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愁河上的断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袁越)

这两人大家不应该陌生了吧?《寂静的声音》(The Sound of Silence)、《斯卡布罗集市》(Scarborough Fair)和《忧愁河上的金桥》(Bridge Over Troublcd Water)都是大学英语课上必听的佳作。我当年也是这样接触到他们的作品的,并立刻奉为上宾,至今百听不厌。记得当时我对这两人的身世和背景没有一点了解,只是觉得能写出这样优美歌曲的人一定是三好学生、模范青年。后来在一本香港音像杂志上读到一篇碟评,评的是他们1981年在纽约中央公园举办免费音乐会的实况录像。作者特别提到两人自始至终没有对视过一次,仍然处于冷战状态。我当时就纳闷:这样两个人怎么会不好了呢?

忧愁河上的断桥0

后来我开始读有关他俩的传记,发现保罗·西蒙(Paul Simon)其实是一个非常小心眼的人,要是搁在中国他肯定当不成三好学生。先不说别的,他从小就不好好学习,贪图金钱和功名。16岁时他写的…首名叫《嗨!小女生》的口水歌登上了排行榜的第54名,卖出10万张唱片,他用挣到的钱买了辆敞蓬小轿车。尝到甜头后他一发不可收拾,整天往录音室里跑,在别人的唱片里弹琴挣钱,荒废了学业。不过,要是他当年认真读书,今天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二流律师,不会成为大家所知道的那个保罗·西蒙了。

忧愁河上的断桥1

老牌组合“西蒙和加芬克尔”

《嗨!小女生》是他和少年时的小伙伴阿特·加芬克尔(Art Garfunkel)一起唱的。两人都是犹太人,那时美国反犹倾向严重,因此他们用了笔名,称自己是“汤姆和杰里”。即使后来两人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之后仍然不想用真名,生怕影响销路。最后还是哥伦比亚的副总裁拍了桌子,才决定以两人的真名示众。再说这个加芬克尔,那时可是学校里有名的帅哥。他满头金发,高大威武,而且还长着一张讨人喜欢的娃娃脸。西蒙则个子矮小,长得也不帅,为此他一直耿耿于怀。不仅如此,加芬克尔有一副又高又飘的嗓子,至今能把高音唱得像他那样毫不费力却又一点也不做作的人我还没见到过第二个。正因为如此,西蒙只好在吉它和创作上下苦功夫,用自己的才能弥补了先天条件的不足,这份毅力倒也难得。

两人刚出道时正值美国民歌复兴,演出机会很多。一次他们在纽约一家有名的民歌俱乐部演出,正好鲍勃·迪伦也在场。虽然迪伦只比西蒙夫不到5个月,那时却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民歌大腕了。西蒙自然十分在意迪伦的反应,谁知那天迪伦只顾和朋友聊天,没往西蒙这边看过一眼。西蒙看在眼里,恨在心上,从此和迪伦结下了怨仇。其实那天迪伦喝多了,就是天王老子在舞台上演出他恐怕也不会多看上一眼的。

这场恩怨结得很深,后来西蒙处处和迪伦作对,不但写过一首明显是讽刺迪伦的歌,而且还写过一封“读者来信”,对迪伦采用艺名的做法大大嘲弄了一番。后来被人指出他自己当初就曾使用过笔名,闹了个大红脸。不过西蒙还算有志气,暗暗下苦功夫要在音乐上超越迪伦。他是否做到了这一点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不过他在销量上打败了迪伦却是一件无可争议的事实。“西蒙和加芬克尔”虽然只出过8张唱片(包括精选集和演唱会录音),但仅在美国就卖出了4000万张之多,远远把迪伦抛在了后边。

1999年,西蒙和迪伦这两个美国音乐大师级的人物终于不计前嫌,携手举办了一轮全美巡演,所到之处票房高奏凯歌。其实那次合作完全是演出商想出来的赚钱妙方,因为两人的嗓音实在是太不相配了。听完他们合唱的《寂静的声音》,我便开始怀念起加芬克尔来。不过,西蒙和他结下的梁子可比迪伦大多了!要说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双方的母亲也都是好朋友(至今依然健在),又合作了十多年,唱过无数经典好歌,怎么说散就散了呢?

原来,西蒙一直自认为自己是“西蒙和加芬克尔”组合的带头大哥,因为歌都是他写的,伴奏也是由他一手操办(加芬克尔不会演奏任何乐器)。可是,舞台上的加芬克尔总能用他天籁般的嗓音和近乎夸张的优雅举止把大多数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他身上,尤其是在他们演唱那首著名的歌曲《忧愁河上的金桥》时。其实这首歌是西蒙为加芬克尔度身定做的,人世间也只有他才能把这首歌唱得如此天衣无缝。此歌几乎是加芬克尔一个人的独唱,因此西蒙只能躲在后边弹吉它伴奏。后来西蒙对记者承认,每当这个时候,西蒙都对加芬克尔嫉妒得不行,恨不得冲到舞台前大声宣布:这首歌是我写的!结果,这首宣扬友情至上的福音歌曲变成了横在两人之间的断桥,他们的友谊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就在这张唱片出版后不久,加芬克尔应邀去墨西哥拍电影,把西蒙一个人撂在纽约准备新专辑。这下西蒙不干了,心说我不能总当幕后英雄啊?!于是他坚持要加芬克尔回来一起参与新专辑的制作。当加芬克尔拒绝了之后,两人立刻宣告分手,持续了20年的友谊毁于一旦。后来西蒙在他自己编辑的一套精选集中特意收录了一段两人在录音室里录制分手宣言的“幕后录音”,从中我们可以听到西蒙对加芬克尔指手画脚,以及加芬克尔对西蒙的唯唯诺诺,两人之间的地位高低一目了然。

分手后,加芬克尔出过几张不太成功的专辑,而没有了加芬克尔高音辅助的西蒙却好像是一匹脱缰的骏马,开始广泛涉猎不同的音乐领域。他对南美洲和非洲民族音乐的借鉴引发了所谓“世界音乐”的风潮,他和其他国家音乐家合作的几张唱片大获成功。没有当初的分手,这一切都是无法想象的。

不过,90年代之后两人都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作品问世。加芬克尔仍然继续不断地在美国和欧洲各国巡演,但只能在小俱乐部里满足老年观众怀旧的愿望。西蒙雄心不死,出过两张新专辑,可却乏人问津,只能靠不断出版各式各样的精选集维持在公众中的知名度(从1991年到现在他一共出版了不下10种精选集,每种的选曲都是半斤八两)。这期间两人也曾不定期地合作过几次。最著名的一次就是前面提到过的纽约中央公园演唱会。那次演唱会聚集了50万人,是到那时为止参加音乐会人数最多的一次,给足了两人面子。可惜观众如此的厚爱仍然没能让他们重归于好,自那之后两人很少在一起唱歌,也没有说过话。直到2001年西蒙入选“摇滚乐名人堂”后,第一次向观众承认,他自己很后悔当初和加芬克尔分手,希望将来有一天两人能重归于好。可当台下掌声雷动时,他却又补充了一句:不急。

这一等又是两年。今年年初的格莱美奖把“终身成就奖”颁给了“西蒙和加芬克尔”,两人终于再度聚首,一起在颁奖晚会上演唱了《寂静的声音》。以此为契机,两人终于摒弃前嫌,重新坐到了一起,这才有了这次被命名为“老朋友”(Old Friend,这是他们一首歌的名字)的巡演。这次巡演初步定于今年10月18日在密歇根州拉开序幕,12月底结束。两个月内两人将马不停蹄地演出30多场,有30多座北美城市的歌迷将能够亲眼目睹这一盛况。当然,这样好的机会是要付出代价的,票价将会是类似级别演出的最高限,估计最贵的票将超过250美元。

这一消息是今年9月9日在纽约的一个俱乐部里向外界宣布的。那天西蒙和加芬克尔都穿着普通的牛仔裤到场回答记者提问,并当众演唱了《老朋友》、《回家》和《拳击手》等3首成名作,伴奏只有西蒙的一把木吉它。他们宣布这次巡演将以老歌为主,但仍然会有一两首各自的新歌夹杂其间。现场将有一支乐队参加伴奏。西蒙还特意对记者补充说,他一般每隔10年才会巡演一次,因此这次演出将会是两人最后一次同台演出。还有记者问他们是否会考虑出版一场新唱片,两人都说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但这仅仅是可能性而已,并没有开始实施。不过,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倒是准备借此时机再出一张双CD的精选集,能捞多少是多少。

望着电视屏幕上这两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花甲老人,我当时就想,再次听到这两个熟悉的声音在一起合唱的机会已经不多了,而这两个声音的共鸣曾经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虽然西蒙的人品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虽然两人复出的动机有可能不纯,但作为歌迷,我们对这样两个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的62岁老人还能要求什么呢?

忧愁河上的断桥2

西蒙(下)和迪伦(上)终于不计前嫌重新走到一起

虽然我不愿承认,可有的时候音乐和音乐家的人品确实可以分开来谈。就好比罗大佑来北京开演唱会,不管别人对他人品评价如何,我都会去看。

这次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