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蒂尔22年的总理卸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吴鑫)

“我将成为没用的人”

这是78岁的马哈蒂尔第一次明确自己的卸任时间表。9月27日,在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第58届联大时,他同时顺访了摩纳哥。在蒙特卡洛接受随行的马来西亚英文报纸《新海峡时报》采访时,马哈蒂尔透露他将在10月的最后一天卸任,他说:“这是我的最终决定。”他表示绝不食言,否则那将使自己失去信誉。

马哈蒂尔22年的总理卸任0

马来西亚国会下院副议长林时清在接受《星洲日报》采访时说,马哈蒂尔将在10月30日最后一次以总理身份出席国会会议。10月31日马哈蒂尔将正式卸任,并于当天下午3点在皇宫举行权力交接仪式。

进入10月份,马来西亚全国上下几乎沉醉在赞扬和欢送马哈蒂尔的气氛中,各种歌颂马哈蒂尔贡献的活动相继出炉,从马哈蒂尔的纪录片、专题报道、图片展览,一直到书籍等,应有尽有。其中包括马来西亚政府推出的记录马哈蒂尔多年演说和见解的《马哈蒂尔医生百科全书》。这套十册近6500员的百科全书有英文版、阿拉伯文版及双语版,售价为1300林吉特(单语),2200林吉特(双语)。

马哈蒂尔的卸任问题是去年进入人们视线的。那是去年6月的巫统年度代表大会。当时,马哈蒂尔正在演讲台上总结辩论,他端起玻璃杯喝了口水后,突然缓缓地说:“我要趁着这机会,宣布辞去巫统主席和党内所有职位。”随后立即泣不成声。突然宣布带来的戏剧性竟显得不真实。由于马哈蒂尔在挽留下继续留任,一些分析推论,这或许是马哈蒂尔以退为进的策略。不过,事态发展表明,马哈蒂尔所以同意留任只是要给巫统时间,拟定权力交接时间表。

时隔一年,今年6月的巫统全国代表大会上,马哈蒂尔再次明确了自己去意,离不离职的问题不再有悬念。6月21日,马哈蒂尔朗诵了一首马来诗歌,向与会代表道别。他说,自己已为马来西亚和马来西亚人民服务了22年,如今国泰民安,也是他该离任的时候了。说到激动处,眼泪又流了下来。他说,他的母亲曾教导他,吃东西吃到爽快时候,就应该恰到好处地停下来。虽然这并不容易做到,但是“我记得母亲的教诲,决定退位”。

马哈蒂尔解释说:“虽然我仍然身体康健,但我担任总理的时间太长了。现在我应当把这份工作交给别人。”他同时呼吁执政党内一些元老级领袖步一齐退位,让新人有机会掌权。马哈蒂尔10月16日接受马来西亚新闻社专访时说,之前,他不好意思叫他们退位,“因为他们可以反问,‘你又如何?’现在我下来了,我可以告诉他们说:‘你不能永远在位,你不能做到死在位上”’

当被问到是否会像李光耀在新加坡的经历那样,退位后仍对国家命运和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时,马哈蒂尔回答说:“我想真正退休。我不会被任何与政治或政府有关的工作束缚。我将变成一个无用的人。”马哈蒂尔强调,退休后将不会在幕后“干预政务”,对他来说,休息才是最大的挑战。马哈蒂尔曾经告诉他的新著《马哈蒂尔.22年22个声音》的编辑,他离职后最渴望的事情是“睡个好觉”。据说,马哈蒂尔每天只休息4小时左右。这本书中的“声音”是世界各国领袖在书中对77岁马哈蒂尔的赞赏。

马哈蒂尔夫人西蒂-哈斯玛在受访时说,马哈蒂尔离职后的首项计划是写作和旅行,不过她却最想安定下来。“我希望我的丈夫能健康地引退以及享受退休生活。”她透露,11月初,她和丈夫将迁移到位于绿野山庄的别墅居住。

不过,马哈蒂尔表示,他仍将在巫统党内基层担任一些工作,“也许为他们发言,尤其是在(明年)选举期间。因为我对党有义务”。

双峰塔和安瓦尔

双峰塔的价值

美国《时代》周刊关于马哈蒂尔卸任的报道从一个叫蒲种(puchong)的吉隆坡郊区20年的变迁开始。20年前这是一个典型的马来西亚小镇,只有一条主要街道,街道两旁全是两层高的骑楼,华人为主的商人向附近的橡胶厂或者棕榈油厂出售日用百货。尽管这里距离吉隆坡市中心仅18公里,蒲种却和马来西亚其他小镇没有区别—马来人在田里工作,华人主导着城镇和商业。

20年过去,蒲种似乎经历了100年的变化。现在蒲种的人口多达56万,许多马来人在附近的工厂工作,或者成为小商业主。两条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从这里经过,从早到晚,汽车川流不息。路边的高层建筑和大商场里有肯德基、麦当劳、家乐福以及手机专卖店。

其实,蒲种只是马来西亚在马哈蒂尔20多年领导下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一家汽车销售处,《时代》记者采访了一名从乡村移居到蒲种名叫伊布尼的年轻人,他说他在日资企业上班,准备给妻子也买一辆轿车。这位33岁的年轻人说:“马哈蒂尔最大的功绩就是几乎每个马来西亚人都能拥有自己的轿车。”

马哈蒂尔22年的总理卸任1

双峰塔已成为马来西亚的标志(本刊资料)

马哈蒂尔从80年代中期就为马来西亚制定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政策。从1988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的十年,马来西亚保持着年均8%的经济增长。在马哈蒂尔领导下,马来西亚成了金融危机中恢复最快的国家之一,现保持着4. 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现在,马来西亚的人均收入在亚洲名列第五,仅位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之后。

马来西亚的繁荣离不开国内和平的环境。比起印度尼西亚这样的邻国,马来西亚境内各个民族之间已经和平相处了近40年。1969年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暴力冲突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马哈蒂尔解决种族冲突的方法很简单但是很高明—那就是提高马来人的收入,以此来减少马来人对华人的仇恨。

马哈蒂尔22年的总理卸任2

马哈蒂尔去年6月突然宣布将辞职(路透/Reuters)

马来西亚2300万人口中,马来人占60%,华人占25%,印度人占8%。马来亚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邱家金博士说,马哈蒂尔是当年跟第一任总理拉赫曼对抗的“极端分子”之一。这些人认为,拉赫曼没有提供足够的经济机会给马来人,才导致了马来人和华人在经济地位的差距越来越大。1969年种族暴乱后,马哈蒂尔写出《马来人的困境》一书,直接批评了拉赫曼政府温和的民族主义。他强调,民族之间的经济差距越大,将会引起紧张情绪,进而引发暴力事件。

马哈蒂尔执政后确实给予马来人在获得工程合同和贷款、上大学、就业等方面诸多照顾。但在马哈蒂尔看来,马来人仍然像是“扶不上墙的泥巴”,“我们给他们进口汽车的准证,他们把它脱手,他们把一切都卖掉,连土地都卖给别人。”“相反,如果这些金钱与机会是给华人,他们会更懂得善用。”不过,马来人和华人的差距比起20年前已经大为缩小,基本脱离了造成社会暴力冲突的临界点。

“所有事情都处于最好状态,是我离开的时候了,你不能等待别人把你踢出去。”在日前出访印尼巴厘岛时,马哈蒂尔这样说。巫统副主席慕希丁也解释说:“目前国家的政治经济都很稳定,是离开的最佳时候。”

不过,一些东南亚经济分析家似乎没有这么乐观。今年9月,马哈蒂尔向国会递交了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其中赤字达169亿林吉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这也是马来西亚连续第七个赤字预算案。而马来西亚的失业率现在仍然维持在3.5%的高点。

作为马来西亚20年财富和实力膨胀象征的双峰塔或许是马来西亚经济隐忧的一个可供观察的点。双峰塔是马来西亚在90年代中期亚洲的摩天大楼攀比中诞生的。“华尔街日报》当时评价说:“亚洲人把摩天大楼当作他们国家跨入新世纪的象征,它也是民族自豪感的象征。”然而,摩天大楼缺乏的品味和效率让它现在的出租率仅为1/3。另一个伟大建筑—先进的吉隆坡机场的客流量也只动用了机场设施能力的2/3。

安瓦尔的阴影

在采访中,《时代》周刊的记者发现,尽管人们对马哈蒂尔的经济成就不乏褒奖,但对马哈蒂尔在处理他的前任副总理安瓦尔的问题上表示不满。“我对他那样对待安瓦尔非常愤怒,我们都是马来人。”伊布尼说。

安瓦尔或许是马哈蒂尔最不愿听到的名字。在吉隆坡的权力场所,安瓦尔的名字很少出现。但是,无论你和任何人在私下里谈论马哈蒂尔或者马来西亚,安瓦尔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名词。

马哈蒂尔22年的总理卸任3

安瓦尔

1998年10月5日,法庭上的安瓦尔控诉当局“像对待一条狗一样”虐待他。这一幕的经典在于他眼角的淤血痕迹上了《时代》周刊封面。马哈蒂尔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把安瓦尔当作接班人培养,然而,安瓦尔毕竟是个自由主义者,锋芒慢慢显露。导火索是亚洲金融危机。当时,马来西亚货币不断贬值,经济持续下滑,两人的分歧由此产生。主管经济事务的安瓦尔坚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方法,马哈蒂尔对高利率给工商业造成的困难深恶痛绝,坚决不屈服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压力。

两人之间的矛盾在当年的巫统年会上严重激化。与安瓦尔关系密切的巫统青年团团长查希直言不讳地批评马哈蒂尔政府存在任人唯亲和裙带关系等腐败问题,马哈蒂尔认为安瓦尔是查希的支持者,做出激烈反应,公布了从查希手中获得工程合同及私有化项目得主的名单。这似乎印证了人们对东南亚政治的一个说法:反腐败经常都是政治手段。与此同时,《安瓦尔不能当总理的50个理由》一书在这次巫统大会上出现,书中指责安瓦尔涉及性丑闻、贪污、谋杀,要推翻国家领袖等。

1998年9月18日,安瓦尔被捕。1999年4月14日,安瓦尔因渎职罪被判处6年监禁。2000年9月,他又因不正当性行为一鸡奸罪被判入狱9年,两刑相加共15年。

安瓦尔被捕是引用了“内部安全法”(lntemal Se—curity Act)。内安法规定,任何集会都须经过警方批准,否则就是非法集会;警方可以在不需要充分的证据、不经过审判的情况下,对被怀疑是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实施逮捕。内安法与马来西亚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和自由集会的权利相违背。马来西亚联邦宪法第10条(1b)阐明:“每个公民都有在和平与无武装的情况下举行集会的自由。”

但马哈蒂尔认为:“对国家安全负责的是警方,而不是人权委员会。”他认为内安法是有用的,对于维护社会安宁和国家经济利益是有帮助的。

马哈蒂尔语录

一个为了发动战争而不惜说谎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人,现在这么说谎是不出奇的。

马哈蒂尔22年的总理卸任4

—马哈蒂尔说布什称自己在曼谷APEC峰会上把他拉到一边斥责他的反犹言论的说法是谎话。他说,如果布什真的斥责过他,他也会斥责布什的。马哈蒂尔说:“布什的确把我拉到一旁,他是向我解释他为何必须对我发表措辞严厉的言论。”

我们需要枪械和火箭、炸弹和战斗机、坦克和战舰来防卫自己。

一马哈蒂尔在发表反犹言论时强调,穆斯林除了学习伊斯兰教义,也必须重视数理科。他说穆斯林们只有加强思考能力和运用智慧才有可能解决巴以领土争端问题。

我希望想要离婚的男性不要直接发手机短信,他应该好好看看想抛弃的妻子,也许妻子会伤心地哭泣,丈夫也可能会改变主意。

—当马来西亚一家法庭裁决夫妻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进行离婚时,马哈蒂尔表示不可思议。根据上述裁决,一个穆斯林男子只需向其妻子连发三遍“我与你离婚”的手机短信即可正式离婚。

“愤怒青年”的价值观

马哈蒂尔一直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国家领导人。路透社曾用“愤怒青年”一词来形容他。马哈蒂尔自己也说:“我喜欢有什么说什么,有时人们并不喜欢这样。”一些民间人士将马哈蒂尔封为“IBM”也就是Inter—national Big Mouth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就在其快要卸任的时候,马哈蒂尔再次因为快言快语引发了一场国际外交纠纷。

马哈蒂尔22年的总理卸任5

马哈蒂尔(左)在1981年第一次当选总理

10月16日,作为主席的马哈蒂尔在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上发表演讲说,全世界13亿穆斯林应该用智力而不是用暴力来对付以色列。人数只有几百万的犹太人已经控制了世界列强,通过代理人统治这个世界。“13亿穆斯林不能让几百万犹太人击败”。

这个非暴力但却充满煽动性的演说让与会者们起立热烈鼓掌,却引起了以色列和大多数西方世界的强烈抗议。以色列驻新加坡大使甚至将这番话与希特勒的言论相提并论,这是“几十年没听到过的反犹言论”。德国外交部则表示,马哈蒂尔的讲话“完全不能接受”。

马哈蒂尔关于穆斯林和西方世界对立的命题无疑是亨廷顿文明冲突观点的伊斯兰版本,体现了如今国际上恐怖与反恐的现实背景。其实,类似结合时势的对立的逻辑始终存在于马哈蒂尔的思想里。之前,马哈蒂尔对西方的言论攻击更多是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穷国和富国关系,以及东西方价值观的对立。

最近几年的全球性会议上,马哈蒂尔经常批评发达国家才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而穷国在这个过程中日益贫困。在2001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马哈蒂尔甚至建议,对富国征税,通过国际税收来实现财富公平分配。更早时候,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前,马哈蒂尔主要在四处宣扬亚洲价值观。1994年,这位领导者和日本著名右翼议员石原慎太郎合著了《亚洲能够说“不”》一书,称西方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已造成家庭解体、社会冲突加剧和经济效率下降,这与亚洲地区强调集体主义、重视家庭伦理和尊重传统的价值观大相径庭。亚洲如能在保持原有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超越欧美的产业水平,那就能创造史无前例的伟大文明圈,因此亚洲的现代化应该走自己的道路。

其实,当年亚洲价值观最有影响的鼓吹者是新加坡当时的总理李光耀。李光耀多年来一再声称,他所不遗余力宣传的亚洲价值就是儒家价值,而落实到现代政治上就是有强烈的宗法制和家长制色彩浓厚的威权主义。

“亚洲价值观”在当年提出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亚洲四小龙在经济上取得的非凡成就,新加坡是其中的一条小龙,而马来西亚也被媒体誉为亚洲经济的一只小虎。经济快速发展让它们相信东亚将很快将在经济上超过西方,这在亚洲社会中刺激了一种权力意识以及对自己抵抗西方能力的肯定。一位日本著名记者于1993年宣称:“美国打喷嚏,亚洲就感冒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然而,随后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东亚经济和社会中的弊病暴露了出来,使亚洲价值观受到很大的冲击。

在2001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李光耀指出:“某些儒家价值已经差不多过时,遵循儒家传统的社会要紧随全球化步伐前进。这种价值必须予以改进。任人唯亲的裙带关系就是必须放弃的内容之一。”美国《新闻周刊》当年的报道称,在谈到亚洲金融危机时,李光耀甚至说,新加坡在应付这场危机时表现出色,并不是因为亚洲价值,而是因为“英国殖民地价值,特别是经济透明和法制严明”。

马来西亚同样从金融危机中快速复苏,马哈蒂尔关于亚洲价值观的说法却是:“亚洲国家的价值观念也是非常正确的一种价值观。只要亚洲国家能够有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强管理,使他们的机构充满活力,彻底消除贫穷,亚洲国家就能够在坚持自己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得到真正的民主和经济繁荣。”

这是一种坚持,但从过去比西方价值观具有“优越性”到“也是非常正确”,马哈蒂尔对于“亚洲价值观”,似乎也在退休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终结这个,终结那个,开枪和杀人,外国电影除了渲染性和暴力,已经没有其他题材。

一马哈蒂尔日前指责外国电影充斥着色情和暴力,荼毒马来西亚青少年的思想,以致校园的流氓风气越来越盛。

他们指责我不是伊斯兰教徒,不适合为这所大学开幕,难道只有那些搞鸡奸的人士才有资格来开幕吗?

—马哈蒂尔2001年在为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教大学主持开幕典礼后他对记者说,有人一早便在网上散播消息,呼吁学生举行示威来阻止他出席开幕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