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利要了结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很难说海外市场上坏消息不断。有经济学家根据已公布的第三季度消费者支出、工业产值等各项数据,将第三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长预估为6%甚至7%,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日本经济复苏已经得到很多经济学家的确证。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10月22日刚表示今年香港经济将有约3%增长,香港中期经济实质趋势增长会提高半个百分点至3.5%。可资本市场却无一亮点,上周后3天,全球股票市场相继折戟沉沙,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1950点跌下来,一度下跌100余点,日本一天下跌5%,为“9·11”来所罕见,香港也步其后尘,跌4%。
上市公司的盈利和增长能力与股市的跌幅息息相关(Imaginechina)
关于香港有这样几个数字可显示其增长:物业交易,买卖合约由第二季17500份增至第三季约22500份;零售业7个月以来首次在货价和销量方面回升,失业率回落至8.3%,通缩情况近日似乎有缓和迹象。而恒生指数也升至26个月以来最高位,成交量更由第一季每日平均61亿港元增至第三季每日120亿港元。关于日本,近有卡耐基·梅隆大学经济史学家赞叹日本制造业在信息时代又取得了进步。在制造领域,日本目前正生产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把更多的工厂转移到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家。就其目前采取的战略而言,日本又一次走在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前面。日本的几大强势企业丰田、日产和本田运营利润占销售额的比例均超过1 0%,远远高于国外同行,它们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日本制造似乎以七八十年代同样的规模和速度在高档市场上横扫全球。
但所有这些,似乎都挡不住投资者落袋为安的愿望。自夏季以来,美国科技股已经上升了30%,香港地区上升超过50%,日本也有不菲的涨幅。尤其9月至今,几大市场联动,股价连涨连升神话不停上演,以纳斯达克为例,自10月1日到10月21日,指数从1800点上涨到1950点。恒升指数,从9月22日到10月22日,则从10800点上升到12200点。10%的获利与高位的风险相比,想必投资者都颇清楚,一旦风吹草动,自然选择了撤离市场。你甚至可以从周期上揣度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投资者大面积出逃,香港股市上一轮的长势启动于8月11日,止于9月9日,历时一个月。现在,又一轮涨升刚好到了一个月,时间上该到了休整时候,投资者也就没有了长期持股的勇气。
不过,下跌的直接导火索,或者称最直接的因素还是上市公司的盈利和增长能力。周三,柯达公司宣布,受缩减开支费用影响,加之公司正寻求向数字影像业务转型.其第三季度盈余下滑63%。接下来,微软的财报更成了搅动市场不安的因素,周四晚微软宣布,第一财季的盈利稍微超过华尔街的普遍预期,但是特许权销售降至7.68亿美元。随后,就有评级机构降低微软的股票评级,从买入持有降到随大势而动的“行业表现”。周五当日,微软的股票下挫了8%,投资者普遍忧虑用户对微软注册程式是否接纳存在不确定性,并因此带来的2005年营收可预见性的降低。其实,除了订单量出乎意料之外地大幅度下降外,微软还调升了2004财年的业绩目标,它的财务报告只能算是一个“并不百分之百完美的报告”。投资者借机出货的热情却大大释放,可见他们的下跌预期也是蓄谋已久。
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长率是保守一点的4%至5%也罢,是6%甚至7%也罢,都说明了经济处于由低利率和减税政策刺激的白热状态,不利于持续发展,从而也可能蚕食第四季度的增长率。加之股票连续一年上涨,也蚕食了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上涨空间,双管齐下,才有了现在的市场休整。当然,我们绝不能就此预言全球经济又有了什么麻烦,这不过是刚恢复了的经济上涨不可能永远直线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