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柯受良终极飞天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马健龙)

揭秘柯受良终极飞天梦0

柯受良为“2002首届拉萨——加德满都汽车集结赛”做形象代言 

揭秘柯受良终极飞天梦1

柯受良最后一次拍摄飞车镜头  

柯受良去世后,一位体育界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柯受良生前,国家体育局航空运动管理中心下属的中航体育产业公司一直在与他保持密切接触,准备运作一项足以令全球瞩目的飞天壮举。这便是由柯受良驾驶热气球飞跃珠穆朗玛峰,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火种传递进中国。为了揭秘此事,记者对负责这一项目的具体策划和组织者、中航体育的董事长姜杉和总经理王一川作了专访。

当记者向姜杉求证此事时,姜杉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这件事的?我们一直都在严守这一秘密。”而后,他陷入了一阵沉默,“反正事已至此,就跟你说了吧,柯受良走得太可惜了!”

姜杉说,最早和柯受良接触是在1998年。那时海峡两岸人们都期待实现“三通”,为了推进两岸三通,中航体育与柯受良一起拟定了以热气球的方式首次实现海峡两岸直飞的策划方案。当时计划,由柯受良率领一支热气球队,先从台湾起飞,跨越台湾海峡,直飞福建省着陆。中航体育的热气球队再从福建起飞,着陆台湾。柯受良为此事专门请到台湾热气球运动权威夏学长先生一起参与了这一公益飞行策划。后来,由于台湾当局阻挠,此事被搁浅。但我们与柯受良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北京申奥成功后,围绕2008年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全面展开。去年,中国奥委会出台了奥运火种传递路线图初定方案。按照该方案构想,在希腊雅典的奥林匹克圣地采集火种后,奥运圣火将通过古代丝绸之路,穿越四大文明古国,在奥运会开幕之际,传递到主会场,点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在火种传递线路中,最引人瞩目的一段就是从印度进入中国。因为,这一段路要翻过喜马拉雅山,跨越珠穆朗玛峰。为此,北京奥运会火种必须要经过世界屋脊,翻越珠穆朗玛,以实现震惊世界的效果。

针对这一难题,出台了两套最为可行的方案。一是由登山运动员将火种背过珠穆朗玛峰,二是采用热气球飞跃珠穆朗玛峰。

采用登山的办法,有很多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比如,登山运动员要从珠峰南坡(尼泊尔境内)将火种背上8848米的峰顶,再由北坡将圣火背下来。圣火传递过程中需要电视转播,且不说高原电视转播的难度,就说火种如何才能背上峰顶?登山运动员要手脚并用,绝对不可能持火炬登峰。加上珠峰高寒缺氧,火种能否在极度缺氧的状态下和高寒飓风中保持燃烧?所以,如果采用登山办法,只能将奥运火种装进盒内,到珠峰顶上时,再将引到火炬中燃烧。或者,运用高科技手段做一个电子火炬模型,到登顶时再重新点燃火炬。在这过程当中,不可能保证火种在自然条件下的正常燃烧。

比起登山方式,采用热气球飞跃珠峰的方案,更容易解决火种在高寒低氧状态下保持燃烧的难题。首先,热气球是无动力飞行,借助的是气流产生的动力,这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符合奥运宗旨。而且,在热气球飞行中,火是要保持不息的,人们可以始终清楚地看到火种燃烧。况且,在飞行中采取多球群飞方式,两个以上的热气球同时在空中,可以清楚地相互拍摄到火种燃烧,便于解决电视转播的技术难题。最重要的是,热气球升空是通过火焰对球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改变球皮内部的空气密度,从而实现飞行。在飞跃珠峰过程中,以圣火点燃热气球,再以圣火所产生的热量使热气球升空,就给圣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所以,这一方案得到很高的认可度。

“确定热气球飞跃珠峰的备选方案后,我们一方面着手解决飞跃技术上的难题,另一方面开始物色完成这一壮举的人选。”姜杉说,策划组经过多次讨论,一致认为柯受良是完成这一壮举的最佳人选。当初,锁定柯受良的理由有三:一,柯受良多年来一直从事极限运动,实现了不少激发国人志气的壮举,他的社会形象适合承担这项任务。二,柯受良是地道的台湾人,由他完成这一任务具更深层的意义,可以在潜台词中告诉世界,2008年奥运会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主办的奥林匹克盛典。三,中航体育此前与柯受良的合作很愉快,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成功的基础。

负责具体实施这一计划的是中航体育的总经理王一川。他回忆说:“第一次与柯受良就此事进行接触是在北京建国门外的赛特酒店。在酒店内的一个房间里,我们第一次向柯受良介绍了这一方案。”王一川说,在这次接触中,记忆最深的是柯受良的兴奋,记得柯受良所说的最清楚一句话是:“飞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短暂的瞬间,我的梦想就是要真正飞一次!”在后来的接触当中,柯受良明确地说过:“飞跃珠峰是我最完美的收山之作,这足以为我的飞跃人生划一个完美的句号。”

王一川介绍,在第一次接触后,他们很快便进入了实质性筹划。中航体育立刻着手制定飞行方案,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解决飞跃珠峰的技术难题。王一川说:“安全是最重要的,这当中包括人身安全和圣火的安全不息。”为了解决珠峰高寒缺氧,他们已着手设计制造带有加氧助燃功能的热气球点火器。由于飞行距离比较长,还要特制超载燃料设备,以确保圣火在飞跃过程中不熄灭。普通的热气球的球皮下悬挂的是质量比较轻的草筐,这显然不能适应9000米以上的高空飞行,所以还要设计制造既实用又美观的悬挂房。

按柯受良与中航体育制定的时间表,柯受良将于2004年6月开始在中航体育的廊坊热气球训练基地作热气球飞行的专业训练。为了塑造他的公众形象,使他更贴近飞跃珠峰的行动,柯受良还将出任2004年举行的首届中国热气球巡回赛的形象大使。在获得热气球飞行执照后,柯受良还将前往美国接受最先进的热气球飞行技术培训。同时,在国内选择热气球飞行高手与柯受良组成飞跃珠峰的热气球队,伴随柯受良成功飞跃珠峰。一切准备就绪后,计划在2006年作首次珠峰试飞,计划进行三次试飞,确保万无一失。

如今,柯受良已经抱憾西去。采访中,姜杉和王一川唏嘘哀叹之声不绝于耳,不仅因为柯受良的意外之死令他们悲痛,更因为他们正在一起共同酝酿的可以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就这样搁浅了。

截至目前,仍然没有确定完成飞跃珠峰任务的新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