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的就是消费

作者:鲁伊

(文 / 鲁伊)

玩的就是消费0

平面数字电视是未来几年中消费电子业巨头间竞争的焦点  

最令人瞩目的新进选手是思科公司。在以5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在美国占有38%市场份额的家庭网络产品制造商Linksys后,思科力图改变以往专业形象转向家庭市场的意图昭然若示。此外,在刚刚告一段落的圣诞节电子产品大战中,参赛者的名单中也出现了摩托罗拉、维珍和Circuit City这些以往和消费电子产品不太沾得上边的巨头的名字。

告别的极客

去年,关于“PC时代已经终结”的讨论曾经是业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尽管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持己见,各有各自的道理,但近几年来个人电脑产业的疲软却是双方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现在,想要拥有个人电脑的人大多都早已得偿所愿,人们不再像几年前那样狂热追求更快的CPU和更大的内存与硬盘,商业客户也放慢了IT产品采购和更新脚步。在这种情况下,向家庭消费市场转移已呈必然趋势。

你能明白两件看上去差不多的晚礼服,挂着MaxMara的商标就可以卖到几万元,而挂着宝姿的商标也就值几千的道理吗?你能明白这一季的时尚是花边而下一季就变成亮片,从而让女生的衣柜里挂满在你看来根本就大同小异的裙子的道理吗?以往,这是像IBM和惠普这样的主要面向商业客户的计算机公司所不屑去了解的。

“个人电脑公司在很多年里诉诸的是用户内心的‘极客精神’。”《财富》杂志上写道,“根据速度和反馈时间销售产品,而不考虑设计或用户的情绪冲动。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个人电脑在网上销售,然后就被放在桌子底下。但MP3播放器却被放在店铺里供你把玩,然后可以像一只昂贵的手表那样在人前炫耀。”不过,在数字化越来越普遍的今天,苹果和三星的成功经历正在改变着那些传统IT业巨头们的想法。

去年,仅在第三季度,苹果公司就卖出了336000台iPod,相当于该公司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销售量的一半。从iPod获得的利润,则占据了苹果公司4400万美元净利润的很大一部分。而被《商业周刊》评为世界上收益增长和品牌价值攀升速度最快公司之一的三星,正是以其多变的风格和炫酷的产品外观设计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三星消费电子产品追捧者。

正如《财富》杂志所指出的,人们现在对IT产品的预期已经不再是“因为需要所以拥有”,而变成了“因为时尚所以拥有”。吸引消费者购买某件商品的,不再局限于它的内在性能,而集合了它的设计、它的易用程度以及店铺和导购人员对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成功挑逗等多种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曾经的那个属于“极客”的PC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索尼的DVD数码摄像机在今年1月9日举办于拉斯维加斯的消费电子展上被评为最佳外观产品之一  

向“维珍”学习

去年的一个晚上,维珍(Virgin)集团总裁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穿着一身银色半透明的紧身衣,在纽约的一家夜总会与极为惹火的模特大跳劲舞。在他下体的关键部位,一台CD播放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2000年,为了宣传旗下维珍信贷公司的低利率政策,这个亿万富翁老顽童曾经在海滩上裸奔。2002年,为了宣传自己的手机品牌,他又除了一个手机外几乎一丝不挂地从贝塔斯曼大楼降落到时代广场上。这一次,布兰森为之作秀的是维珍集团最新的业务:消费电子品牌维珍Pulse。

最新推出的维珍Pulse包括15种日用消费电子产品,主要是MP3播放器、无绳电话和CD播放器。就产品本身而言,其实并没有太多特别的地方。但是,素以“见钱眼开的机会主义者”著称的维珍集团进军消费电子产业这一举动的本身,却足以给多少还残存着点精英味道的老极客们上一课。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像布兰森这样赤膊上阵。许多公司谨慎地选择了另外的学习对象。去年,Gateway聘请了世界知名的设计公司IDEO(曾经帮助宝马、耐克和百事可乐进行产品设计)重新为自己的产品设定形象。而惠普则从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IBM那里挖来了设计大师担任自己的品牌设计总监。

最有趣的是微软。微软公司专门研究了Home Depot连锁店是如何吸引顾客在周六下午参加该店给洗手间贴瓷砖的免费教程的案例。虽然听上去实在有些不靠谱,但微软却自有道理。他们认为,如果Home Depot能够让一个复杂的工作看上去十分容易,同时又销售了完成该项工作的工具,当然也就能够成功地销售消费电子产品。现在,在微软设立于美国的16家旗舰体验店中,微软的技术爱好者员工正在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变成电子产品的拥趸——自然,同时亦成了微软的客户。

在未来的两年中,可以想见,在消费电子产品这一领域,各家的竞争将是极为激烈而残酷的。但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大可轻松自在地坐山观虎斗:不管怎样,Geek或Sleek,我们都将有更好玩的选择,并且玩得更好。

Geeker与Sleeker

无论是Geek还是Sleek,它们现在的所指都与最初词语的本意大相径庭。而且,虽然无数的人在使用着Geek这个名词——在亚马逊网站上,搜索Geek,可以找出3594本相关图书——它的确切含义却一直含混不清并且彼此冲突。Sleek虽属新生名词,但情形也大致如此。不过,基本上,你还是能够从它们的代表人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上判断出,谁是Geeker,谁又是Sleeker。

玩的就是消费2

理查德·布兰森

这位53岁的英国亿万富翁从来不用计算机。在参加微软公司的会议时,当比尔·盖茨问起谁还没有上过网时,如果不是他的妻子及时地按住了他的手,他就是惟一一个高高举起手臂的人——而且一定还带着招牌式玩世不恭的微笑。这个16岁辍学,连高中学历都没有的家伙在接受《财富》采访时说:“我不认为工作就是工作,玩就是玩。它们都是生活。”但在乘坐热气球越洋飞行的同时,他缔造的维珍(Virgin)帝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吸引眼球的公司之一。从婚纱、化妆品、航空到铁路,最近,他又开始进军消费电子业。面向年轻消费者市场的“维珍Pulse”品牌被认为是最具威胁的新进势力之一。

玩的就是消费3

史蒂夫·乔布斯

1998年8月,东山再起的乔布斯改组后的苹果公司推出了iMac电脑。虽然当时还只有一种颜色(邦迪蓝),但在短短4个月内,由糖果公司包装设计专家参与外观设计的iMac就成为美国最畅销的个人电脑。此后,陆续推出的iBook、G4、iSight和iPod给迷信摩尔定律的人上了很好的一课:电子产品的外观是否时髦醒目有时候比它的实际性能更为重要。最近几年来,乔布斯越来越多的以电子产品时尚倡导者而不是技术创新者的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而iTune的发布更显示了他将娱乐大众进行到底的决心。不管乔布斯以前是什么——摇滚青年、电脑怪杰或工作狂人——他现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Sleeker。

玩的就是消费4

对于这位亿万富翁是否属于真正的Geeker,一直存在极其激烈的争论。的确,反对微软霸权曾经是一代Geeker最响亮的口号之一。然而,看在他8年级就开始编写程序,离开哈佛,与人合作完成Basic语言,开创Windows和PC时代的份上,我们还是应该把他列入最早的Geeker之列。至于后来如何,怎么说呢,人总是会变的嘛!

玩的就是消费5

李纳斯·托瓦兹

作为Linux系统的创造者,这位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电脑程序员以坚持开放源代码的原则而受到人们的追捧和敬仰。Linux的自由软件原则和互联网的自由共享精神是Geek文化的精髓之一。事实上,曾经有人改写了林肯总统著名的一句话来评价Linux:属于Geek,由Geek设计,为Geek所用(of the Geek,by the Geek,for the Geek)。而1969年12月28日出生于赫尔辛基的托瓦兹,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无可争议的Geeker。 消费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