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极右势力的第四个回合

作者:曾焱

(文 / 曾焱)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报道分析,从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极右势力在欧洲政坛上已经掀起过三次大的风潮: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极右团体的暴力排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当时东欧国家社会巨变,前南斯拉夫地区发生内战,大量难民涌入西欧带来经济和社会问题,而最靠近东欧的德国成为受冲击最大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意大利和法国的极右政党相继在大选中获得冷战以来的历史性胜利,令整个欧洲第一次意识到极右势力已经不再是小打小闹—1994年由意大利新法西斯党演变而成的“意大利全国联盟”进入内阁。1997年勒庞的“法国国民阵线”在议会选举中获得15. 5%的选票,成为法国第三大党。2000年2月海德尔领导的“奥地利自由党”上台被视为第三个回合的开端,此后局面愈演愈烈。紧随海德尔,意大利中右势力一年后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极右政党“民族联盟”和“北方联盟”同时入阁。同年11月丹麦极右人民党成为议会第三势力,而2002年4月勒庞在法国大选中挤掉左派候选人进入决胜局则成为这第三回合的最高潮,欧洲舆论哗然一片。目前欧洲极右党派的势力范围大致如下:在奥地利、意大利、丹麦、葡萄牙和瑞士,极右或中右政党已经成功参与执政。在法国、芬兰、挪威,以及东欧国家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极右势力成长为各国大选中最有冲击力的新兴势力,争得相当有分量的政治空间。从西欧到东欧,移民、失业和犯罪都是眼下最令民众忧虑的社会现象,对选票箱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所以反对外来移民和欧盟一体就成了各国极右党派共同的政治诉求。“法国国民阵线”多次组织反对移民的游行,英国“国民党”的口号也是“白人优先”。

欧洲极右势力的第四个回合0

瑞士“中心民主联盟”(UDC)强力人物、民粹运动领袖克里斯托夫·布洛赫尔

此次欧洲的政治观察家们将瑞士政局变化看作一个新信号是有原因的。与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相比,瑞士并不是一个有右翼传统的国家。永久中立的瑞士内政一向以平静而稳定闻名,尽管它也每4年就举行一次国民议会选举,据此产生担当政府职能的联邦委员会,但44年来四个大党即自由民主党、基督教民主人民党、社会民主党和中心民主联盟在联邦委员会里始终势力均衡,按2:2:2:1的比例分配位置后即各安天命,基本不存在激烈的政治争斗,而在欧洲有“神奇模式”之誉。但现在这个温和国家的温和政治模式不复存在,如法国《国际通信》评论:即便是在瑞士这样的国家,人民也有和政府唱反调的需要。瑞士700万人口中有20%左右的移民,而这一比例在近年数次大的国际局部武力冲突导致难民潮后,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这使瑞士本土民众产生了生活秩序被破坏的恐惧心理。瑞士媒体评论,与其说大选是UDC的胜利,不如说是布洛赫尔个人号召力的胜利。这位63岁的富翁取得法律博士学位,有过陆军上校头衔,还拥有一家超过3000员工的Ems-Chemie公司。他深知瑞士人的诉求,自视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代表,而大批小企业主也对他非常推崇,认为他真实可靠是“我们中的一分子”。在欧洲政界看来,布洛赫尔还不是海德尔那样的法西斯分子或仇外分子,但是他却是站在欧洲排外势力的阵营里。在1999年国际社会追究纳粹黄金和犹太人存款问题时,布洛赫尔就公开站出来声称这是对瑞士的“敲诈勒索”。他也坚决反对瑞士加入欧盟,反对外国移民,这些毫不掩饰的言论早在1999年就为他赢得了很大的政治名声,而2003年他加入减税和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的主张后,对选民更有说服力。瑞士作家韦德梅尔的观点在其国内有一定代表性:“他说什么并不重要,而是他说得直截了当。这给人留下一个印象,即他是瑞士唯一无所畏惧的人。”这也正是欧洲众多极右政治人物的杀手锏。从2004年开始,德国、法国、丹麦等国家又将相继燃起大选的硝烟,在欧洲经济形势每况愈下的愁云之中,极右和排外势力极有可能再次颠覆民主游戏的规则。

欧洲极右势力的第四个回合12002年4月在法国大选中,勒庞挤掉左派候选人进入决胜局

欧洲部分国家极右势力图

丹麦

欧洲极右势力的第四个回合2

1996年成立的人民党(PPD)一直保持上升势头。2001年大选之后,人民党(PPD)成为议会里举足轻重的第三大政治力量。虽然它一直对自由保守党组阁的右派政府表现出支持和追随,但其领袖Pia Kjaersgaard女士并不掩饰她指向2005年大选的实力。该党现在将原来的民粹主义纲领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嫁接起来,大谈为公务员和退休人员争取权益。据该国工会2002年统计,40岁以下的工人选票已经有一半从民主社会党改投人民党。Kjaersgaard迫使丹麦总理通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硬的移民法案。

比利时

欧洲极右势力的第四个回合3

41岁的FilipDewinter在佛拉芒地区成立极右组织Vlaams Blok,逐步成为比利时第一大反对党。根据民意调查,他有望在2004年6月的欧洲和地方选举中得到20%以上选票。对手党派为了拉拢VB的支持者而不惜对他们大拍马屁,基督民主党议会代表以拒签各派反对极右势力的“民主纲领”来示好,另一党派则跟着VB党抛出反对移民的竞选纲领。相反,VB策略性地将其极右言论低调处理之后,在各大媒体上得到了充足的舆论阵地来影响选民。

葡萄牙

欧洲极右势力的第四个回合4

人民党2002年3月在议会大选中以8.75%得票率进入政府内阁。41岁的党主席Paulo Portas出任国防部长。人民党在历史上和极右党派没有关联,但公开以民粹党、保守党和反欧盟立场出现。Portas在扫毒、反腐和整治治安等方面也态度强硬。

奥地利

欧洲极右势力的第四个回合5

Jorg Haider领导的奥地利自由党因法西斯言论而臭名昭著,却在1999、2000的选举中取得绝对优势后参加联合执政的政府,一度遭到欧盟14个成员国联合“封杀”。海德尔目前已经不是自由党领导人,但2004年3月将再次参与大选投票。

荷兰

欧洲极右势力的第四个回合6

2003年1月极右党派领袖Pim Fortuyn在大选获胜后被反对者刺杀,该事件反而在荷兰导致极右势力声势大增。刚刚成立、政治主张极右的“新右派党”迅速扩张,其主席Michiel Smit是Fortuyn的旧党,目前掌握一个有150名积极分子的行动网络,他的网页也是荷兰境内访问率最高的政治站点之一。“新右派党”的发展对象是在校学生和刚毕业的大学生。

东欧

欧洲极右势力的第四个回合7

今年50岁的波兰种植业主Andrzej Lepper在1992年创建自卫党,又称波兰家庭同盟。他常有的惊人之举包括抨击政府部长、设置路障和到田里拔除进口作物。2000年他在总统选举中获得3.05%的选票,他的波兰家庭同盟在2001年议会选举中得票超过10.2%,取得38个席位。罗马尼亚极右政党和团体主要有大罗马尼亚党、法西斯军团运动、右翼党等,其中大罗马尼亚党在2000年11月选举中获得22.8%的选票。匈牙利有正义与真理党、独立小农党等。东欧极右政党和团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为“二战”纳粹分子平反,进行反犹反共活动,鼓吹极端的民族主义,要求“恢复”历史领土,反对加入欧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