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极游“上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邱海旭)
国内首个南极游旅游团即将组团,这是上海媒体近日热炒的话题。对于提供这项服务的景鸿因私出入境服务公司来说,开辟南极游线路颇有“吃螃蟹”的意味。尽管出国游对于中国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南极在普通人印象里,仍是个遥不可及的化外之地。
景鸿公司南极游项目预定于明年1月份发团,具体旅行线路是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经德国法兰克福飞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在阿根廷逗留三天,行程里还包括游览最接近南极大陆的人类居住地火地岛。
“我们这次组团的性质是商务旅游,而不是普通的出国游。”接受记者采访时,景鸿因私出入境服务公司南极游项目负责人吴先生一再向记者强调。以商务旅游形式组团最关键原因是签证问题,南极没有国界,前去旅游不需签证,但可能途经的智利、阿根廷、美国等国家都不属于中国公民出境游的目的地国家,眼下无法办理旅游签证。吴先生说,南极游的内涵比一般旅游要丰富,除了观赏南极独特的自然、生物景观,体味日常稀缺的探险滋味,商务考察也是行程中的一个重要目的。
“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华裔人口不少,但对中国企业界来说仍是个比较陌生的区域,这次组织商业旅游团赴南极,团员们可以顺便考察阿根廷的人文经济情况,尤其在小商品、餐饮领域,可能会存在不少商机。”吴说。景鸿公司为南极游项目初步定的团费为每人6万元人民币,对于一个掏出6万元消费两星期行程的人来说,见识南极的奇异风光无疑是主要目的。根据行程安排,团员们将在阿根廷南端小城乌斯怀亚登上“马可波罗号”豪华邮轮,开始真正的南极之旅。在平均气温0℃以下的严寒中,“马可波罗号”将穿过德雷克海峡,抵达南极半岛;然后沿着勒美尔海峡到达英国前科考基地洛克鲁瓦港,参观当地建立的南极科考史小型博物馆,途中将经过南极企鹅最大的聚居地之一月芽岛。
“在南极,团员们每天都将住在船上。”吴说,“每天将有4~5个小时的时间登陆游玩。”据吴介绍,在洛克鲁瓦港,还有邮局和小卖部,游客可以在那里向国内亲友寄送明信片。
据透露自从“南极游”计划发布以来,景鸿公司每天都接到不少咨询电话,显然这个项目有构成“卖点”的充足理由,但令记者感到诧异的是,对南极游项目能否最终成行,吴的话语里始终留有余地。“南极游和其他地区旅游的最大区别是途中不可知因素较多,例如万一天气变化导致邮轮被浮冰围困,团员们就将被迫在船上多呆很长时间,这种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与中国人的旅游习惯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们现在并不指望会有很多人报名。”
按照吴的说法,如果届时报名人数不到10人,那么肯定不能发团,实际上,景鸿公司将发团时间定在1月上旬,而且计划1年只发一次,也是充分考虑到天气因素,这段时间南极没有黑夜,同时气候状况也最为适宜。
对国外旅行者而言,南极早已不是“旅游禁地”,目前每年踏上南极大陆的游客已达数万人,以至于联合国环境署不得不发出警告,称南极洲环境正在遭受旅游业威胁。
据了解,我国《国家南极活动管理条例》正在抓紧制定中,今年年底前有望完成《条例》的立法起草工作,该条例一旦获得批准,就可以使我国的南极考察和旅游活动步入法制管理轨道。
实际上,在1997、1998、1999年连续三年举办的“南极科普考察团”已经有一定的旅游性质,团员中包括一些对南极考察提供赞助的企业家和对南极感兴趣的科研人员,考察团成员每人需缴纳8万元人民币费用,行进线路与这次景鸿公司安排的线路一样,从阿根廷乌斯怀亚乘坐游轮赴南极。不过“南极科普考察团”后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停办。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香港地区一些旅行社争相推出南极游项目,结果极受欢迎,据说达到“团团爆满”的程度。记者查询中国台湾地区旅行社推出的南极游项目发现,其安排的日程和路线大多与景鸿公司的路线相同,收费平均在28万新台币左右,约合人民币7万多元。据了解,世界各地的旅行社大多与阿根廷或智利当地的旅行社合作开发南极旅游,因此安排的路线自然比较重合。
如此密集的游客数量集中在相对固定的游览路线上,会不会对南极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对此,曾亲自参加过南极考察的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说:“南极旅游的行程时间较长,费用昂贵,同时适合旅游的夏季仅有短短一两个月,因此真正能去的人不会很多,只要加以适当控制,南极的自然环境是不会被破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