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金融城是真正的“欧元之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邱海旭)

伦敦金融城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伦敦金融市场的地理区域。它位于伦敦老城区,面积1.78平方公里,是大伦敦市33个行政区中最小的一个区,但是它却拥有自己的政府、市长和法庭。

伦敦金融城市政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以金融城市长为首的政府机构,其作为政府机构的历史早于英国国会。1215年,约翰国王通过宪章确认伦敦金融城有权通过每年一次的选举产生一名金融城市长。伦敦金融城市长既是伦敦金融城领域主管机构的主席,也是英国金融业和商业服务业的代表人。

应北京市市长王歧山的邀请,伦敦金融城第67 5任市长高文·阿瑟(Gavyn Arthur)于10月23至26日访问北京,记者在此期间对阿瑟先生进行了采访。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不到1 0家,这是否表明伦敦股市的门槛太高?

高文·阿瑟:伦敦股票交易所的进入标准其实是比较合理的,并没有纽约股市的标准严格。伦敦市场国外上市企业共有469家,国际化程度比全球任何一家股票交易所都高,这也说明伦敦股市进入的门槛并不高。中国企业目前多选择在香港地区和美国上市,一方面是和公司本身业务相关,比如很多俄罗斯能源企业都选择在伦敦上市;另一方面,与中国公司做生意的大部分投资银行都掌握在美国人手里,他们更多建议和帮助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因为这样投行就能获得高额收益。但实际上,在伦敦上市和交易的成本都比纽约要低,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企业认识到伦敦的这种优势。

伦敦金融城是真正的“欧元之都”0

高文·阿瑟

三联生活周刊:自1 997年以来,英国逐渐建立起全世界第一套完全实行统一监管与“混业监管”的金融监管制度,以金融服务监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rhority)为代表的这种制度是否能保证英国金融体系不出现安龙公司那样的华尔街丑闻?

高文·阿瑟:混业监管这几年运行的情况非常理想,FSA专司金融监管、英格兰银行负责货币政策的金融制度安排,能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效率优势。我们希望,同时也相信安龙、世通那样的丑闻不会发生在伦敦金融市场。这里第一个原因是英国的国际会计制度和美国完全不同,另外我们也拥有一套国际化、非常审慎的监管制度。我相信在金融监管方面,每个国家都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模式,英国之所以采用单一监管者FSA的方式,是因为伦敦金融市场构架极为复杂。金融城里聚集了各类金融服务公司,而金融公司很多都采取混业经营模式,因此如果分业监管,一家金融公司就必须疲于应对好几个监管者。

三联生活周刊:美国目前实行的仍是分业监管,出于对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内在要求,混业监管是否也会成为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发展方向?

高文·阿瑟:美国如果要建立单一的监管机构并不容易,因为每个州都设有自己的监管机构,每个机构都十分在意保护自己的权力范围。在联邦层次,并存的两大监管当局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CFT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监管风格迥然不同,SEC更加谨慎保守,CFTC的监管理念则更加现代,更注重效率和结果。长远看,美国监管体制会逐渐向CFTC的高效率原则过渡。

三联生活周刊:英国目前还游离于欧元区之外,这对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会否造成不利影响?

高文·阿瑟:我可以肯定地说,加入欧元区问题对伦敦金融城没有任何影响,尽管英国还不是欧元区成员,但是伦敦金融城却早已和欧元区融为一体,并且是欧元区事实上的经济首都。31%发生在伦敦金融区的交易是以欧元结算,全球36%的欧元金融交易发生在伦敦。无论英国选择在欧元区外还是以后会加入,伦敦金融城都不会受到冲击。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中国也存在有关金融中心的讨论,上海、北京、深圳都在竞争金融中心地位,香港也存在某种危机感,中国是否需要这么多金融中心?

高文·阿瑟:我们不要忘了中国有13亿人口,市场环境与欧洲国家完全不同,在欧洲,金融市场比较集中,不需要几个金融中心。但我认为中国市场肯定需要不止一个金融中心,而且有这样的市场容量。现在还不好预测哪个城市将最成功,一切要靠市场发展来决定。需要强调的是,效率和透明度始终是一个金融中心形成和存在的基础。

三联生活周刊:听说即使英国女王想要进入金融城,也必须首先获得金融城市长的允许,这是事实还是传说?

高文·阿瑟:确实是这样,这是伦敦金融城800年的传统.两三个星期前,女王陛下刚到金融城来过,也是遵照传统程序。伦敦金融城在1215年获得半独立地位,并且制定了许多自己的法律,这种特殊地位让伦敦金融城不受英国国内政治的影响,保证了其国际化本质,作为市长,我代表的是伦敦金融城里的所有公司和居民,包括中国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