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峰地震与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作者:巫昂(文 / 巫昂)
8月16日,内蒙古赤峰地震已有100多人伤亡,震区房屋倒塌严重。图为灾民在倒塌的房屋前清理家具
现场
8月16日18时58分,内蒙古赤峰市辖下的巴林左旗跟阿鲁科尔沁旗之间,发生5.9级地震。次日9时,国家地震局17人专家组到达巴林左旗政府所在地的林东镇,他们与随后赶到的内蒙古地震局、哈尔滨工程力学研究所与辽宁地震局等其他专家合作做震后灾情趋势判断,收集灾情信息报告给国务院,并对灾情做损失评估。
“我们感觉这次地震不太像是5.9级地震所能带来的损失,感觉要重。”国家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应急管理处处长、高级工程师苗崇刚是现场工作小组的副组长,他告诉记者,“大概有几个原因,其中之一是当地建筑物的设防烈度,基本上都是低于6度的,跟不设防差不多。这大概因为当地700年没有地震,在地震区划图中就归入了不活跃地区。当地有几个水库,最大的一个储水量为7000万立方米,都是1954到1970年间修建的,属大干快上土法建造的,我们看来都属于病险库,应该进行抗震加固。”
在赤峰地震的前两天,河北境内紧挨北京的怀涞县地震台,观测到了地球物理数据有异常,发现异常后的次日,国家地震局专门派震情跟踪小组过去了解情况,因为怕干扰或机器异常引起的。苗崇刚说:“但无法知道发生异常的确切地点,他们星期五去的,星期六就地震了。”
据苗崇刚提供的数字,巴林左旗的人口有37.4万,阿鲁科尔沁旗则有29.7万,是个以牧为主的农林区,真正受灾人口在45万人左右(多数媒体的报道为60万)。震后不久,各媒体就报告该地震的损失近14亿。事实上,依照国家规定,仅有由国家地震局主持的该次灾害损失评估报告会,才有权公布某次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这个报告会在8月25日上午召开。苗崇刚说:“目前所知,内蒙古地震局和国家地震局联合现场工作队的损失评估工作在地震后三天内就完成了,赤峰地震的损失评估在一亿多一点。”
方法
救灾与损失评估是地震后同时进行的两项重要工作。图为受灾群众领取救济物品
苗崇刚告诉记者:“中国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从1989年开始的。当时,在大同阳高发生了6.1级地震,在向世界银行申请赈灾贷款时,后者表示,当地政府提出的数字,我们不认可。由此,才由有中立性质的国家地震局出面做评估。因为地震局不发放贷款,不涉及利益,又有评估能力。”
在进行灾害评估前,他们通常先划出灾区范围,通过大量的抽样调查进行灾评,不同级别的地震,抽样的数量不同,赤峰地震区,被三等分为三个评估区,每一个区域抽取不同的烈度点,共有118个点,通常为一个自然村,其中位于震中的极震区抽取的样要多一些。
“这是一件非常繁琐的工作。”苗崇刚说,“我们通常以砖结构房屋为基础,根据不同烈度区房屋破坏比率,及房屋的不同破坏等级划分成一定的灾害矩阵。通常而言,九度区的房屋破坏率为90%,八度区为70%,以此类推。根据震级划分可能的烈度圈,并收集当地人口与房屋建筑的数据,就可以进行灾害预算。”
房屋的建筑结构类型不同,比如砖混结构与框架结构,其抗震指数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一个自然村,他们每一栋都要查看,而城市内的房屋密集,通常采取抽街区的形式进行,对巴林左旗政府所在地林东镇和阿鲁科尔沁旗政府所在地天山镇,另外采取了城市评估区的评估方法。在此之前,要从当地政府那里,把所有建筑面积总和拿到手,并结合楼房造价,通常自建房会问当地百姓,公共建筑可以问政府。由此,每一个评估区的某一结构类型房屋的损失数字是由如下公式得到的:房屋单价×这一结构的房屋总量×破坏比×损失比,赤峰地震分为五个评估区,含三个农村评估区与两个城市评估区,房屋损失包括两部分,一是房屋本身的造价,另一部分是房屋内财产的损失。
损失评估的第二大块是针对生命线工程系统,比如水利、电力、电信与交通,赤峰地震中水没断,因变压器损坏引起了断电。第三块则是企业损失的计算,企业通常是一个一个算的,以厂房为主,设备为辅,赤峰地震中受损企业据评估有3000多万元的损失。人员伤害不计算入直接经济损失。救灾投入费用通常也算是,但不是主要的。
有关评估权
这种评估方法使用的初衷就是为了避免虚报,基础数据所采纳的单位越小,数字就越精确,最初的时候以乡为抽样单位,现在赤峰地震则以村为单位。
“在地震灾害评估中,与当地政府的合作至关重要。”苗崇刚说,“我们在长期经验中,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方式,那就是在进行评估过程中,始终会同当地政府有关人员,共同进行。地震局工程结构专家的在场,可以测出哪些房子不能要了,哪些整体承重结构没有损坏,属于可修,而可修与重置的造价是完全不同的。而基础数字还是来自当地政府,要核实户均面积、每户人口及其他经济数据。生命线工程的损失状况则分行业调查,比如水利设施找水利局,交通找交通局,企业找经贸委等。地震灾害是国内率先有一整套评估方法与工作程序的,而其他灾害,由于缺乏这些做法,往往容易在损失数字上报中,层层加码,导致数字的失实。”
损失报告出来,基本上由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拨款,给予一定补给,但重建工作仍然非常漫长艰巨。尽管如此,由谁出面评估,仍然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不同部门的评估往往有非常不一样的损失数字。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往往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当地政府报出了一个很大的数字,而地震局评估出一个相对很小的损失数字,双方往往会为此打架。”
在地震局被国家指定为惟一进行评估的部门之前,建设部、水利部等相关部门也曾经参与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抗震防灾处副处长贾抒告诉记者:“我们这个部门目前只做震害调查,包括破坏原因与破坏程度的调查,但具体统计我们不做,也不对外发布评估结果。建设部对建筑物的修建有一个标准规范,经过正规设计的建筑物都必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进行设防,我们要了解的是破坏的程度是否在标准之内,如发生不应有的破坏,则要调查其原因,是工程质量还是材料应用的问题。有时候,则要修改标准本身,比如在日本大地震中,就发现标准规范有不足。”
这套系统与美国相比,评估方式基本一致,而日本等国是采取统计上报的方式,但其数字较为准确,因为那不是为了获得上面的救助。地震灾害的救助,在日本是通过财险与基金救助的,而国内的地震保险基本上已经停办。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财产保险部总经理助理赵勃告诉记者:“一开始我们对地震保险的赔付金额没有限制,保险公司所负担的风险太大,企业的地震保险在1996年以后基本停办了,家财还做一点,现在做的地震保险主要是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项目,通常赔的也很少。商业保险在地震这一灾害中的力量是微弱的,美国旧金山地震中,有大量的保险公司因赔付而破产,在日本阪神地震中也是如此,虽然它们是由国家支持的保险公司来做的。”
巴楚与大姚地震评估
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云南大姚6.2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据民政部救灾处罗敬军提供的数字,2002年中国境内的地震灾害尽管发生的次数与常年接近(为29次,其中大陆地区9次,成灾地震5次)。大陆地震在经历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呈现明显的低频度和低强度,除2002年6月29日吉林汪清发生7.2级深震外,没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年内造成损失较大地震成灾事件有甘肃玉门5.9级地震和新疆乌恰5.7级地震。全年共有1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人,重伤357人,直接经济损失1.47亿元。与全年因各种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1717亿元相比,是一个小数。但2003年的地震损失数字,仅新疆巴楚地震就有13.7亿元的损失,云南大姚6.2级地震的损失则为5.9亿元,已经大大超过了去年的数字。
记者得到的另一份资料为《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汇编(1990~1995)》,1990年到1992年的评估报告都是全国范围内年度报告,每年仅有两页。1993年之后,才分列为每次地震一份报告,但每一份报告的长度也就在一到五页之间,仍然十分简略。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局组成的联合现场工作队,于2003年3月13日公布的《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长达25页,单独成册,这是24人工作组野外考察7天的结果,在地震所涉的3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抽样85个进行灾评,报告的最终结论是:“极灾区烈度为Ⅸ度,灾区面积为21498平方公里,地震造成268人死亡,4853人受伤,其中重伤2058人。由于房屋破坏造成室外避难人数为205079人,49656户,地震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7130.57万元。其中喀什地区直接经济损失127882.41万元,克孜勒苏柯尔孜自治区周阿图什市直接经济损失2538.82万元,兵团农三师直接经济损失6709.34万元。属严重破坏性地震。”
处在核心位置的第一评估区为极灾区,基本上位于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境内,方圆540平方公里,该区的民房、学校和卫生院等公共建筑基本全部毁坏,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90%,供水电力等设施破坏严重。其他两评估区的损失状况依次而轻。灾区内有三个国家级贫困县,三个自治区级贫困县,而农村民房中的95%都是当地特有的土疙瘩房与一般土木结构房屋,这类房屋是灾区抗震性最差的一类。学校、卫生院与乡镇、部分村政府的办公用房多为砖木结构,这类房屋大多也没有经过抗震设防,砌墙用的灰浆又几乎都用当地河砂,含泥量高,水泥含量少,因此在震区破坏程度相当高。而伽师县东部的重灾区在以往灾后重建中新建大量木板房,经受住了本次地震的考验,在地震中破坏很少。此外,经过正规设计与施工的设防砖混结构基本没有破坏,而施工质量差的在极灾区破坏严重。评估区建筑物每平方米造价分别为:砖混800元、砖木400元,土木250元,房屋震害直接损失是损失中的大头,达到10亿元,而民房室内财产以平均每户损失2000元计算,功用房屋毁坏面积按每平方米50元计算,室内财产损失为2534.73万元。
发生于2003年7月21日的云南大姚6.2级地震的灾害损失评估报告,在地震后的7月29日公布,有10个调查小组,对116个居民点进行抽样调查。这次地震造成16人死亡,伤587人。评估报告显示总损失为5.919亿元。因为这次地震灾区主要为山区,居民点较为分散,乡村公路路基开裂,灾情调查困难,故取修正系数1.1,评估区内房屋损失值为4.286亿元,而生命线系统损失为7724.7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