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木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沈宏非)

在我的园子里

有一棵木瓜树

那些木瓜

一棵棵地吊在树上

熟透了的木瓜

有一种淡黄的色泽

熟透了的木瓜

味道甜丝丝的

《青木瓜之味》就是在梅梅和浩仁的朗读声中演完的。这张碟我已经看了三次了,第一次,是把它当成“越南硬木家具展”来看;第二次,又看成了“越南传统庭园及硬木家具展”,看到第三次,才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木瓜—“那些木瓜”之上:逆光里,乳白色的汁液从木瓜里慢慢地分泌出来,一滴,又是一滴……《The Scent of Green Papaya》又译《青木瓜飘香》,木瓜的确很香,那种香味的确也能“飘”起来,但是,不管是“青木瓜飘香”还是“青木瓜之味”,并不是每个爱看这部电影的人都能接受的东西。在大部分北方人看来,木瓜是一种十分“南方”的瓜果,带有浓郁的“蛮”气。生食已嫌气味大异,入馔更是不可思议之事。也难怪,木瓜在汉语中最早的名字就叫“香瓜”或“番木瓜”,原产墨西哥,约17世纪传人中国,初大量种植于广东,继由广东泊去台湾。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以“番瓜”之名写道:“番瓜产粤东,海南家园种之,树高二三丈,枝直上,叶柄旁出,花黄,果生如木瓜大,生青熟黄,中空有子,黑如椒粒,香甜可食。”

其实,不仅对中国的北方人,“那些木瓜”当年也曾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唤起过某种浓得化不开的异国情调。木瓜目前全球通行的正式洋名Papaya,亦由东南亚热带土话papa ia“归化”而来。很有些“那些”的意思(我据此推测,《The Scentof Green Papaya》法国人看了叫好,中国人看了也叫好一一不过,中国人里的广州人虽然也叫好,但是叫声不会太大,尤其是在那些视“这些木瓜”为家常便饭的广州人看来,这个片子大致上可视为一部配了越南音的国产片,而且是珠江电影制片厂生产的)。

不知是不是因为“那些木瓜”在20世纪之前曾经被广州人广泛地用来喂猪,现在的广州,木瓜似乎主要以入馔为主,生食相对少见,遑论像《青木瓜之味》里那样的凉拌。木瓜煲猪骨是一道家常得不能再家常的家常例汤,入口是清甜,入肺是清润,最好再加点雪耳,又有了“木瓜炖雪耳”这种美容炖品的意思。到了餐馆里,“原盅木瓜翅”更是食客们近年追捧的热门。这道菜传自泰国,常用的大个头海南木瓜除了充当翅汤的容器之外,香气是狂飘了一阵,木瓜本身的滋味却乏善司

陈。食客爱之,主要是因其模样可爱,铺陈有趣;店家爱之,怕是因它能省下一笔清洗碗盏的开支吧。其实,无论是煲汤还是做容器,木瓜最主流的用途还是与奶有关—回到《青木瓜之味》开头的那一幕。木瓜鲜奶、木瓜奶昔以及各种牌子的木瓜牛奶饮料固然好喝,然而,在广州人的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里,木瓜与奶的关系远不只这些。“乳瓜”是木瓜的一个曾用名,盖因果实尚未成熟的青木瓜被划破之后,会有类似乳汁的白色汁液渗出。事实上,在广东的民间医学理论中,木瓜向来被用做催奶的神奇元素。正式的说法是,木瓜素(或木瓜碱,有种疏通淋巴的活性)有促进乳腺的功能,故不仅产后催奶,而且产前健胸—反正前项是真的。6年前,老婆产后不下奶,我曾以木瓜和章鱼为主料,像一个巫师那样在厨房里亲手炮制过这样一煲催奶汤。果然,汩汩然,汤到奶下,立竿见影。拍手称快并啧啧称奇之余,曾经向人打听过章鱼的功效何在。答案是:木瓜的意思,我不说你也明白;章鱼者,八爪也,章鱼舞爪,象征四通八达,香港之地下、地面公共交通工具网络通用储值票叫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叫“八达通”,英文Octopus,章鱼也。双管齐下,奶奶的,奶安有不出之理?

I服了U—U包括那些木瓜、那些章鱼,以及做出以上解释的那5个人,有男有女。《青木瓜之味》的结尾果真让广东人来拍,应该还是会在梅梅和浩仁的朗读声中告终,只是朗读的课文怕是要改成中文了:

《青木瓜之味》就是在梅梅和浩仁的朗读声中演完的。这张碟我已经看了三次了,第一次,是把它当成“越南硬木家具展”来看;第二次,又看成了“越南传统庭园及硬木家具展”,看到第三次,才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木瓜—“那些木瓜”之上:逆光里,乳白色的汁液从木瓜里慢慢地分泌出来,一滴,又是一滴……《The Scent of Green Papaya》又译《青木瓜飘香》,木瓜的确很香,那种香味的确也能“飘”起来,但是,不管是“青木瓜飘香”还是“青木瓜之味”,并不是每个爱看这部电影的人都能接受的东西。在大部分北方人看来,木瓜是一种十分“南方”的瓜果,带有浓郁的“蛮”气。生食已嫌气味大异,入馔更是不可思议之事。也难怪,木瓜在汉语中最早的名字就叫“香瓜”或“番木瓜”,原产墨西哥,约17世纪传人中国,初大量种植于广东,继由广东泊去台湾。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以“番瓜”之名写道:“番瓜产粤东,海南家园种之,树高二三丈,枝直上,叶柄旁出,花黄,果生如木瓜大,生青熟黄,中空有子,黑如椒粒,香甜可食。”

其实,不仅对中国的北方人,“那些木瓜”当年也曾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唤起过某种浓得化不开的异国情调。木瓜目前全球通行的正式洋名Papaya,亦由东南亚热带土话papa ia“归化”而来。很有些“那些”的意思(我据此推测,《The Scentof Green Papaya》法国人看了叫好,中国人看了也叫好一不过,中国人里的广州人虽然也叫好,但是叫声不会太大,尤其是在那些视“这些木瓜”为家常便饭的广州人看来,这个片子大致上可视为一部配了越南音的国产片,而且是珠江电影制片厂生产的)。

不知是不是因为“那些木瓜”在20世纪之前曾经被广州人广泛地用来喂猪,现在的广州,木瓜似乎主要以入馔为主,生食相对少见,遑论像《青木瓜之味》里那样的凉拌。木瓜煲猪骨是一道家常得不能再家常的家常例汤,入口是清甜,入肺是清润,最好再加点雪耳,又有了“木瓜炖雪耳”这种美容炖品的意思。到了餐馆里,“原盅木瓜翅”更是食客们近年追捧的热门。这道菜传自泰国,常用的大个头海南木瓜除了充当翅汤的容器之外,香气是狂飘了一阵,木瓜本身的滋味却乏善司

陈。食客爱之,主要是因其模样可爱,铺陈有趣;店家爱之,怕是因它能省下一笔清洗碗盏的开支吧。其实,无论是煲汤还是做容器,木瓜最主流的用途还是与奶有关—回到《青木瓜之味》开头的那一幕。木瓜鲜奶、木瓜奶昔以及各种牌子的木瓜牛奶饮料固然好喝,然而,在广州人的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里,木瓜与奶的关系远不只这些。“乳瓜”是木瓜的一个曾用名,盖因果实尚未成熟的青木瓜被划破之后,会有类似乳汁的白色汁液渗出。事实上,在广东的民间医学理论中,木瓜向来被用做催奶的神奇元素。正式的说法是,木瓜素(或木瓜碱,有种疏通淋巴的活性)有促进乳腺的功能,故不仅产后催奶,而且产前健胸—反正前项是真的。6年前,老婆产后不下奶,我曾以木瓜和章鱼为主料,像一个巫师那样在厨房里亲手炮制过这样一煲催奶汤。果然,汩汩然,汤到奶下,立竿见影。拍手称快并啧啧称奇之余,曾经向人打听过章鱼的功效何在。答案是:木瓜的意思,我不说你也明白;章鱼者,八爪也,章鱼舞爪,象征四通八达,香港之地下、地面公共交通工具网络通用储值票叫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叫“八达通”,英文Octopus,章鱼也。双管齐下,奶奶的,奶安有不出之理?

I服了U—U包括那些木瓜、那些章鱼,以及做出以上解释的那5个人,有男有女。《青木瓜之味》的结尾果真让广东人来拍,应该还是会在梅梅和浩仁的朗读声中告终,只是朗读的课文怕是要改成中文了: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催奶健胸也

上一篇: 有关顾城
下一篇: 香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