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终止的恐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蔡伟)
对于85年前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印象是空前的规模和血腥。全球共有7000多万人口参加了这次战争,其中900多万人死亡,包括70多万英国士兵、2.5万英国自治领士兵、50多万意大利士兵、200万德国士兵、130万法国士兵和1 10万奥地利士兵。在人类战争史上,如此惨重的伤亡前所未有,以至会让人对19世纪后期欧洲的繁荣产生一种幻觉。
这场血腥的杀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战争工业化的结果。虽然早在拿破仑战争时期,工业化就已经在英国开始,但当时大多数国家对新科技在军事上的用途还显得犹豫和无意识。比如铁路虽然已经广泛使用,但只有普鲁士才察觉到它的军事用途。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人利用铁路,已经能比任何对手都更迅速将大规模战争部署到边境。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军在装备上的优势挽救了战术上的失误。此后,美国内战中格兰特将军对南方的毁灭,开始展露现代工业战争对人性的更大规模毁灭性。当对南方大肆破坏的格兰特将军手下谢里登将军参观普法战争时,谢里登认为普鲁士人对待法国人太“人道主义”,并补充说:“这些人应该让他们一无所有,只留下他们的眼睛为战争哭泣。”
“一战”前的欧洲战争虽然时断时续,但少有数十万人的交战,战争的区域性和时间也往往非常局限。随着几十年的工业发展,新的工业技术迅速投入战场:1832年发明的电报,1904年发明的飞机,普法战争中发明的机枪,克里米亚战争中开始使用的有膛线的步枪,口径越做越大的重炮,“一战”之中发明的坦克,加上日益熟练和制度化的国家作战动员和铁路调动。到了“一战”爆发,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又以蒸汽机和柴油机作为坚实的基础。战争开始时,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认为战争不会持续超过一年,然而在协约国最初进攻的失败导致一系列僵局后,战争变得只能通过无休止的炮战和壕垒战来消耗拖垮对方。德军总参谋长试图在凡尔登耗尽“法国最后一滴鲜血”,最终的结局却是要流尽双方的鲜血。结果,英法德三方伤亡超过120万人,让这个战前人口不超过1万的法国小镇以“绞肉机”的绰号名垂青史。
除了武器技术的先进,“一战”造成巨大伤亡的另一个原因却是战术上的落后,这使坦克和飞机之类新型武器的出现也只徒增伤亡。战争后期,交战双方对壕垒阵地战的完善几乎完全抛弃了拿破仑以来的战争艺术,而变成使用现代工业武器作战的罗马军团。以德军在1917年~1918年所采用的纵深防御阵地为例:最前列的炮兵火网像是罗马步兵团向前遏制敌军锋芒的长矛;前哨阵地像是承受敌军炮火(敌军的投枪或者弓箭)的盾牌。稍后的防守据点则是消耗敌军进攻的第一和第二阵列,炮兵在机枪掩体保护下在后方起到最致命的杀伤。而预备部队在最后方,就像罗马军团中用于最后致命反击的第三阵列。在这种时光倒流中,惟一不同的是大炮而不是军团战士成为制造伤亡的主导者,而罗马军团中最重要的制胜武器—士气和战争理想—则已经被大口径榴弹炮的冲击波和壕沟内的积水淹没得一干二净。
“一战”前的德国陆军参谋长老毛奇曾警告说,下一次欧洲战争将持续30年时间。如果将中间间隔不过21年的两次大战看成一次大型战争的话,老毛奇说对了。在“一战”中成长起来的军人们在“二战”中依仗更发达的军事工业,将战争发展到更“艺术”的高度。“一战”中仅存的理性——严格遵循国际法准则对待战俘—也在“二战”中瓦解。当1915年毒气首次在“一战”中被交战双方广泛使用后,连印染这样的民用化学工业也成为大批屠杀人类的工具。
现在回头看,也许正是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导致大规模世界大战形式的战争爆发。从这个意义,工业化的极端发展导致战争的现代化。今天,战争依然与工业、科技利益联系在一起,只不过已经从工业化战争进化到了“信息化”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开创了新的战争模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普遍的兵役制得以采用。在战争中,德国将其常备军从79万增加到500万:奥匈帝国从45万增加到335万;法国从79万增加到400万;俄国从120万增加到600万。英国没有大量后备军,16万英国远征军在自治领和殖民地部队的充实下增加到98万。由于交战双方拥有改进过的铁路网,大部分交战国能迅速动员职业化后备军。
炮兵成为决定性武器
战争中出现的新型武器之一是超大口径火炮。此前英国海军13英寸半口径的海军炮是口径最大的火炮。但当克虏伯军工厂设计出16英寸半口径的攻城榴弹炮后,德国人可以把1吨重的炮弹发射到9英里外。这种火炮使用的穿甲弹装有延时引信,可以在目标被穿透后爆炸。火炮设计者克虏伯以其妻子贝尔塔的名字命名这种前所未有的杀人武器,使比利时坚固的列日要塞在它的轰击下变为瓦砾,宣告了要塞这一战争工程的末日。
前所未有的巨大伤亡
“一战”前法国军队最为强调的是勇气而不是大炮,但以鲜艳的军服和整齐的队形对付密集的炮火是那么无力。当马恩河战役中法国炮兵用准确的火力还击德军潮水般的进攻时,连德军总参谋长毛奇也被这种屠杀惊呆。凡尔登战役开始时,德军的炮群以每小时10万发的速度将炮弹射向凡尔登附近的三角地带。索姆河战役中,协约国对德国防线还以颜色,6天炮击发射了150万发炮弹。
骑兵退出战争主角
尽管这一军种“一战”后在某国家还继续存在,但由于机枪和壕沟的出现,1914年英国骑兵在比利时蒙斯附近发起的进攻为骑兵在二次大战中最后一次微弱的胜利。
新兵器的使用和出现
19168年9月15日,为了越过德军挖掘的壕沟,推倒铁丝网和障碍物,英国人发明了坦克。但英国陆军大臣切基那勋爵拒绝接受它,认为这只是“一个美妙的机械化玩具”。倒是海军大臣丘吉尔通过非法筹集资金制造出第一个坦克模型。但丘吉尔未能阻止坦克在没有大量生产和完善之前被用于康布雷战场。另一种新武器是飞机。尽管仅仅出现了10年,飞机和空战技术在4年战争中迅速发展,并出现一大批王牌飞行员。虽然大规模的轰炸出现在“二战”中,但1918年德国轰炸机就已经轰炸了巴黎和伦敦。
最后的传统大海战
在日德兰晕行的海战是“一战”中惟一一次大海战:英国37艘无畏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主力舰对德国23艘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由于德国海军精良的射击技术,英国损失舰船14艘,阵亡官兵6097人;德国只损失舰船11艘,阵亡官兵2545人。尽管如此,皇家海军仍然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德国依然没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