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杀死比尔》的武功出处
作者:娜斯(文 / 娜斯)
聪明的塔伦蒂诺从李安那里承继了女人对打,但是昆汀当然不是李安那种儒家式的收敛与道家式的超然。昆汀是长手大脚举手投足没法扮中国侠里那一份雅,在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里做不了主角的。昆汀的武侠,更多是香港B级片的那一份火爆淋漓,而《杀死比尔》的师承,还不仅是香港地区的功夫片,还有70年代日本黑帮片、意大利西部片、日本动画片,几种元素融合在一起—这是美国文化的优势,什么都能给它杂交了。李小龙式的凶猛,主角却不是男人而换了女人,他们则又不是《卧虎藏龙》中那种有点闹着玩似的女人对打,而是刺刀见血人头横飞血流遍地你死我活。
塔伦蒂诺的这一招可以说恰当其时。《卧虎藏龙》让美国观众感到新鲜,再来一部《英雄》就未必新鲜。《黑客帝国》让人感到新鲜,可是到了续集就觉得他们把自己搞得太了不得了太故弄玄虚了。这时来了昆汀·塔伦蒂诺,他的电影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女人复仇,复仇时杀人如麻。这使一般观众看得乐不可支,而批评家则又能看出他这电影学的是什么,而且杂交得颇成功。昆汀·塔伦蒂诺则一点也不隐讳他的灵感来源—该片就是他向香港地区武打片以及日本黑帮片的衷心致意。女主角在《杀死比尔》上集的最后一场武打里,穿的一身黄色运动服就是仿照李小龙最后一部电影中的戏服设计的,女主角的对头,东京黑社会女帮首的名字,则又是取自一位日本黑帮片导演的名字。
电影4《杀死比尔》海报
我一边看电影一边开小差,想有这么个美国家伙这么认真不遗余力地学习东方日本电影,倒也真令人佩服。不过另一方面,我又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一种电影最容易为美国人模仿而感到一种惶惑。
不管怎样,可以看出昆汀-塔伦蒂诺看过的东方电影一定很多,日本片中国片,有时让人忍俊不禁。最神的是《杀死比尔》上集的终场,塔伦蒂诺也来了一场“东方古典唯美”,就是《卧虎藏龙》、《英雄》那一路的唯美场景,《卧》有月光庭院青翠竹林,《英》有胡杨黄叶大漠狂沙,《杀死比尔》则是雪花飘舞银装月夜。在这场景之中,我想起的是古龙的“一点红”,塔伦蒂诺要制造的悬念,当然也是最后的那一点红—果不其然,最后就有血的痕迹,在女人洁白华贵的和服上流过。可是,光是一点红那就不是昆汀了,他当然还要开点玩笑,非要给那诗意来点破坏不可—因为他毕竟还是要加上个人的,美国野小子的印记。
《杀死比尔》的“杀人如麻”,当然在美国也引起了争议。批评一派当然认为搞得太过,而为之辩护一派则认为塔伦蒂诺的电影玩的是风格,所以暴力、杀人,都是风格化了的,这风格造成了一种间离效果,使得杀人场景带有一种非真实的游戏性质,没人看时会当真。而质疑一派则又反驳,说把电影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完全切断,这种切断到底能断到什么程度?
有《水浒》这一种“杀人如麻”俯拾皆是的小说传统的我们,应该能理解这两种立场的出发点。《水浒》中的“杀人如麻”也是风格化和故事化的,也有一种非真实的效果。但是《水浒》如果搬上银幕,那又需要一种什么风格倒是值得讨论。文字上的描述,彻底转换为视觉就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