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乔布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苗炜 布丁)

为什么喜欢乔布斯?0

1984年1月24日

1984年1月24日曾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价为个人电脑大众化普及的第一日,也曾被已经停刊的《生活》杂志马后炮般称呼为“家庭生活的重大物质飞跃”,这仅源自于苹果当时发布的麦金托什(Macintosh)。1976年创立的苹果公司凭借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天才般的设计能力,以及搭档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商业天性,从最初的家酿计算机俱乐部一步步走向了当时科技新锐企业的巅峰。1980年12月12日,苹果股票成为华尔街的抢手货,但是此后《商业周刊》1983年褒IBM PC,贬苹果的报道,令苹果股票从6月的63美元跌到了10月份的23美元。1984年1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以麦金托什彻底还击。“之后20年那场著名的个人电脑时代都是源于此时。”加州计算机历史博物馆馆长麦克尔·R·威廉斯在电子邮件中告诉记者,“没有亲身经历这20年的人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一天如此重要,也不能理解所谓苹果给人们带来的特立独行的感觉到底是怎么回事。”对于更多没有经历1984的年轻人而言,苹果的麦金托什更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符号,但却对当年超级碗橄榄球赛中苹果插播的那段1分钟长的广告记忆犹新。用麦金托什反抗IBM流水线式的PC,与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1984》的巧妙结合,剃着光头被洗脑的人群和红短裤女孩挥向灌输意志的老大哥的大锤,这一系列强烈的表白就是苹果在1984年1月24日引起轰动的原因。

“难道你想一辈子都卖汽水,不想有机会改变世界吗?”这是乔布斯当年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高利(John Sculley)时说的,后来甚至一些猎头公司也模仿这句话作广告词。当然,20年后的乔布斯已经不会再像那时那样,站在舞台上大声疾呼:“IBM想占有一切,苹果是他的最后一道障碍,我们能让IBM霸占整个信息时代吗?”当年台下15万人齐声吼不能,20年后的今天,IBM确实没有霸占整个信息产业,苹果却曾经被逼迫到了最后一道防线的地步。

苹果门下走狗

此后的历史让苹果和乔布斯都经历过严重挫折,但是苹果却越来越从电脑革命者变成了保持革命火种的态势。目前的苹果已经彻底沦为小众专用品,被苹果收藏者凯蒂称之为“幸存的设计主义者”。实际上没有了图形出版和视频编辑这块金字招牌,苹果甚至会被更多人遗忘。但是遗忘苹果的往往仅仅是钱包,而人们对苹果的热情是不会被遗忘的。“人们都不会忘记乔布斯在去年Mac OS X发布会上的谈笑风生。”痴迷设计的却自诩文字工作者的李安科说,“乔布斯面对Mac OS X漂亮的界面说真想咬上一口,我马上就联想到苹果的商标:‘谁咬了这个苹果一口’,似乎在尝了苹果这个禁果之后,人们才变得如此有创意。而在乔布斯远走、苹果沉沦之后,许多人都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是撒旦怂恿了比尔·盖茨,然后那个世界才变得如此不完美。现在结果更加令人瞠目结舌了——乔布斯单足下跪,将那个业已残缺的果子,呈于盖茨面前。”

为什么喜欢乔布斯?1

17英寸的G4笔记本电脑

为什么喜欢乔布斯?2

ipod不仅仅是随身听,如今它已经开始替代车载CD  

为什么喜欢乔布斯?3

麦克

为什么喜欢乔布斯?4

摄像头

为什么喜欢乔布斯?5

1984年《BYTE》杂志将苹果作为年度封面  

为什么喜欢乔布斯?6

1976年的苹果  

当得到设计界和电影人的忠实拥戴之后,苹果越来越变为小众与格调的精神代名词。专门为国内电影设计海报的AJ在苹果圈内很著名,他至今已经买了4台苹果,2个iPod和诸多苹果产品,照他的话:“我已经算是苹果圈内不排斥PC的人了,用苹果的人似乎更多饱含一种另类心情,在我看来当少数人是一种不错的状态。苹果产品的高品质与中产文化的结合,似乎注定会吸引我们这一代人。”实际上,乔布斯退出苹果的10年间,乔布斯二次创业的NeXT和Pixar为苹果统治好莱坞打下了基础,当《玩具总动员》、《怪兽公司》和《海底总动员》这一系列动画电影大获成功的时候,苹果也在不声不响地沾光。《怪物公司》的幕后大师安德鲁·威肯(Andrew Witkin)甚至因此而得到SIGGRAPH的终身成就奖,他告诉记者:“Pixar现在一共有700多员工,其中专门从事软件开发就有70多人,这些家伙基本上都在用苹果的设备。正是90年代将苹果的视频编辑能力引入到好莱坞,才会有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脑合成制作电影,所以乔布斯被很多好莱坞幕后工作者看作是自己人。”

不仅仅是好莱坞,越来越多的家庭用数码摄像机拍下生活片断,这无疑是苹果的天然高地。苹果不久前甚至收购了数字特技效果软件OthingReal公司,位于圣地亚哥的数字媒体M2研究公司的主分析家旺达·马龙尼(Wanda Meloni)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说:“苹果的收购行动令人瞠目,它实实在在给好莱坞传递了一个信息——苹果要像罗马步兵方队那样打入数字制片专业市场。这无疑告诉每一个家庭,好莱坞都用苹果,您家为什么不用。”吉姆·阿姆斯特朗(Jim Armstrong),这位1983~1997年间苹果公司的媒体广播和竞争分析家在日志上写道:“苹果改变了世界,并且不只一点点。”在他看来,苹果永久地改变了出版业,他说,“苹果早已是全球出版过程中必需的一个环节,而对于音乐、电影或者录像业,它过去影响过、现在还在影响着微软和互联网。”

为什么喜欢乔布斯?7

1999年拍摄的电影《硅谷海盗》再现了70年代那段美好的日子  

对苹果的普遍误解

当90年代中国开始在个人电脑问题上大兴土木的时候,苹果已经进入了10年没有乔布斯的日子。更多人津津乐道的仍旧是学生时代用老掉牙的苹果Ⅱ接受启蒙。当设计师们高高在上地霸占苹果iMAC的时候,更多的国人还拥挤在中关村的大棚之中。所以苹果在国内更多的时候是有名无实的奢侈象征,或者是PC群众误读的集合体。纽约朱比特研究公司客户访问及技术小组的主任迈克尔·高德博格(Michael Gartenberg)曾经专门写过一篇论文来探讨苹果与大众的关系,在他看来全球用户之所以只有勇气钟爱苹果,却并不使用苹果,是全球性普遍存在的对苹果两个主要误解。高德博格说:“苹果的价格并不比IBM或者索尼贵,这是民众相对DELL的廉价,而产生的对苹果最大的误解。此外很多人认为苹果缺乏软件,其实大多数PC上的软件苹果都有,最多就是一些格式不同罢了。”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苹果迷们那么高傲,似乎只有他们才看透了真理。

乔布斯的箱底货

微软的盖茨爱开快车是出名的,但是乔布斯回归后的苹果似乎可以忍受微软在占有率上高于自己,却不能接受技术上自己的任何落后。《商业周刊》对1月初的苹果MacWorld Expo年会报道中提到对乔布斯的采访,乔布斯认为微软非常看重的下一代操作系统Longhorn的水平充其量是苹果4年前OS X的水平,以至于评论者夸张地把乔布斯的海口评价为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式的发言。但是苹果2001年10月发布的iPod似乎可以堵住所有怀疑者的嘴,不再保守地只单一支持苹果机,令iPod伴随苹果的音乐下载网站iTunes红的发紫。当1月6日MacWorld Expo年会上乔布斯再一次拿出缩小版的Mini iPod,优雅的造型和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将iMac之后的苹果风格再一次放大。而1984年那段1分钟广告也被苹果重新编辑,红短裤女孩依旧将大锤抡向屏幕上的老大哥,但是腰上却别了台iPod,耳机线长长地垂在胸前。

苹果公司前营销总裁迈克尔·梅斯(Michael Mace)在一次苹果历史网上日志的公开信中写道:“今天的苹果就像计算机工业里脾气古怪的老叔父,仍然有趣,仍然受人爱戴,但却没有PC那么强大了的影响力。虽然我们成功地将个人计算带到了图形界面时代,但自那时起,个人电脑的根本性革新实际上已经停止。”在他看来,大部分计算机用户日常使用的操作系统自1993年以来便停滞不前,过去十年中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变。而Word和PowerPoint等等桌面应用程序,除体积日益膨胀外,已经多年没有任何重大改良。之所以他敢如此说,是因为80年代后期开始的苹果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源。“我的工作经历中从来没遇过比他们更开朗有趣和具有能力的人了,可能将来也不会遇到。”梅斯说,“可惜我们引入市场的每一项革新都是以扼杀实验室中数十个创新意念为代价的。直到今天,个人电脑世界仍然没有完全消化我们在90年代的研究成果,例如Sybil计划中的组件式软件和高级用户接口等。”吉姆·阿姆斯特朗对苹果目前最快的机器G5评价非凡,“来自IBM的64位G5精简指令集处理器效果惊人,双处理器G5的性价比是目前计算机行业中最好的。苹果和IBM还处于这种新架构的开始阶段。微软的Longhorn才刚刚浮出水面,他们要赶上来还需要做很多事情。”马上准备更新到最顶级G5的AJ说,“苹果悦目的外形已经成为了苹果的招牌,虽然PC界也曾经出现过不少模仿者,但是照猫画虎却很难抓住苹果的精神。”

《商业周刊》的沃尔夫写道:“苹果正处于其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正处在从信徒之宠向家喻户晓过渡的关键时刻。iPod肩负着70年代苹果机那样的使命。”苹果的Mini iPod虽然抢了20年纪念的不少风头,但是秘密研究中的iBox才是真正苹果迷们翘首以待的决战客厅武器。iBox将领导苹果完成5年内最具潜力的“客厅市场”,将电视与电脑、音响,甚至猫眼统统联系起来。

为什么喜欢乔布斯?8

在孩子的眼中,苹果是一个可以随意涂涂画画的玩具工具  

为什么喜欢乔布斯?9

乔布斯当年的搭档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为什么喜欢乔布斯?10

1984年苹果开发团队  

为什么喜欢乔布斯?11

两位苹果开发团队的无老Andy Hertzfeld和Bill Athinson重温苹果旧梦  

好人用苹果 坏蛋用PC

福克斯的电视连续剧《24小时》以反恐特工鲍尔在24小时的紧张生活为主线,在其扑朔迷离的剧情中最大悬疑就是找出反恐小组内部潜藏的叛徒,但是没人知道他是谁。除了弗吉尼亚州的一位苹果迷迪恩·布劳威尔。布劳威尔和他的妻子每周都一集不差地观看这部连续剧,身为苹果迷的布劳威尔突然发现《24小时》中所有正面角色用的都是苹果iMac,而坏蛋们则全是PC。布劳威尔对《今日美国报》说:“好莱坞对反面角色都已经有定势思维了,以往黑衣和外国口音都是反面角色的标签,没想到现在换到了PC上。”

《真实的谎言》里施瓦辛格就用苹果,片子开头施瓦辛格潜入中东商人房间破解的却是Windows 3.0,而且还是阿拉伯版。《职业特工队》中汤姆·克鲁斯用苹果的PowerBook笔记本,而坏蛋们清一色地用Windows笔记本。布劳威尔说:“第一集开播我就注意到那个杀手用PC,而主角和他的特工小组用的全是苹果。”但是几集之后,内奸法莱尔就把苹果换成了戴尔牌的PC,不出三集法莱尔就被发现是内奸的情节大大增加了布劳威尔的自信。布劳威尔说:“主角最信赖的同事最近也开始使用戴尔的PC笔记本,看来他距离变为反面角色的时间不远了。”《24小时》编剧洛切夫在知道苹果迷们的发现后微笑着说:“能发现这些细节真需要一些智慧,我还可以透露一下,正面角色的手机都是爱立信,而坏蛋用诺基亚。”

硅谷海盗:回到70年代

如果想了解微软和苹果之间曾发生了什么,或者想看看70年代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没有发福是什么样子,史蒂夫·乔布斯和他的私生女丽莎(lisa),以及比尔·盖茨著名的前后摇摆思考,甚至史蒂夫·鲍尔莫没有谢顶前的样子。不妨看看这部1999年拍摄的《硅谷海盗》(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演员们不仅仅形似,很多当年的历史细节还被忠实还原出来,中间也不乏美式传记电影中的自我叙事方法。虽然故事的主角还是乔布斯,但并不为后人熟知的沃兹仍然让我们看到了硅谷408号区的飞客本质,当沃兹敲打第一台苹果的木头外壳时,谁也不会想象他后来会抛开名利去教社区小孩的基础教育,也不会想象日后苹果迷和黑客们对他的敬佩之情。正因为1999年才拍竣,微软的半边天保罗·艾伦的戏份被当时微软刚上任的新CEO鲍尔莫抢去了不少。

在国内苹果圈内,《硅谷海盗》成为拷贝率最高的内容。

不能比我快:AMD拥护者的嫉妒

2003年11月11日对于刚上市的苹果G5来说是最好的宣传时机,毕竟年底是消费的黄金期,但是英国独立电视委员会却禁止苹果一则关于G5的广告。因为苹果在广告中称G5是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最强大的个人计算机,这一下子惹恼了AMD的拥护者。AMD在PC芯片领域与Intel早已经不共戴天,大有1984年苹果与IBM PC的对峙。而AMD的拥护者似乎比苹果迷们更加狂热,就是不能接受苹果说自己最快,尽管苹果拿出来第三方测试试验的数据来给英国广播电视广告许可中心做证据,“不能比我快”,这似乎成为了AMD拥护者最强烈的抗议。

苹果招贴:27年的符号

Shannon Okey在她的网络日志写道:“有一天晚上突然发现汽车玻璃被打碎了,可是小偷并没有偷走音响等值钱的东西,却只是拿走了放在车内的一张彩虹颜色的老款式苹果招贴,我很难过,再也无法找回这样贴纸了,很有可能它正挂在另外一个苹果迷的床头。”2000年11月索斯比甚至曾经举行过苹果屏幕艺术品作品拍卖会,有人在会上自问道:“一个公司的商标图案居然可以被拍卖成几万美元,这难道是在开玩笑?”

自从1977年的Apple Ⅱ开始,苹果公司就保持在包装中附赠苹果商标贴纸的传统,在90年代中期甚至曾向任何需要的人免费提供。苹果的商标也经历了从最初的彩虹色,向此后的单纯红色,再到白色的变化过程。但是乔布斯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的突发奇想,却始终没有被动摇。早期的苹果用户视彩虹色的苹果招贴是一种荣誉的徽章,证明他们曾经是70年代最前卫的那批人。如果说苹果是一种信仰的话,那么苹果招贴就是这个信仰的标志物,Shannon Okey最后写道:“这个标志代表了我们这代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代表着一个人在技术上对酷的追求。”

为什么喜欢乔布斯?12

史蒂夫·乔布斯至今没有写过任何自传,而比尔·盖茨更喜爱用自传来取悦大家。但是苹果迷们似乎更愿意免费为乔布斯写传记,《史蒂夫复出记》、《甜苹果,酸苹果》等乔布斯传记在亚马逊书店可以找到一沓。  

让1100台苹果组合

“还记得《变形金刚》中的组合体吗?我们就在用苹果做组合”,弗吉尼亚州工学院的保罗·鲁斯说。弗吉尼亚州工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似乎热爱苹果已经到了发狂的地步,他们用1100台苹果,在一个的时间里组装了一台能够排入全球速度前10名的超级计算机,在最初的测试阶段就达到了每秒运算速度7.41万亿次的成绩。田纳西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杰克评价道:“弗吉尼亚的那些家伙做出这台机器并不令我惊奇,因为苹果本身速度就很快,关键是他们仅仅用了500多万美元的成本,要知道类似速度的超级计算机至少要1亿美元以上。”与之相对比的是NEC开发的“地球模拟者”重组秒钟能执行35.8万亿次运算,美国专家给打出了2.5亿美元的估价,而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每秒钟能够执行7.63万亿次运算的家伙也要1000万美元以上。工程学院的院长哈桑自嘲说:“多年以来,在超级计算机的排名中苹果一直落后在x86架构之后,我们证明了这并非是事实。”

驴子与大象抢苹果

按照美国激进作家和独立制片人迈克尔·穆尔的说法:“2004年总统大选,民主党至少多了数百万苹果选民。”因为在2003年3月20日,就因为差几十张选票落马的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加盟了苹果,这位美国第45任副总统被乔布斯拉进了苹果公司的董事会,乔布斯给媒体透露说:“戈尔可是苹果的老用户,他经常用Final Cut Pro来编辑自己的录像。”

为什么喜欢乔布斯?13

从专业制作到家庭使用,苹果正在影响着我们,并逐渐地被更多人接受  

三位一体的乔布斯

苗炜

苹果电脑比PC更快吗?或许是。更好用吗?或许是。但苹果电脑肯定比PC更好看。这当然是工业设计上的成功,但我觉得这更是一种艺术气质的成功。从商业上说,苹果与PC之间的比较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因为Mac机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不足3%,在中国的占有率更是在0.4%~0.5%之间。但用苹果的人大多从事和艺术有关的行业,这些用户又反过来给苹果带来一些艺术色彩。许多时候,乔布斯就是个艺术家做派,他把脚放在苹果公司会议室的桌上,一条大裤衩,光着脚穿着New Balance球鞋。这个2003年最佳经理人之一、最富裕的美国人之一,去年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海底总动员》。他多年前向Pixar注入一笔钱,帮助这家计算机图形和动画公司解决现金流问题,结果却得到了两个好处,第一,股票升值带来的财富;第二,一个艺术家的形象。

去年秋天,罗伊·迪斯尼从迪斯尼公司辞职,英国《金融时报》一位记者以迪斯尼董事长艾斯纳的口吻写了封公开信,他说:“和你一样,我最担心的是迪斯尼可能失去其创作优势。毕竟,我们最近一些卖座影片都是Pixar为我们制作的动画电影,比如《玩具总动员》、《怪物公司》、《海底总动员》等等。看到我们的传统动画制作者费尽心机却难以吸引观众,我真的很郁闷,同时又不得不和史蒂夫·乔布斯进行痛苦的谈判,求他续签我们与Pixar的合约。这居然让我心生一计,在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上,董事会应该更具想象力。毕竟史蒂夫在Pixar和苹果公司的经历已经表明,他是个精明的商业领导人,也有能力培养创作才能。我最近看到的数字显示,Pixar市值仅约38亿美元,因此要吃下它可以说易如反掌,但前提是史蒂夫同意接替我担任迪斯尼的董事长。要想夺回动画领域的头把交椅,并让领导层面貌一新,难道还有比这更妙的方法吗?罗伊,一想到这些我就已经很兴奋了。”

这封信虽然只是一个游戏之作,但不得不承认它有某种现实性。2002年年初,苹果推出的系列广告不像以前那样爱好概念,而是用记录片的方式:—个消费者面对镜头,老老实实讲述他为什么要舍弃PC转变成苹果的用户。虽然这一系列的广告并没有让苹果的销售有多大好转,但乔布斯自己在2003年发生了“转变”,他推出了iTunes音乐在线商店。

从早期在苹果的经历,到后来创办NeXt,乔布斯都是个完美主义者,这样的做派在商业上有可笑之处,但对那些“钱不再是问题”的雅皮来说,他构成了另一种消费习惯:一个好产品,能展现出一家公司最伟大的创意,买一个小东西,就是对一个伟大公司的赞许。

现在还无法判断iPod会不会像Sony的Walkman那样成为一种革命性的产品,这将取决于乔布斯音乐商店的服务怎么样。现在看,iTunes非常成功,但它的竞争对手也刚刚开始动作,Sony在2004年初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音乐商店,而Yahoo等互联网公司或许也是潜在的对手。

乔布斯的优势在于他和乐队、歌星有良好的关系,他能说服老鹰乐队、Bob Dylan和U2,他在和冰岛歌星比约克吃饭的时候说,他工作的绝大部分动力来自于“为艺术家制造工具”。乔布斯是经理人、工程师与艺术家的三位一体。

能够做到三位一体的总裁以前大概只有Sony的大贺典雄,他是工程师、经理人、音乐家。这个在德国学习音乐的日本人和卡拉扬有深厚的友谊,卡拉扬汽车里的卡式音响是Sony在欧洲最好的广告,也正是卡拉扬,能把飞利浦的高层与Sony的高层聚在一起,说服他们消除技术壁垒,好让他用新技术——激光唱片——录制自己指挥的音乐。大贺典雄在年轻时就表露出他对音质的挑剔,他自称是Sony的品质监管,他在工业设计、质量监督上为Sony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可惜他并没有经营好Sony古典音乐唱片公司,他可以给世界著名乐团捐献200万美元换来一个登台指挥的机会,但专业音乐人士把他看成个大老板,对他的指挥技艺颇为鄙夷。

大贺典雄的音乐才能刚好够他用来塑造Sony产品,乔布斯的艺术家气质也足够他为苹果作秀,但在商业文明之中、在技术之中,艺术气质能有这样的发挥总是令人兴奋的事,智慧达到一定高度,应该在各领域是相通的,软饮料行业的老板在看完财务报表之后能看两本哲学,搞房地产恨不得别人把他当成建筑师或起码是个建筑思想师,这样的努力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仅有金钱上、技能上的成功是不够的,一个生命的完整必须包含艺术气质。

1997年初,乔布斯重返苹果电脑后与比尔·盖茨会晤,他说:“比尔,我们共同控制了100%的桌面系统。”他是3都不到,人家97还要多,但艺术家的算法是不一样,他会认为具有创造性的1%比99%还重要。2004年初,我们依旧能听到乔布斯的坚硬:“微软又在复制我们苹果的产品,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苹果已经成为了微软最为廉价的研发部门。”

为什么喜欢乔布斯?14

苹果的高品质与中产文化的结合,注定会吸引这一代人  

回忆苹果Ⅱ型

布丁

1983年秋天,我考进北京的一所重点高中,那所学校以理科教育闻名,后来却连着出了两个摇滚乐队的主唱,不过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并不是偶像,那时的偶像是能保送上清华的人。我上高一的时候,正有一位高三学生,最后一年还没读完,已经被清华大学化学系要走了,他的特长是“电镀”,自己没事就在家琢磨电镀,好像还获得了专利。80年代,北京街头有不少家具店,店里的商品以电镀的折叠椅最为时髦,椅子腿光亮夺目,人称“电镀椅”。

这位“电镀师兄”被保送上清华,在学校广播站里介绍学习经验,他说,学习要有兴趣,还要有毅力,为了培养自己的毅力,他坚持每天看某大报的社论,不管怎样要一字一字读完。他说到这里的时候,教室里的同学都笑了。

这位师兄的事迹激励了我,我买了本《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在家看,后来年级里发通知,说要组织一次数学考试,优胜者可以学计算机。一位香港商人给学校捐赠了20台计算机,当时那可是稀罕物。我参加了数学考试,结果发现试题大半来自我在家看的那本书,没费什么力气我就考上了。

计算机开班第一课,先参观北京的一个计算机中心,知道了什么叫大型计算机。然后去计算机教室,进门要换拖鞋,所有同学都一股子臭脚丫子味,但没人在意,都被眼前神圣的计算机迷住了。那就是苹果Ⅱ型。当时是学Basic语言,我在计算机上干出的第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用一个小程序检验“哥德巴赫猜想”到10万的时候是否成立,程序很简单,但接下来却比较无聊——屏幕上不断显示着两个素数之和,过去了10多分钟还没算到1万呢,但必须承认,它比人算得快多了。

我当时不知道沃兹或乔布斯是谁,最大的科学偶像是爱因斯坦和陈景润。遗憾的是,一桩意外事件断送了我学习计算机的远大前程。计算机班里有个女生,有一天我们在她桌子里发现了一个大苹果,不知道是哪个的主意,我们把自动铅笔里的笔芯插进那个苹果,你插一根我插一根,最后里面得有十几根细细的铅笔芯。很快,女生发现了这个恶作剧,报告老师,老师报告教导处,我们几个被一顿训斥,教导处老师说:你们知道不知道,铅是有毒的!一个多嘴的学生回答:可铅笔芯不是铅,是碳呀。我相信,正是由于这个多嘴的顶撞,我们几个受到了停止计算机学习资格的严厉处罚。

被勒令不能进计算机教室后,我只能沉迷于图书馆,借出来一本徐志摩的文集,并从此走上了文学的歪门邪道。这其实只能怪我意志品质不好,被同时取消学习资格的那几位依旧热爱理科,能区分碳和铅的那个后来被保送上了北京医科大学,还有一个则上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通信专业,毕业回来后在中关村开了家小买卖。

现在想起来,我们该为那次“苹果事件”而受罚:那个恶作剧太没有创意了。中学时代的乔布斯就已经知道怎样盗打电话了,他让沃兹设计出盗打电话的装置,以150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大学生,比起这样的恶作剧,往苹果里插碳实在太无聊,起码应该请教一下我们那位师兄,看能不能做一个电镀苹果出来。如果当年我们教导处的老师这样训斥我们,我相信,我会走上科学道路的。

苹果真正的工程师沃兹,多年来一直寂寂无名,比起IT业层出不穷的英雄与偶像来,他简直算是个隐士。据说他在美国类似少年宫或课外活动小组的地方教孩子玩电脑,变成了个十足的胖子。当年乔布斯是推销员,沃兹是总工,可两人分钱的时候,沃兹拿得少,沃兹的爸爸就替儿子感到不公平。我觉得乔布斯是个早熟的商业人才,注意管理和营销。而沃兹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是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从当年那位“电镀师兄”那里,我也知道了什么叫“车库精神”,那时候,我们的环境还没有最大限度地鼓励青年人的创造,没有足够的自由,没有多少机会让大家鉴赏到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与发明,教育以磨灭个性为任务。对于现在许多在生活中有强烈失败感的人来说,这样的抱怨都有一种“拉不出屎赖茅房”的合理性。

为什么喜欢乔布斯?15

缩小版的Mini ipod优雅的造型和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将iMac之后的苹果风格再一次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