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探险旅游革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朱步冲)

仅仅在10年前,水下旅游不过意味着戴上呼吸器与脚蹼,在近海中浅尝辄止。而今,它可以使普通游客彻底探索深海中蕴藏的奇景与奥妙,所需要的不过是大量的好奇心、一丁点勇气和几千美元。

水下探险旅游革命0

阿尔弗雷德·麦克拉伦,这位年逾七十,与海洋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美国退役海军上校,曾有幸当过第一艘美国海军核潜艇的艇员.今日他在巴哈马开办了一所“水下驾驶培训学校”,企图帮助那些同样对海底世界狂热好奇的人们达成夙愿。虽然每期训练班为时仅一个月,麦克拉伦却要手把手地训练每一位学员,使他们成为“深海巡航者”—一种容纳两人,却可以下潜至1 500英尺处的微型潜艇—的合格驾驶员。明年2月,他将与第一批学员兼游客一道前往加拿大,驾驶“深海巡航者”观赏一艘已于375英尺海下长眠了百余年的沉船“布拉德班号”,而每人所需费用不过9980美元,这无疑宣告了一场水下探险旅游的革命。

除了技术瓶颈,另一个阻止我们自由潜入海底的障碍是费用问题,深海游览原来平均每人需4万美元花费。这使尽管每年有成百万旅客聚集在五大洲的海岸线上,但统共只有不到1 00个幸运儿能看到海床上喷发着热液与矿物的火山。对于大名鼎鼎的“泰坦尼克号”,则只有50余名游客有幸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钱包的深度不应该严重影响人们下潜的深度。”“深海巡航者”的发明者格拉汉姆·霍克斯说,他期望最晚在2005年,能够使人们潜入北极厚厚的冰层以下,观赏那些亘古未变的冰川与海床。

一如既往,部分环境学研究者强烈反对霍克斯的计划,他们认为不断扩张的水下游览会严重破坏本已非常脆弱的海底环境与宝贵的文物残骸。美国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的研究结果表明,近5年来,“泰坦尼克号”腐蚀的速度已经比以往提高了3至4倍,研究人员把这个不幸的现象归咎于数目不断增加的游客:不断造访的潜艇与探测机器搅动着残骸附近海床上淤积的泥沙,从而加速了嗜锈微生物的孳生速度。

水下探险旅游革命1

同样,对那些对海底间歇泉与深海生物情有独钟的人士来说,潜艇也并非游览的最佳工具,苏珊·汉佛莱,伍兹赫尔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确信大型海底探测机械对于海底火山与喷口附近的原始生物群落构成了严重危害。“那些形态极为原始的管状蠕虫与甲壳动物几乎没有任何视觉,其他感官也很落后,很容易被这些从未接触过的机械所伤害,从而对我们关于生命起源的研究工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去年夏天,正是在她的不懈争取下,詹姆斯·卡梅伦不得不推迟了两部海底探索记录片的拍摄,包括准备于今年秋季上映的《深渊中的幽灵》,它们都需要将带有摄影镜头的无人潜艇开至大西洋底火山遍布的海床。

水下探险旅游革命2

部分环境学研究者认为不断扩张的水下游览会严重破坏本已非常脆弱的海底环境与宝贵的文物残骸(本刊资料)

对此,海底探险家唐·威尔士提出了自己的替代方案,首先是改良加固后的新型潜水服,可以让潜水者突破140英尺的局限:除了使用坚硬的合成材料外壳抵御海底强大的水压,潜水员呼吸的不再是传统配备的压缩空气,而是氦气、纯氧与氮气的混合物。在另外两个附带储气罐中,分别灌入了密度较低的氧气与氮气,以便使潜水员在上浮过程中逐步减压,更有效地避免潜水症的发生。要是游客对自己的安全还不放心,他们可以租用威尔士发明的单人潜艇,这个外形酷似“星球大战”中迷你飞行器的玩意以电池为动力,可以持续行驶3至4海里,下潜至500英尺的海下。“它肯定会成为一件人见人爱的玩具。”威尔士说,“操作极其简单,只要你会开车就行,在海底兜一圈只需花费不到100美元,而且交通事故的概率很小。”而佛罗里达州的朱尔斯·皮特森则更进一步,计划开办世界上首个水下观光旅馆,这个旅馆将是一个巨大的沉箱,由驳船拖至近海约50米深处的海底,并不断地泵入新鲜空气。沉箱中设有供游客休息的套间,从热水淋浴到DVD播放设备一应俱全,游客更可以从特殊的管道出口出发,进行潜水。至于住宿费用,也许并不比一间马里布海滩上的顶级酒店高多少。

如果这些先驱者们都能如愿以偿,那么2004年的海底将变得前所未有地热闹。

上一篇: 汉城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