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北京造

作者:程磊

(文 / 程磊)

奔驰北京造0

2002年6月7日,在北京国际汽车展上亮相的梅塞德斯-奔驰E240  

奔驰北京造1

戴-克董事长施伦普  

布局初定

进入9月,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克)的董事长施伦普肯定是最为忙碌的汽车公司的“一把手”。9月8日,他代表戴-克与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要把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带到中国,为发展中国汽车工业、支持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做出贡献。”撂下这段宣言之后,施伦普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法兰克福参加在那里举办的汽车博览会。

据介绍,戴-克与北汽控股公司合作项目的投资总额预计为10亿欧元(约90亿元人民币)。按照协议,奔驰轿车将在戴-克与北汽合资的北京吉普汽车公司里生产,产品为E级和C级轿车;中重型卡车将在北汽控股旗下的上市公司北汽福田公司生产。根据戴-克计划,奔驰轿车年产量为2万至3万辆,批量生产时间是2006年或2007年,为了做好奔驰轿车的本地化,北京吉普将在工厂外再寻找一块新场地生产国产奔驰,地点初步定在亦庄。

E级车直接竞争对手是宝马。9月8日,华晨中国(1114,HK)跌1.0%至2.525港币。

奔驰公司中国总裁麦基乐向记者描述了他眼中的中国汽车市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现已跻身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紧随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去年中国的轿车销售增长55%,销量首次超过100万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2005年前中国市场轿车的销量可能超过350万辆,这一规模将超过德国。”

对于人们普遍关心的生产轿车后北京吉普是否会放弃现有的SUV车型的问题,施伦普说:“北京吉普今后还将继续生产JEEP和三菱的SUV车型,而且会不断有新的SUV车型拿到中国生产。”施伦普甚至表示,戴-克与北京的合作可以帮助北京汽车进入中国汽车工业的最前列。

再加上去年与福建汽车签订的合资协议,至此,戴-克一举确定了在中国布局:奔驰轿车在北京吉普生产,中重型卡车在北汽福田生产,商用车在福建汽车生产。20年前就进入中国却屡尝苦果的戴-克公司正在努力摆脱失意者的形象。

为什么会是北京?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戴-克先把旗下的三菱SUV引进到北京吉普,但是是否把奔驰放在北京生产曾犹豫不决。

北京汽车控股公司、福建汽车集团、广州汽车集团曾先后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奔驰的热情,最终福建汽车集团与戴-克谈定商用车的合作。而业界曾就奔驰到底落户北京还是广州猜测许久。

其实在去年6月,戴-克在与北汽续签为期30年的合作协议时就已经表明了态度。据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贾新光介绍:“中国入世是当时中外双方续约的关键性原因。戴-克虽然是世界头几号大汽车公司,但它在过去十几年里在中国的投资明显落后,除北京吉普外,它没有任何阵地。因此,放弃北京吉普就等于丧失在中国的一切机会。中方股东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也对北京吉普公司难割难舍,非常希望北京吉普成为摇钱树。”

“戴-克集团参股北京吉普后,最大的举动莫过于今年上半年引入三菱品牌,在北京吉普生产帕杰罗sport。三菱是戴-克控股的公司,而奔驰则是戴-克更为亲密的全资子公司,因此套用三菱的操作模式,直接将奔驰产品引入到北京吉普的生产线上,对于戴-克而言不仅可行,而且还应该会简化合作审批流程,并可能减少投资的数额和风险。”

著名分析师钟师认为,“北京的基地跟戴-克集团有很深的血缘,不管是近血缘、远血缘。北京吉普现在变成戴-克的直系,里面又有三菱的合作伙伴出现,三菱又是奔驰局部控股的企业,整合起来相对来说比较方便一点。而北京的商务、公务车可能又是最强的。再考虑到整个零部件和人才配套的工业基础问题,为什么美国没有汽车厂到华盛顿设厂,基础工业不行,所以还要看配套,还有物流的问题。北京靠近天津。可能惟一的问题是零部件配套比较伤脑筋。另外,也不能说是奔驰挑上北京,政府有一个通盘考虑。比如上海的合作伙伴已经够多,锦上添花不需要了。北京会把整个产业带起来。”

都有哪些国产“大奔”?

作为戴姆勒-克莱斯勒的一个全资子公司,梅塞德斯-奔驰旗下包括奔驰S级、E级、C级、M级、A级等系列车型,还有CLK双门车和敞蓬跑车、SL、SLK跑车等跑车系列。

2003年3月18日,随着一辆银白闪亮的C 200 KOMPRESSOR在斯图加特下线,奔驰C级车的产量刷新了梅塞德斯-奔驰轿车单一系列的最高生产记录,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共制造了100万辆轿车、旅行车及运动型轿跑车。

C级车是奔驰房车中的经济型车种,于1993年开始推出。2002年6月,C级系列在Euro NCAP(欧洲新车评估程序)中获得了最高等级的评价——五星荣誉。

E级车是奔驰房车系列中较高级的车种,定位为商务行政人员。多年来,这个车型有过很多不断的改进。去年,经过48个月的开发和20亿欧元的投资,新款梅塞德斯-奔驰E级车经过众多技术创新后亮相。在奔驰的型谱中,用“中坚力量”来形容E 级车的地位一点也不夸张,每年都有20多万辆奔驰E级下线。有人统计过,全球每4辆中高级轿车中就有一辆是奔驰E级,E级车在此级别车的市场上占有平均24%的市场份额。在有些地区,它的市场份额甚至达到了40%。新款E级车超越了曾经创造平均每年销售超过20000辆记录的原有车款,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经典豪华车。自1995年以来,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大约已经生产了140万辆E级车。

凯迪拉克也要中国造?

奔驰北京造2

通用公司的凯迪拉克SUV车型  

同为豪华车的奥迪最早来到中国,然后是宝马,现在是奔驰,通用公司“眼馋”的同时也意识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给高档轿车带来的机遇。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凯迪拉克品牌全球推广总裁John Howell表示:“中国汽车消费爆炸性增长和高档汽车消费的巨大潜力,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通用公司明年将在上海通用生产凯迪拉克CTS轿车和SRX中型SUV,2005年将生产新一代凯迪拉克Seville,又名凯迪拉克STS。”John Howell介绍说,“开始时候,凯迪拉克在中国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半散件组装。通用公司从美国进口一些几乎加工好的凯迪拉克和一些零部件到上海,最终在上海通用完成凯迪拉克的生产。这样做,通用可以避免整车进口带来的高关税,同时可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加入到中国高档轿车市场的竞争中来,而且不用投入成本高昂的加工和冲压装备。”

目前,少量的DeVille正在中国市场上试销售。通用公司透露,他们将在投产后进一步加强凯迪拉克的本土化,前提是零部件采购系统逐渐成熟,另外,增加合资工厂的产能和加工能力。

届时,中国制造的凯迪拉克将在凯迪拉克的专卖店里销售。为此,通用首先将在中国建立四五个专卖店,这些专卖店将在明年春季正式营业。John Howell表示,今后两年的时间里,凯迪拉克在中国的销量至少将达几千辆。

戴姆勒-克莱斯勒在中国

现在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共有365600名员工,业务拓展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轿车品牌包括迈巴赫、梅塞德斯-奔驰、克莱斯勒、吉普(Jeep)、道奇和smart。商用车品牌除了梅塞德斯-奔驰之外还有福莱纳、Sterling、ThomasBuilt、O-rion等。另外,戴-克还通过它的金融业务分部戴姆勒-克莱斯勒服务集团提供金融及其他相关服务。2002年戴-克年收入达到1496亿欧元(1568亿美元)。

早在20世纪30年代,戴姆勒-克莱斯勒就开始发展中国业务,建立办事机构、销售网络。2001年成立了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业务活动包括进一步加强梅塞德斯-奔驰轿车、面包车和卡车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同时支持现有的合资企业项目。梅塞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6年,是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全资子公司,总部设在中国香港,销售和推广从轿车到跑车及其他车型在内的汽车产品。

戴-克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供应商,ACTROS和ATEGO是两款非常成功而且用途极广的卡车。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这两种车投入到中国西部塔克拉玛干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工作以及其他基础建设行业,此外,1000多辆全地域乌尼莫克(UMMOG)特种车也相继销往中国,派上用场。

亚星-奔驰有限公司是戴-克和江苏亚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组建的合资企业,在扬州生产梅塞德斯-奔驰和亚星两种品牌的全系列城市和城际客车及客车底盘。根据合资双方和扬州市政府于2002年签订的新合作协议,8米以上的豪华城际客车将全部是梅塞德斯-奔驰品牌。而在亚星品牌的产品中将应用更多的梅塞德斯-奔驰的工艺和零部件。

戴-克集团旗下的SETRA品牌则填补了中国豪华大轿车市场的空白。2001年底,安徽省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戴-克旗下的EVOBUS有限公司在合肥签署了一项许可证合作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将在未来10年中以全散件组装形式生产1500辆SetraS315HD 型大型豪华旅游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