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岱与梦忆
作者:朱伟(文 / 朱伟)
后来在黄裳先生的《银鱼集》中读到,其实1981年他就连续发表了推介张岱的文字,这也可看成是80年代张岱重新被发掘的开始。黄裳先生重新推介后,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将《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集为一册重新点校出版。二十多年来,这两种书集在一起出版先后有十几个不同版本,足见其普及程度。张岱的书,我后来买到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夜航船》,这是叶兆言带我去书店找到的。1991年在太原山西作家成一家里见到岳麓书社1985年出版的《琅嬛文集》,爱不释手,硬是逼迫成一割爱,这是我至今翻阅最多的书之一。
作家中对张岱文字推崇者,一为阿城,二为叶兆言。两位都是读书极多,又是目前作家中少有的存文人习气者,说不清他们谁受谁的影响。我与叶兆言相识于1988年,是阿城先反复向我推荐他的小说处女作《悬挂的绿苹果》,再主动到南京去相识而成至交。1988年叶兆言在《收获》发表《枣树的故事》奠定在文坛地位,那时他还在江苏文艺出版社当编辑,每天为上班痛苦不堪。我到南京,他与我说起张岱真是眉飞色舞,用他的词表达,“真是好得不能再好”。
张岱生于明万历年间,卒于清康熙年间,他的重要作品其实大多为49岁,明亡参与抗清后所作。他一生留下600万字,其中明代通史《石匮书》与《后石匮书》总计近300卷,约300万字;其他史著200万字;所以首先是个史学家。另外100万字中,《夜航船》占了40多万,真正令我们津津乐道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快园道古》、《琅嬛文集》,其实加起来不足50万字。这4本书,《快园道古》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其实也已出版,我是至今寻觅不到。《陶庵梦忆》是大家说得最多的,都认为达到了文字表现极致。其中写意境者,我原来最喜欢《湖心亭看雪》,寥寥150字,写雪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片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仅简练到不能再简练,而且雪中之酒之炉火之痴,真正惜墨如金。《西湖七月半》写热闹嘈杂,简练文字中包容多而杂的人物景象。以文字线性叙述铺陈熙熙攘攘最难,而《二十四桥风月》、《虎邱中秋夜》、《扬州清明》、《西湖香市》诸篇均在游刃有余中声光相乱、斑驳错落,又节节有制。后来注意到,张岱文字的味道其实不在他自己所说“勾留之巧、穿度之奇、呼应之灵、顿挫之妙”,而在动静对比—凡写热闹者,基本都是从人声鼎沸到人去楼空,最后只剩清虚苍凉月色一片。再咀嚼,就更喜欢比《湖心亭看雪》多出二三十字的《金山夜戏》,从静到沸再到静,真正“大梦交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读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几乎可以不读,而《夜航船》也就是一本趣味类书,看不到其中文字魅力。近日读到安徽教育出版社胡益民先生《张岱研究》的专著,查其中张岱编年资料,知道《陶庵梦忆》作于1645~1646年间,时张岱49~50岁。1645年,清兵破扬州,导致屠城,张岱参与鲁王抗清,事败流离逃亡。这一年,好友或自尽或出家,张岱在Ⅸ陶庵梦忆》自序中说:“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自作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写《石匮书》用了40年,是当时对气节的一种坚守。当时他一家十八九口人,“三餐尚两粥”,“寒暑一敝衣,捉襟露其肘”。此情此景,饥肠辘辘,在废墟一片希望全无之下,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回想过去繁华靡丽之事,其中的生鲜恰恰是在一种沉重之中变成了骨与神。也就是“以冰雪之气沐浴其外,灌溉其中”。而《西湖梦寻》作于70岁之后,此时张岱的生活景况有所转变,国破家亡的那种伤痛过去,加上真正已到清虚年龄,所以文字后的那种个人与背景冲突的张力已经消失,只剩下对漂亮文字的把玩了。
张岱文字,我以为好在以坚实为空灵,他的观点,“天下坚实者,空灵之祖”。在他那里,雕琢都非洒脱,虚实之间,虚为实用,所以雕琢不见轻薄。这也是他的文字比袁中郎耐咀嚼的原因。我最喜欢张岱的《琅嬛文集》,其实就是一本300多页的小开本小册子,总计也就十几万字,收有张岱各种类型小文章200多篇。这些文字按胡益民的考据,是张岱自少壮到暮年近60年精选的结果。它之所以比《陶庵梦忆》珍贵,是因为提供了多种表现手段,而且除叙述能力,还能窥见其理性推断能力。《琅嬛文集》共六卷,囊括了序、跋、记、启、疏、檄、碑、辨、制、传、赞、祭文、墓志铭等古人常用题材,却完全改造了这些题材,使其毫无陈腐气息,都能鲜活传神,使这些原来程式化的官样文章都变成玲珑可爱的性灵小品。比如记里的《岱志》,我以为是写泰山游记中最优秀者;辨中的《古兰亭辨》也完全是漂亮游记,《春王正月辨》考得民俗趣味盎然。其30多篇序可谓篇篇精致,传与墓志铭都是一个个生动人物线描,而檄这种官文能俏皮地为斗鸡而作。其中还有14封书信,也是每封都味道十足。此书之遗憾,只觉张岱留下这样的文字太少。他的诗词,好像远达不到这些小品的境界。
《陶庵梦忆》共8卷121篇,最后一篇是《琅嬛福地》,描述对自己墓址的选定。张岱在此文中记他梦中到一石屋,屋前有溪水松石,杂以名花,屋内“积书满架”,“多蝌蚪、鸟迹、霹雳篆文”。在《琅嬛文集》中,其实他先写有《琅嬛福地记》,说的是晋太康年间,张轨的儿子张茂游洞山,洞中有老人引领,一室比一室藏书丰富,琅嬛福地是最后一个密室名称,其中所藏皆秦汉以前的秘籍。藏书万卷,读书无止,这是每个读书人一生追求。张岱希望陪伴他的是石骨棱砺、秋水明瑟,还有幽竹、黄山松。按胡益民先生考证,张岱卒于1680年冬天,活了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