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西兰语言学校的倒闭风波
作者:李菁(文 / 李菁)
出国深造一直是年轻人的梦想。近几年,出国留学一直保持热门
9月14日傍晚,当记者拨通林和(化名)的电话时,她的声音显得平静甚至有几分轻松:“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最近一段时间,林和与她身边的中国留学生的处境,一直处于国内舆论关注的焦点。今年21岁的林和原本在东北一所很不错的外语大学上学,3个月前,经北京一家留学中介机构办理来到新西兰,就读于奥克兰的“现代语言学校”(Modern Age Institute of Learning)。
“三四周之前,学校高层找我们谈话,说学校出现经济问题,说会有别的公司收购。”因为校方拖欠工资,“老师也不上课了”,一直没有课上的学生后来才知道学校早就成了空壳。9月7日下午,学校主管把同学召集到一起,正式宣布学校破产停办。
得知学校倒闭,林和最担心的是签证问题,因为相关手续都与学校有关,“昨天(9月13日),新西兰移民局把我们召集到一起,把签证换了”。林和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目前她已被转到另外一个语言学校,“在原来学校没读完的课程,剩下多少周,继续在新学校学完”。
林和说她在国内的父亲已与在北京的那家中介公司通过电话,但她不愿透露交涉的具体内容,只一再表示,“新西兰政府已很友好地解决问题”。林和对这一结果显然比较满意,当然也有一些同学因新学校设施、规划及离家距离等原因,不是特别满意。林和说最倒霉的一个同学的经历是,刚从一个教学质量很差的学校转到Modern Age,没几天赶上这事,结果又被分回了那个学校。
新西兰驻华使馆商务参赞英派特先生在回答本刊关于此事件的看法时说:“商业失败通常会引起关注,但是对新西兰政府和新西兰的教育服务机构来说,这么重要的一个学校倒闭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我们首要关心的是这些学生的福利和他们学业的继续,因为他们为留学生活已付出很大投资。”他同时表示,“新西兰作为一个良好的教育提供国家的形象不会因此受到很大损害,但一些不准确、偏激的报道却影响了我们的声誉。”
据介绍,现代语言学校是新西兰最大的语言学校之一,分布于4个城市,近1500名学生中,80%左右来自中国。在现代语言学校的网页上,还有部分中文介绍。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市场部负责新西兰学校的姜先生说,Modern Age曾经与其联系过,“但最终没有做”。从留学服务中介机构的角度看,姜先生的感觉是近两年来办理赴新西兰留学的人数增多。姜先生的看法是,相对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签证比较容易,其花费与同为英语国家的爱尔兰在同一水平线上,但考虑地理、环境等,许多家长和学生还是选择新西兰。“不过最近签证也不像原来那么好签了,使馆也在规避和控制风险。”
林和在语言学校上的是24周课程,学费340纽币/周,住宿费200纽币/周,不包括生活费,这两项基本费用每周约为2700元人民币。林和曾经办理去加拿大上学被拒签,父亲觉得有拒签记录后,去新西兰比较保险,于是在6月份来到了现代语言学校就读。
李新在1996年移民到新西兰,从学校毕业后,他在奥克兰南部城市汉弥尔顿(Hamilton)一家语言学校的市场部工作。据李新介绍,奥克兰一个城市有一两百家语言学校,多数是近一两年成立的,“其中很多学校也是中国人办的”。在李新看来,新西兰政府对语言学校的资质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从学校的资金、师资,包括课程设置,每年都要进行严格的审计”。
在李新看来,现代语言学校在新西兰算作“实力比较强”的语言学校,“拿他们的offer,也很好签证”。学校里的中国学生人数也比较多。至于这个学校为何突然倒闭,李新分析是“摊子铺得大,风险也比较大”。他看到的报道称,4月份,新政府对该语言学校审计时,学生缴来的费用还在,后来这笔钱怀疑被校方偷偷挪用到加拿大投资失败。加之由于SARS,在中国招生困难,最终导致因破产而关闭。
“私立学校其实就是一家普通公司,炒它倒闭毫无意义。”曾在现代语言学校上学的小松(化名)说当地媒体对这个新闻并没有太过注意,她对国内的热炒毫不掩饰自己的反感,更对一家媒体曝光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恼火。在电话里,她最担心的是给父母带来的担忧。
去年自上海去新西兰后,她在现代语言学校上了3个月的课,“对整体教育体制感觉比较满意。”小松也是去澳大利亚留学被拒签后转而投向新西兰,从语言学校学满后,她现在正在奥克兰读高中三年级,以后打算去澳大利亚或在新西兰读大学。
小松说,由现代语言学校倒闭而引出的五花八门的议论给她“搞错了方向”之感。当然小松承认,国内媒体所描述的一些留学生的行为多少是存在的,比如前段时间就有两个上海人被害的事情发生。就小松周围的同学而言,有些人“为了出国而出国”,拼命出来之后发现,在新西兰反倒不如在国内一些大城市过得舒服。小松说自己这个年龄的孩子,“1/3好好读书,1/3在混日子,还有1/3高不成低不就。”
记者采访到的几位在新西兰留学或工作的人士也异口同声地对国内一些报道持否认态度,他们认为,一些负面消息被国内媒体“放大了”,其实“没有那么糟糕”。小松也说,自己初来时,觉得当地人对中国留学生比较友好,“有时迷路了当地人都开车载我回家”,但最近一段时间,或许是负面新闻的作用,小松感觉身边的人不再那么友好了。
李新说,奥克兰是新西兰第一大城市,80%的人口都集中于此,“在这里读书学生的诱惑自然多一些”。“现在的孩子跟我们那时肯定不一样了,我们大部分是边上学边打工,现在的孩子基本靠父母养着,行事也比较自我一些。”小松也说,自己身边的同学,有的“买好车就像在国内买自行车一样”。
作为“服务贸易”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曲恒昌谈留学
(注:每年6月至次年7月为一财政年度。这些数据是根据已批准的学生申请计算的。由于部分学生每年要续签签证,所以同一学生可能有多次被批准的记录。这组数字因而大于实际在新西兰留学的学生数——新西兰贸易发局提供)
新西兰的地理、环境等让许多学生选择这个国家留学
在WTO规则里,服务贸易一共有12项,“教育”是其中一项,像文化、金融产品一样,都是服务贸易。中国学生到国外留学,对中国来说,是进口(其教育产品),对留学目的国来说,赚到外汇,是出口。从服务贸易来看,留学是这样一种关系。
WTO规定,只要教育不是政府出钱的,也就是说除了义务教育之外,都带有贸易性质,留学、培训等都是如此。既然是贸易,国际上就存在教育服务的市场,有市场自然也有竞争。“教育服务”这个大馅饼各国都在争夺。当然,教育具多重目的——除了其商品属性之外,还有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各国都有自己的教育方针,这是教育主权问题,所以不能完全用经济的视角来考察这个问题。
从目前各国情况来看,美国是吸引外国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为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各自情况又不一样。比如美国,虽然留学生数量最多,但作为产业的考量不是第一位的,它更多地是从人才、技术等战略角度考虑来吸纳留学者。一般到美国留学都能找到奖学金或各种财政资助,从这个角度上说,留学的费用不完全是从中国带出去的。英国的高校经费有限,因为大学适龄人口有限,它把吸引留学生当作补充高教经费不足的一个途径,很多学校每年都到中国、东南亚一带吸引生源,每年的教育展,英国学校是非常卖力的。法国情况又不一样,法国的高等学校大多免费或交费很少,基本不以此为产业,第一位的考虑是扩大法国文化和国际声望。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近几年兴起的吸收留学生的国家,它们完全从经济角度发展留学服务,这一块已占到它们国家对外贸易服务的第三四位,国家也明显地积极支持,从政府到学校,都在全面推进这一产业。
每年都有许多教育展在中国举办,说明中国这个大市场是被许多国家看好的。中国出去留学的人越来越多,留学者也呈低龄化趋势。这一是说明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缺乏,满足不了一部分人对好的教育资源的需求;二是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条件支持这笔费用的家庭和个人越来越多。有需要,有条件,留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足为怪。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公费留学的比较多。随着经济发展,现在每年出国留学的约有25000人,其中公费生仅有三四千人,自费出国占有绝对优势。现在有一种算法,每年自费出国有多少外汇流失。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全面,也不好一概而论,一些统计也不是很科学,到现在还没有一个非常严谨的数字,只有个案而没有总体数字。
中国的市场只能越发展越大,不过与此同时,学成回国的人也越来越多。此前,韩国及我国港台地区都经历了这个变化,对此不必太紧张。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教育发展得越来越好,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来中国留学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目光应该放长远些。
新西兰把留学当成产业的一部分,签证相对容易,虽然单纯从教育来说,英国的教育质量比较高,但学费太贵,一些家庭心有余而力不足。新西兰的治安条件又比美国好些,所以一些家长就把新西兰作为留学目的国。语言学校是私立性质的,从本质上说,跟一个企业一样,它的倒闭也无需大惊小怪,我相信新西兰政府也会不断完善措施,保护来本国留学的各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