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亿美元的“采购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邱海旭)

美中人民的“大胜利”

由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率领的中国贸易代表团日前在美国签下“大单”,涉及价值67亿美元的商品,这份清单包括价值17亿美元的30架波音—737飞机,价值30亿美元的通用电气公司飞机引擎,以及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签署的价值20亿美元的整车和汽车零部件进口合同。

67亿美元的“采购秀”0

通用电器公司将在今后20年内,为中国正在研制的ARJ21喷气式支线客机提供GE生产的CF34—10A发动机(Cnsphoto)

如此大规模的“团购”行为在近几年的中美贸易往来中殊为罕见,难怪有美国媒体发出“中国人在疯狂采购”的惊呼。刚刚结束北京之行的美国商务部部长埃文斯在督促人民币升值和减少中美贸易逆差等问题上未获突破,但这份大订单立时让埃文斯脸上“由阴转晴”,以至在签约仪式上发出了“这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大胜利”这样的动情讲话。

考虑到中国正在承受的人民币汇率压力、美国大选年前夕国内失业和贸易赤字问题的双重敏感,以及温家宝总理即将出访美国,中国选择此时向大洋彼岸抛去67亿美元大单自然不仅是“做生意”那么简单。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毕吉耀刚随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访美归来,他对记者表示,目前美方统计的对华贸易逆差已经突破1030亿美元,美国国内无论政坛还是民间对此问题都普遍怀有某种“怨气”。

“60多亿美元相对于对华逆差数额当然是杯水车薪,但是飞机、汽车等都是产业链很长的高端产品,对下游产业有很强的扩散效应。因此实际效果会超出60亿美元,多少能平息一些美方的‘怨气’。”毕吉耀说。

如果细细解析这份订单的内容,就会发现在填补贸易鸿沟、安抚美方不满方面,大采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比实际的经济内涵要大得多。原因在于:这份订单是长期积累的对美采购需求的统一释放,其中大多数合同在一两年前就已基本确定,此次只是找一个最好时机“整体披露”。除了时机上的把握,这场“秀”的精妙之处还表现在:汽车业和航空业向来是美国的骄傲,但近两年却不太景气,中国此时大量采购汽车飞机无疑是把功夫做到了美国人的心坎上。

通用飞机引擎装备500架国产客机

订单中规模最大的当数30亿美元的飞机发动机合同,通用电气公司将在今后20年内,为中国正在研制的ARJ21喷气式支线客机提供GE生产的CF34—10A发动机。记者从通用中国公司了解到,CF34—10A发动机将从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而大部分供应商位于美国。此项采购消息披露后,立即便有国内人士提出质疑:30亿美元的发动机足可装备500架ARJ21飞机。

“如此大规模地采购国外飞机发动机确实是史无前例的。”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民机部副部长王启明对记者说:“但是这项合同的意向书去年11月4日就签订了,而且在价格方面我们和通用已经进行了长期谈判,这次是就操作和交付细节问题最后签约。”王启明告诉记者,500套发动机的采购量是当初招标时中方提出的,“这个数字是根据我国支线飞机20年的长期市场预测做出的,500架ARJ21里将有1/3满足出口需求。”据王启明透露,ARJ21目前已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并将于2006年首飞。

波音737合同平衡各方利益

直到最后一刻才公布消息的波音一737订单自然令美国航空业欢欣鼓舞,这是波音公司今年的第二大订单,仅次于年初与全日空航空公司签订的45架波音客机合同。在与空中客车全球竞争节节失利的时刻,波音与中国的合同具有雪中送炭的意义。

此次中国航空公司采购的是波音公司刚推出不久的波音737—700、800、900系列,是波音737家族中最先进的一批成员。采购方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山东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及深圳航空公司,采购的数量分别是5架、8架、7架、5架和5架。

有趣的是,中国上一次巨额飞机采购是去年购买30架空中客车飞机,总价也恰好是17亿美元。

“团购”是中国购买客机的主要模式,一般是航空公司将所需飞机型号上报国家计委和民航总局,经过审批后再通过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统一采购。在此过程中,国家将综合考虑外交、外贸形势。20年前为配合中英香港谈判,国内某航空公司被要求购买数架英国C—146飞机,这种飞机运营成本极高,几乎到了谁用谁亏的地步,但当时航空公司必须完成这一“政治任务”。上一轮采购空客飞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购买了几架A—330飞机,由于国航机队主要由波音飞机构成,A—330的加盟会抬高运营成本,因此当时不少国航官员颇有微词。而此次购机名单里,机队构成以空客飞机为主的东方航空公司便不在其中。

山东航空公司董事会秘书郑先生告诉记者,此次购入3架波音737—700和4架波音737—800飞机是为了进行机队结构调整,去年12月25日山航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就以公告形式向外界公布了机队置换计划,因此此次购机已经不能算“新闻”。“但在决定究竟买那种飞机上国家还是有最后的发言权。”山航官员说。

67亿美元的“采购秀”1

在与空中客车全球竞争节节失利的时刻,波音与中国的合同具有雪中送炭的意义。图为美国西雅图波音飞机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对波音737做系统测试(Imaginechina)

国航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王泳涛说,目前国内航线市场迅猛发展,各航空公司都在调整机队编制,大量引进波音737适应这种需要。王泳涛还介绍说,“团购”飞机往往能得到可观的价格优惠,“有时甚至能打到6折”。

汽车订单让步最大

整个订单中真正具经济让步意义的也许只有汽车。未来两年中,中国将从通用汽车公司进口4500辆整车,其中包括凯迪拉克CTS和STS轿车、凯迪拉克SRX豪华多功能车以及凯迪拉克XLR豪华跑车轿车。通用汽车计划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的网络,从明年开始销售凯迪拉克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这是外国汽车公司中国分部第一次获准签署整车进口协议,表明中国政府提前一年履行了允许在华外国企业直接从事进口贸易及国内分销业务的WTO承诺。除整车进口协议,上海通用汽车公司还将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进口总价约4亿美元、相当于13000辆的凯迪拉克汽车部件和组件,以便在中国进行组装生产,此外协议还包括7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用于今后两年生产别克君威轿车和别克GL8商务旅行车。通用汽车海外销售公司还与若干家独立的中国汽车进口商签订协议,计划向中国出口约1000辆通用汽车旗下的产品,具体品牌及车型尚待确定。

67亿美元的“采购秀”2

凯迪拉克CTS轿车(法新/AFP)

此外据外电报道,美国另外两大汽车生产商一一福特和克莱斯勒也宣布了与中国的新合作计划,分别涉及2亿和3亿美元的整车和零部件出口。

美国车在中国市场不占优势早已不是秘密,和经济耐用的日本车、德国车相比,美国车油耗大、价格高的特点一直无法与中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合拍。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接受采访时认为,此次签订的协议很大一部分本来就在进口配额范围内,因此经济意义不是很大。但考虑到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国家新汽车产业政策对进口部件组装的限制性政策,贾新光认为大量进口通用汽车零部件还是给了对方“网开一面”的照顾。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近两年都在采取大规模裁员以降低成本,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加速整合全球资源,实现“全球生产、全球采购”。然而观察此次与中国的协议,绝大部分进口整车和零部件都将在美国本土生产,其中出口中国的凯迪拉克整车将由通用汽车位于兰辛大河的工厂生产,尽管通用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考格称之为“贯彻全球制造系统标准最好、产品质量最佳的企业之一”,但照顾本土工人就业的动机非常明显.其价格也不可能摆脱过于昂贵的传统特色。

不过20亿美元的汽车采购多少帮美国公司“挤开”了一点中国市场的大门,2004年中国很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而通用汽车公司在这个440万辆规模的市场中只占有8%的份额。全球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量更是少得可怜,该公司称将在短期内把年销量提高到15万辆以上。

下一单是农产品,不是高科技

很多观察家认为,目前签订的67亿美元合同还不是此次大采购的全部,接下来中美双方很可能会在农产品方面取得更多的“大胜利”。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另一方面,强大的美国农业利益团体仍在不断向布什政府施压,要求其督促中国更大程度地开放农产品市场。

10月12日,美国农业部大幅调高了明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及棉花数量的预期,使美国农场主们对中国签下农产品巨额订单的期望猛增。自今年9月1日以来,中国已经采购了至少2.19亿蒲式耳的美国大豆,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在伊利诺伊州,农场主们的大豆价格由此猛增了28%,以至一些美国经济学家评论说:“市场上很久没有这么令人激动人心的时刻了。”

然而不少分析师认为,尽管中国有可能将美国大宗农产品纳入订单,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在开放农业市场方面做出巨大让步。

在华盛顿举行的签约仪式上,与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的兴高采烈不同,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表现得较为平静,他在祝词中指出,这次采购行动表明中国有诚意缩小对美贸易顺差,但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美国应当放宽对中国的歧视性出口管制政策。张国宝指的是美国政府在高科技产品和军民两用产品对华出口上的“关门”政策,这项已执行几十年的政策至今没有松动迹象,甚至在卫星出口等方面愈发收紧。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毕吉耀认为,就像靠几次大采购无法解决中美贸易问题一样,要指望美国放松高科技产品出口来解决逆差问题也是不现实的,“美国方面对这个问题分得很清楚,生意是生意,政治是政治,高科技产品被他们划在政治一边”。

“中美贸易矛盾始终是个结构性难题,这个现实在很长时间内都不可能改变。”毕吉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