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27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任念一 曲和平 叶榆 叶兴法 单士兵 王卫华 聂武钢)
旧日艳丽已尽放——梅艳芳
“梅艳芳的艺术人生像璀璨的焰火那样发出绚丽的光芒后悄然隐没在神秘的夜幕之中,我们记住的永远是她40岁的身影和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生命将永远年轻,她的艺术将永远成为一个标志。梅艳芳不只属于她的歌迷,欣赏、敬重和怜惜她的人来自各个人群,她的别样人生带给人们不少感悟。”
北京 任念一
动物为什么要为人牺牲?
如果我来做2003年的新闻评选,一定会加上动物这一项。因为人类发生的SARS疫情给一些动物带来了牺牲。除了为实验而死去的恒河猴、猫和白鼠等,无理性还夺去更多动物的生命。
发现果子狸携带的病毒与导致人类感染SARS的冠状病毒高度同源是件好事,但由此而引发的杀灭却值得商榷。因为照此逻辑,至少还有导致人类疾病的几十种动物也该杀灭。SARS爆发期间,恐惧和谣言曾导致一些人抛弃宠物,在一些城市的街头,流浪觅食的猫狗们遭到残忍的棒杀。其实,即使果子狸真是元凶,也没有必杀的道理,这就如同了解了艾滋病病毒的来源并非要杀灭所有的黑猩猩一样。让动物生活在野生状态,不随意侵犯它们才是人道之举。广东当初更多是从经济利益考虑,在多数人反对下向少数人的野味癖好让步,使果子狸在被高度怀疑的情况下重回餐桌,饲养量又上去了,这次又让这些可怜的小动物经受200℃的高温杀戮,为什么不肯放它们回到野生状态呢?
天津 曲和平
管理中被忽略的人权成本
春节将至,一些地方开始实行火车购票实名制,据说是为了打击倒卖车票的“黄牛”。这不禁让人想起诸如网吧上网实名、储蓄存款实名等类似规定。
这些以“管理”名义出台的实名制,并未触及问题的本质。“黄牛”泛滥,源于铁路总体运力不足;上网实名制,根本不能保证未成年人不受网络不良内容的影响;而指望靠存款实名制就能查出贪官,那简直就是个笑话!事实上,这些制度倒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和限制。本来是涉及隐私的公民自由,现在却要为“管理”需要而作出牺牲,其实都是不考虑民众权益,只从管理者本位出发的思维体现。多给个人以自由,诚然不如处处设限好管。现在,“保障人权”已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各种类似“实名制”的妙法却随时可以让一些东西(如户籍、档案之类)一个筋斗便凌驾于“人权”之上。因此,各级政府部门由一心想着“管人”转为服务于民,才符合建设政治文明的要求。
云南大理 叶榆
比性病医治广告更令人生厌
新年伊始,我到杭州与友聚会,发现杭城的出租车变高档了,以前的“普桑”变成了帕萨特,宽敞、整洁,司机礼貌。惟有车上的座位套令人诧异,印着“杭州市同济门诊部主治男女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性病、梅毒”等字样和电话。这让我立马想起了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经常播放的那些恶心广告。司机说,杭州市区的每一辆出租车都必须装上,否则要处罚。
主管部门在出租车上做公益性广告无可厚非,但是像性病医治的商业性广告,管理部门也以不接受就要处罚强制推行,使杭州所有的出租车都不得不替这家大能量的门诊部做起了性病治疗的流动广告,让人有些不可思议。在回宁波途中,我又发现杭州长运集团公司的高速大巴上,每个座位套上也印着同样的广告。车上的电视,正在播发“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城市形象广告。然而,我却觉得杭州正在给南来北往的游客打造又一张新名片——“治疗性病在杭州”。
浙江宁波 叶兴法
倡导良好的财富文化
近日,孙大午、王传福、李兴浩等多位2003年中国财富故事的主角齐聚一堂,谈论以前我们很少触摸的主题——财富与责任,引起关注。
我们高兴地听到:“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对社会的责任就越大。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我以为,这种财富责任观能够得到许多富豪的认同,并自觉将个人财富用以反哺社会。中国正面临一个需要全力创造财富的时代,富豪们能够拥有庞大的物质财富,是受益这个时代。然而,一方面有些人尽管自己也渴望拥有财富,却对拥有财富的人产生“不舒服”甚至是“仇富”的心理,另一方面的确还存在着“为富不仁”的现象。因此,这个时代迫切需要更加开明、开放的整体社会财富心态。《福布斯》富豪李兴浩认为,《福布斯》不该搞有多少金钱的排行榜,而该搞对社会有多少贡献,对员工有多少福利,对社会福利有多少贡献,上缴多少税的排行榜,因为这些才是真正的财富。这样的声音令人欣喜。
南京 单士兵
凭什么强卖药品?
近日偶感风寒,到单位就近的省立医院就诊。同事嘱咐,医院的药特贵,可以用医院开出的处方到外面买药,更实惠。到医院问讯处一问,被告知就医应该预交一定费用办理就诊卡,再找医生挂号就诊。我倒是没有在意,办卡就办卡,看完我不在你这买药还不行吗?可事实没我想的那么容易,看完病,医生把我的交费卡插入键盘,在电脑上“辟哩啪啦”一阵子,告诉我药费多少,让到药房去取药。
我说我不想现在买药,行吗?医生说,不行,处方已经输入电脑了。按理说,看病是看病,买药是买药,不该强行拧在一起。其实,要病人买药也没什么大错,患者看病总是要吃药,只要价格合理就行,问题是据比较,医院的药价确实比市场高出一截子,那么患者为什么不选择自己买药?如此强行买卖,纯粹是垄断条件下的单方行为,有违市场经济规律的。有关部门总喊着要挤压药价虚高空间,何不在自由选购药物上加大力度?
福州 王卫华
200万元与学费
我在湖北工作,一直想有机会到武汉大学读个博士。去年底,我向往的这所大学竟花200万元去办一个校庆晚会,珞珈山在我的心中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武大110周年校庆,我所在企业作为武大校理事会理事单位出了钱,员工们虽有情绪,可也算理解,出钱办教育,是造福后人的大实事。可晚会却用100万元请了大量的演艺明星,承办方也拿去100万元,而这还是个保守数字,观众却不过“千把人”。我硕士毕业欠下万元助学贷款,正在陆续还,这钱用来交了学费,当时看来很压头的每年5000元,摊到这样的晚会上只是两张票钱。也许在每年招生近万的超级航母武大眼里,200万元不算什么,400个学生的学费而已,何况还有作为重点高校所享受的高额财政拨款。我来自农村,深知农家出个大学生的窘状,学费往往会影响一个家庭近十年的生活,而到了武大,那钱只不过是一场晚会的两个座位。我以为,作为知识和思想传承与创新之地的大学,花巨资请明星捧场实为不幸。
湖北宜昌 聂武钢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