白一点”。

朱胜文被市里领导看中不单单因为知道几门外语,而是他“对西方的东西有一定了解,视野比较开阔”。

朱胜文在此前后直接升为哈尔滨市商委主任,并且走马上任不久就让人刮目相看。原哈尔滨市的老领导说,“他当时做了不少工作,在从政方面,他不是一个书呆子,在商业改革方面有一套思路”。而朱胜文在商业上受到赞誉的一点是,从那时起哈尔滨的商业系统统一归属哈尔滨市商委管,“这在当时全国是比较少的,这个改革方案在商委是他牵的头,大家也比较认可。”

还有一点不能证实的说法是,朱胜文显露的才华使国家商业部先后两次要朱胜文去北京部里工作。不过他在哈尔滨也仕途顺利,黑龙江省人大的老领导说,1991年他本人离开在哈尔滨的工作,与朱胜文接触很少,但是知道朱胜文先做了一段时间的哈尔滨市秘书长,后来升任哈尔滨市副市长,而哈尔滨市检察机关的指控恰恰表明,从1991年到1996年,朱胜文在担任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和副市长、常务副市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报道:朱胜文的灰色档案1

反腐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持之以恒  

学者与政客

朱胜文官位升到常务副市长后,在哈尔滨的领导班子中也是引人注目的。有资料显示他最多主管过37个委、办、局,每年经手的资金有几十亿元,他认为他自己并不贪。知情者说,朱胜文主要负责招商引资方面,加上他的外语优势,使他在“外引内联”方面有所表现。

哈尔滨原老领导谈到常务副市长的作用时说,这个职务是综合性的,管的面也比较大,一方面要面对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和纪检、监察;另一方面要面对省委省政府,组织协调能力很重要。朱胜文的协调能力没有表现出比他的前任李嘉廷更好,但他大权在握,而且显然是被看好的一个人。他自己也曾说过:“当时的副市长里我的工作量是最大的,我也是全省最年轻的厅局级干部。”

在这个过程中,朱胜文也开始有所变化。1991年离开哈尔滨的原省人大领导说,我离开后,朱胜文每年都会到我这里来拜年,我们也只有通过这种形式有一点接触,我的感觉是他已经有所变化了。

让这位人大老领导记忆很深的是,在朱胜文任常务副市长时,有一个据说是有港商背景的人提出,要投资入股改造当时三大动力的一个集团,“他们当时已经把事情操作得差不多了,有了一个原则合同,那个港商和朱胜文在上面都有签字,还包括两三家银行的行长。”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个集团非常有名,其主要业务是制造发电设备,“份额要占这块市场的1/3,结果这个港商花两三亿元就可以把这个集团买下来,他拥有集团40%的股权。”这位老领导说,“我觉得朱胜文在这个事情上做得不对,就向省委常委作了一次汇报,会上当时决定把这个项目停下来。”后来这家集团上市后,资产扩张到十几亿,“如果按朱胜文的做法,国家就白白损失了十几亿”。

作为朱胜文的个人选择,有媒体报道说,朱胜文曾表示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从学校出来做官,“官场没有游戏规则,若能退回20年前,我宁愿还是在学校里教书,至少做学问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不过在朱胜文案发前后与他接触频繁的几个人回忆说,朱胜文在受到那样的打击后,并未对出来做官流露过悔意。

对于朱胜文而言,做学者与从政两条道路是他自信都能做好的。原哈尔滨市委的老领导说,当年我选的那批人,他们真的是撅着屁股干,但是后来,也有很多人发生了变化。他很感慨地说,学者侧重的是“是与非”的问题,而如果学者从政后,他是应该从政治的角度处理问题的,这就不仅仅是单纯的是与非的问题了。

朱胜文与哈尔滨国贸城案

双规前后

刘殿学第一次与朱胜文近距离接触在1994、1995年前后,“当时我们参加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朱胜文那时是副市长,我是省监察厅副厅长。那时他做副市长还是很有威风的”。

1996年秋天,刘殿学再次见到朱胜文时,他是“911专案组”的成员,在中纪委的指导下去对朱胜文实行“双规”,“当时一共双规三个人,先要双规的就是他”。

刘殿学描述当时的情景说,那天我们去得比较早,我们先找到当时的哈尔滨市长,说省监察厅有个案子想让朱胜文同志过去谈一下,这位市长就把朱胜文叫了过去。等我们来到朱胜文的办公室里,他以为是在他的屋子里谈,就站在他的办公桌前不动,我们就说希望他能到监察厅谈一下,那时他沉着脸,显得很反感。

朱胜文被双规是因为国贸城案,但是刘殿学说当时怕打草惊蛇,就说成另外一个案子,还告诉朱胜文下面有车,他也不用带秘书,很快谈完就给送回来。刘殿学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是,那天朱胜文步子迈得不大但走得很快,“他的办公室在二楼,我们出来后他又要回去,说,‘我得告诉工作办,得和他们说一下。’结果朱胜文走进了他秘书的屋,并把钥匙交给他。我们当时也不清楚他的这一举动是什么意思。”

朱胜文到了监察厅后,刘殿学说一直让他等着,并没有人跟他谈什么,后来宣布他被双规时,“他的精神当时就不行了。午间的盒饭他也没吃,只是在监察厅里说他炒股票挣了二三十万元”。1996年10月25日,朱胜文被拘留,同年11月3日被逮捕。朱胜文的爱人范珍随后也被抓,据说在抓她时,她正忙着收拾他们的新房。

知情者说,在朱胜文被拘留的同时,有关人员对他实行搜查,搜出现金几百万,“面袋子里,阳台上哪都有”。检察机关的资料说:1996年10月24日、11月6日,检察机关在朱胜文道里区的住宅依法查出款、物合计人民币219万余元,其中有60.1万元明显超出朱家的合法收入,差额巨大。

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是,朱胜文发明了“灰色收入”的说法,知情者告诉记者,当时专案组找朱胜文谈话,让他说明差额部分的来源时,他说不清楚。“受贿和接礼是有界限的,朱胜文说那些钱既不属于受贿也不属于接礼,我们就追问他这些钱到底如何界定,他想了想说,算是‘灰色收入’吧。”

7万元

有检察机关的官员告诉记者,在国贸城的案子里,朱胜文的罪行是比较重的——国贸城案查处了包括朱胜文在内的数十名官员,其中局级干部7人,处级干部13人,共有67人被刑事立案。

单就朱胜文案本身来看,他的辩护人告诉记者,案子的核心就是朱胜文收受国贸城张庭浦的7万元钱。

检察机关指控说,1994年12月间,朱胜文应哈尔滨国源公共设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庭浦之请求,同意对该公司免减税额进行研究。张在朱的办公室,送给朱人民币5万元。之后朱指派有关人员召开协调会,形成会议纪要,使该公司享受“免二减三”的税收政策。张为感谢朱的帮助,又于1995年2月去朱的办公室,送给朱人民币两万元,朱收为已有。

对这7万元,哈尔滨市中级法院资料说,朱胜文辩称,指控其两次收受张庭浦7万元人民币的事实不存在。他的辩护人对记者说,宣判时有一个插曲,朱胜文对判决不服,非常激动,有要争吵的意思,于是当时庭就开不下去了,法官休庭决定让朱胜文冷静一下。“当时他脸色也变了,情绪很大,比如他对没收他的财产1139573.70元特别不理解,他说,‘这是我的合法收入为什么要收走’,显然他有不懂法的地方。我们就跟他说明在法律上‘没收财产’就是指没收个人财产以示惩罚,他文化素养很高,容易沟通的一面这时就表现出来。我们劝一会儿他就平静下来。”

1998年4月30日,朱胜文案一审判决,1998年12月10日,朱胜文案终审判决,朱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报道:朱胜文的灰色档案2

从哈尔滨原副市长朱胜文家中搜出的部分受贿钱物  

报道:朱胜文的灰色档案3

从哈尔滨原副市长朱胜文家中搜出的部分受贿钱物  

报道:朱胜文的灰色档案4

原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谢万霖  

报道:朱胜文的灰色档案5

原哈尔滨国税局长钱胜利  

报道:朱胜文的灰色档案6

原哈尔滨国贸城会计李玉霞  

报道:朱胜文的灰色档案7

原哈尔滨副市长朱胜文  

报道:朱胜文的灰色档案8

原哈尔滨国贸城总经理张庭浦  

资讯

朱胜文受贿罪行录

1992年四五月间,朱胜文受其同学、哈尔滨电子对外贸易公司总经理伍长江之托,以副市长身份为该公司会见外商,以提高公司信誉。此后在1993、1994年度朱胜文几次参与了该公司会见外商的活动。1994年10月,伍为感谢朱的帮助,用公款购买一台价值人民币一万元的松下牌29英寸彩色电视机送给朱,朱收下。

1993年1月间,朱胜文受哈尔滨北方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贸易公司刘光复之托,为刘的女儿刘莹调转了工作,刘为感谢朱的帮助送给朱人民币两万元。1996年2月,朱又受刘之托,为其儿子刘畅安排工作,朱写信给市国税局局长,让其帮助解决。刘光复为感谢朱的帮助,又送给朱人民币3万元。

1993年二三月间,应哈尔滨金平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丛凤田之请求,朱签批了该公司工程征地报告。丛为感谢朱的帮助,在朱家中,给其人民币一万元。同年10月,丛又到朱家请朱在此项工程动迁问题上给予帮助,朱又在该公司的报告上签了字,丛又给朱人民币两万元。之后丛为再表谢意,又给朱2000美元。

1993年2月间,应哈尔滨正大企业集团总经理郑纯智的请求,朱出面解决了该公司建筑工程动迁中同原松花江饭店的矛盾。郑为感谢朱的帮助,在朱的家中给其人民币一万元。1996年2月间,郑仍为感谢朱的帮助,又给其人民币一万元。

1993年10月间,朱受原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公司副经理杨东明之托,将杨调任为哈尔滨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杨为感谢朱的帮助,于1994年七八月间给朱300美元,1994年10月,朱又帮助该公司贷款400万人民币,杨为感谢朱,于1996年2月,送给朱人民币一万元。

1993年六七月间,朱胜文应哈尔滨医药集团总经理张春辉之请求,为该公司股票上市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举行答谢酒会等,以促成该公司股票上市。该公司为筹到资金,欲将5000万国有股转让给社会个人股股东而求助于朱胜文。张为此到朱家送给朱10万元人民币。朱签批了《关于哈尔滨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发行额度的批复》、《关于哈尔滨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将国有股定向转让给社会个人股股东的方案的批复》等文件,帮助该公司实现了5000万国有资产股的转让。

1992年11月间,朱应哈尔滨投资公司总经理吴援朝之请求,签批了该公司申请垫底资金的请示,吴为感谢朱的帮助,给其人民币2000元。1995年2月,吴欲调转工作,请朱在有关部门对其考核时给予关照,朱答应。吴为感谢朱给其人民币5000元。1996年五六月间,吴又请朱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关照,朱又应允,吴又通过朱的妻子给朱人民币8000元。

1994年12月间,应哈尔滨国源公共设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庭浦之请求,同意对该公司免减税额进行研究。张在朱的办公室,送给朱人民币5万元。之后朱指派有关人员召开协调会,形成会议纪要,使该公司享受“免二减三”的税收政策。张为感谢朱的帮助,又于1995年2月去朱的办公室,送给朱人民币两万元。

(摘自朱胜文案一审判决)

朱胜文的另一面

朱胜文1999年1月20日入监,入监后有关朱胜文的信息在小范围内传播,一个司法系统的官员说,“我们听说他在监舍里住比较好的单间,有正常的作息时间,也不需要参加指定的劳动改造,只是给犯人讲讲课。他想见狱长也很容易,家属见他也比较随便,总之环境比较宽松。”2003年6月6日,监狱成立职务犯监区后,他被安排在职务犯监区担任英语教员。由于入监后能够认罪服法,遵守监纪,积极接受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分别于2001年7月12日、 2003年9月11日两次被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减刑2年,共计减刑4年,刑期至2009年10月24日止。

当年和朱胜文打交道的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说:“我听说朱胜文在里面练字还画画,我看过他的字,写得还可以,在画画这方面他也相当有研究,他的爱好主要是西方油画。”

无论在商学院从教还是为官,朱胜文都没有出过书,他只是被逮捕后透露说,他有几部书稿,“我当时非常惊讶的是,他说其中一部手稿是《西方美术思想发展史》。当然,他的书稿里也有一些是商业方面的。”

去年10月下旬,正在服刑的朱胜文曾写了一篇四五千字的文章《东北振兴,路在何方?》。写完后觉得不好,写了一个书单,要范珍帮他买《在北大听讲座》、《追求卓越》、《新经理人的领导力》等书。书是11月26日送进去的,半月后取回,朱胜文已经看完了。

但一位与朱胜文案有关的官员说,朱胜文案在哈尔滨甚至更大的范围内影响很大,因此从他被逮捕到在狱中,“观察他的情绪,缓解他的压力,”就始终是一项重要工作。

2003年12月中旬,监狱发现朱胜文情绪低落,精神恍惚、少言寡语、自言自语、无故骂人、常抽闷烟,多次做其思想工作,并通知其爱人协助监狱做规劝工作。其爱人也发现朱胜文精神异常并流露出有轻生厌世情绪,连续两天来狱规劝,同时请求哈尔滨监狱狱政科科长做思想工作。监狱领导和民警先后十余次做思想工作。在交谈中,曾流露出“两口子都没工作,出去后怎么办”的悲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