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万枚毒气武器的中国安全

作者:金焱

三联生活周刊:1999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销毁在中国遗弃的毒气武器的备忘录,现在4年已经过去了,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岩池正幸:备忘录签署后,中日双方一直保持密切的磋商,频率几乎是每个月两次,我们感到的主要问题有三方面,一是采用什么样的技术,二是在什么地方处理,三是依据什么标准能不破坏环境。

三联生活周刊:也就是说实质性的销毁工作还没开始?

岩池正幸:从长远的计划看4年不算长,处理遗留的化学武器工作过去没有经验,不能操之过急。这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中日双方都希望把最先进最优秀的技术应用于这方面,它比常人理解要难得多。实际上处理遗弃毒气武器的进展比预想的要快。

三联生活周刊:遇到的主要是经济问题还是技术问题?

岩池正幸:有些报道说是因为钱的问题进展缓慢,实际上不是。日本在这项工作上准备了大量资金,我们政府的预算去年和今年差不多,是20亿人民币左右,用于技术方面的占大头,此外好多方面的挖掘工作也有一定比例。

三联生活周刊:技术方面的解决之道是什么?

岩池正幸:处理一枚毒气弹是简单的,对几十万枚连续高效稳定地处理则需要一个好的机制。技术上包括三方面:烧毁的技术——用石油天然气将有毒气体及外面的铁桶铁皮一起烧掉;还有中和技术及用微生物分解。在这三方面工作之前,要先把化学武器拆解,办法可以是使化学武器在低温状态下分解,这样毒气不散发;再有用高压水枪对武器进行切割;或利用防爆罐,利用爆炸在里面分解,这要根据不同的化学武器选择不同的技术。现在我们还在做很多实验,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因为处理的化学武器量非常庞大,技术要求很高,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更重要。这些技术开发有一定难度,日本政府已经委托日本化工生产研究方面的尖端企业去开发研究,并向这方面技术比较成熟的美国等先进国家学习。从备忘录签署后我们一直在考虑选址问题,同时我们正同中国的环保总局进行动物方面的实验以确保环境安全。

三联生活周刊:今年是否有具体的时间表?

岩池正幸:大体的技术问题中日双方已经在4月份达成共识,下一步要磋商的是设备问题。双方确定了今后的日程:本年度内要确定处理场所,建设相关设施。在哈尔巴岭建处理设施的同时要开始挖掘工作,并对挖掘出来的遗留化学武器进行销毁。

三联生活周刊:为世界所关注的哈尔巴岭因为大量的日遗毒弹被称为死亡山谷,为什么日本政府选择哈尔巴岭?

岩池正幸: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处理遗留化学武器一度成为问题,中国方面提供的200万枚的证据何在我不清楚,日本方面能够确认的是70万枚,主要分布在哈尔巴岭。其中我们用金属探测器探到60多万枚,其他地方10多万枚。此外,在南京我们发现较多的是催泪弹,有大约3万多枚,在其他地方也发现了催泪弹,催泪弹的运输过程比较安全。而在哈尔巴岭发现的主要是作为炮弹的毒气弹,运输会非常危险。所以我们的基本方针是把在全国的遗留化学武器全部拿到哈尔巴岭销毁。

三联生活周刊:依现在进度,到条约规定的2007年最后期限,能销毁完所有的遗留化学武器吗?

岩池正幸:中日双方的基本立场是这项工作做到2007年,同时双方认可的期限是延长5年到2012年,现在再延长5年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目前双方的合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这一点决定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