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视漂洋过海

作者:娜斯

(文 / 娜斯)

在北京遇到几位朋友,聊起来,一人说,《欲望城市》大陆版开拍了,据说“平均年龄降低10岁”,那人一脸坏笑。不过我看关于此事的报道,似乎倒没有那么夸张,而且女主角打扮的那一份“与纽约接轨”的昭彰让我都有点瞠目结舌。有些事,太使劲了就一点不酷了。

似乎没有什么热门的电视节目更反映全球化大潮的阵势了,今天在纽约看Ⅸ同性恋男人装扮正宗男人》,明天到澳大利亚去就发现也要移植到澳大利亚了。昨天在欧洲看《老大哥》,后天到美国就发现美国也一样在看《老大哥》。同时,倒也应了美国企业管理老嚷的“think global,startlocal”(可翻成“从全球着眼,从本地着手”?)。目前流行观众参与的真实电视节目,各国之间移植来移植去,似乎都要改头换面一下,适合本地民情,因为参与者都是从当地选出。这之间的雷同与差异,自然也颇能反映不同文化之间的一些错节处。

诸如,知识竞赛节目《最弱一环》在英国大热,不久就被搬到美国,不过美国参与者对主持人那种英国公立学校老师式的毫不留情可是不大买账,觉得怎么跟对待小学生似的?而且就算自己做小学生时候也没这么挨过训。满足私窥欲的《老大哥》自荷兰缘起,在美国也出了四版,不过现在最引人注目的倒是正在播放的非洲翻版。非洲版的参与者横跨整个非洲大陆,皆是从非洲受良好教育的新兴中产阶级中选出,有黑有白,外貌俱佳,学历上乘,也可说是非洲大陆新形象的一次引起了话题的展示。据报道,这个节目在非洲各国都引起轰动,人们聚集在饭馆酒吧里观看,成为凝结非、洲各国的一次“电视盛会”。而其非洲特色当然也如非洲鼓点一样火爆奔放,因为参与者对身体展示的满不在乎比欧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就罢了,更有在电视镜头上公然做爱之场面,可是弄得非洲人也有些尴尬,造成有些国家的政府或教会出来呼吁停播。

至于美国人移植别国的节目,当然也得来番“美国地方化”的改造。那边厢是北京人模仿《欲望城市》,这边厢则是美国人模仿起伦敦人的《成双成对》(Coupling),一档拿夫妻性关系开涮的情景喜剧,在秋季推出。这也是NBC电视台在热门喜剧《朋友们》(《老友记》)即将落幕时押的一个宝,希望薪火相传,成为新一轮NBC热门剧。说穿了,《成双成对》基本上就是《老友记》中的老友们都成了夫妻以后的生活,是一圈结了婚的夫妇和他们各自的前男友前女友以及前男友和前女友现有或将有的配偶。侧重点则在床上的笑话—《老友记》+《欲望城市》,再加一点《Seinfield》的玩世不恭。《欲望城市》的谈性说情是只能在有线电视才能播的,不能为NBC这样无线大台的尺度所容许。但是NBC又要在《老友记》健康开朗的基础上有些突破,所以一听伦敦有档拿夫妻性关系开玩笑的新喜剧,自然是当即卖下版权,并改造成美国版。

英国版侧重夫妻性生活的滑稽荒唐处,用原创者Moffat的话说,主要倒不是关于夫妻之间的性焦虑,而是“性焦虑的缓慢死亡”。原剧人物的身份职业都不明,重点讲他们的各种关系与经验。到了美国版,美国观众喜欢一部电视剧得喜欢看中间的人物,而且需要情感认同,所以美国版中,情感线索加强了许多,而且每个人物都有了职业、家庭背景,甚至宗教信仰。

英国文化相对来说更同质化,以白种盎格鲁一萨克逊清教为主。到了美国,一切都没那么简单,所以美国版的人物,有了犹太裔,也有了一半是韩国裔的亚洲面孔。这些都会是美国版的一些笑料的基础,因为在美国大家对每个种族或宗教之间的特点还是分得很清的,犹太人有犹太人的笑料,黑人有黑人的笑料。

电视节目能否跨海风行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反映,因为电视文化是跟本地文化结合最紧密的一种媒介。观察这之间的枝枝节节,倒也有些意味。比如性喜剧,就很难搬到中国,似乎还只能在电视之外的茶余饭后道听途说,虽然一点也不比美国流传的少。

上一篇: 外来和尚念的经
下一篇: 装情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