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酷暑后遗症”

作者:曾焱

(文 / 曾焱)

法国的“酷暑后遗症”0

从8月10日到20日,神父变成了巴黎大区最忙乱的人。爱松省(ESSONE)的雷巴勒神父告诉记者说:“这10天里我已经主持了10场葬礼,真是超负荷工作。”在平常,他们一周只用两天时间来处理这种事务,但突如其来的酷暑改变了一切。8月21日,法国各大报刊都援用了殡葬总公司PFG估算的一个数字:全法国在8月头三个星期约有13000人因热浪袭击而病死,比往年同期增加了10000人,死亡率上扬37%。在巴黎大区更是高达49%,15日后已经是每天死去120个人的速度,其中82%是75岁以上的老人。尽管很多人对此数字觉得“震惊和难以接受”,但法国卫生部的官员并未能提出反对意见。

8月以来,欧洲各国都在热浪的炙烤之下,为什么都没有出现法国这么多的死亡人数?因此而来的法国媒体大讨论基本都倾向于批评卫生管理部门官僚主义,对高温危害估计失误而延误了采取紧急措施的时间。法国《世界报》在它的8月“10天酷暑调查报道”中,一一回顾了悲剧的每一步。

8月1日,当国家气象中心预报一场罕见的酷暑即将冲击法国时,法国卫生部没有做出任何表示。直到8月8日,其属下的卫生总局才发布公告,简单说明“热浪可能会对公众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但没有提供详细的科学分析和建议。电话求助专线的设立则拖延到8月11日,当天,尚在外省别墅里度假的卫生部长马特伊(Jean-Francois Mattei)通过法国电视一台发表了镇定自若、不带任何警示性的讲话。因为头天晚上他接到卫生总局的报告上说,“情况已经得到控制”。公众现在认为这些都是不可原谅的忽略,并将之与1995年7月美国芝加哥的酷暑悲剧相比较——当时芝加哥4天内有726人死于和热有关的疾病,而法国却在有此先例的情况下未予重视,以至重演悲剧。8月18日,卫生总局局长阿本哈伊姆引咎辞职,但事后他在接受《世界报》记者专访时,委婉驳回了部长对他的指责:马特伊曾向媒体解释说,卫生部没有及时反应,是因为卫生总局和国家公共卫生监测所没有及时向他通报实际情况。

更不幸的是,这场没有先例的卫生系统大震荡恰好撞上了法国人雷打不动的的夏日长假。整个8月,两轮热浪使急救工作量超出正常情况10%以上,而巴黎地区的公共医疗援助系统(AP-HP)却因为长假早已关闭了20%、约4800个床位。它的17000名护士和6000名医生中有50%的人也正离岗休假。当病人源源不断时,很多医院走廊里都塞满了人,AP-HP的负责人被逼得直接拨通总理办公室的电话,要求军队医院支援床位,他事后对《观点》杂志的记者说:“大厅里已经人满为患,病人还在不断到来,我当时想:真是难以置信,我该怎么办?”医疗急救中心的佩鲁克斯医生告诉记者内情:急救床位不够的问题其实由来已久,只是被这次酷暑毫无保留地暴露了。8月13日,法国政府的公共服务部门出台了一个“白色计划”,准备增加急救床位和医疗人员,作为对失误的补救。8月19日,卫生部长马特伊声明决定设立一个“专家咨询与评估小组”,对由高温天气引起的这场医疗危机作研究分析,要求4名专家在8月底提交初步分析结果,阐述这场医疗及社会福利领域危机的真实情况。专家小组还将起草一份报告,“评估这次危机中各决策中心的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的运行情况及其可靠性”。

从8月22日开始,一度持续在40℃上下的最高温度已经回落至24~27℃,法国人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但是,“酷暑后遗症”却留在了法国政坛。在野党派和国家议会里的非右派议员继续讨论政府在这次危机中的过失,要求卫生部长马特伊为自己对民众缺少应有的“同情心”引咎辞职,同时要求8月20日刚从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度完假回到巴黎的总统希拉克解释在危机时期的“沉默”。不过据CSA机构最新的民意调查报告,51(的法国人仍然宁愿把这场危机归结于“天灾”而非人祸。

资讯

世界第一的法国卫生体系

3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争取一个更为优良的卫生体系》,首次将191个成员国的卫生体系做了排名。排列前10位的国家是:法国、意大利、圣马力诺、安道尔、马耳他、新加坡、西班牙、阿曼、奥地利、日本。美国排在第37位,俄罗斯为第130位,中国为第144位,最末是塞拉利昂。评估标准有5项:居民总的健康水平,居民中的健康差异,居民对卫生体系的满意程度,卫生系统的分布以及各阶层居民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1986年法国发生的输血污染事件是其卫生体系的重大转折,该事件致使成百上千人感染艾滋病,不仅将那届政府总理和两位高官送上法庭,而且还使医学卫生界备受社会质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和科学界此后携手完善了公共健康与安全方面的防范体系。

1995年,法国政府通过了《环境法》,这被认为是其“预防原则”确立的标志。1998年法国再次立法强调:在面对公共卫生危机时,允许动用广播和电视来向公众传达建议。

法国卫生体系的机构设置曾被不少国家仿效,其主要组成如下:

1.国家卫生安全委员会(CNSS):其主要职能是对可能威胁公众健康的事情进行分析,协调国家公共卫生监测所和其它专业机构的活动,并定期向政府总理汇报。目前,法国政府正考虑对CNSS进行改革,除卫生部以外,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部、农业部和工业部将加入。2.国家公共卫生监测所(IVS):卫生部直属机构,于1998年成立。主要任务是密切跟踪国民健康状况,发现、监测、分析、调查一切可能对公共健康造成危害的疾病或威胁。3.法国环境安全署(AFSSE):该署具体任务是收集和整理有关生活质量方面的危险和风险的科学信息,向政府部门提出克服这些危险的措施建议,向大众通报环境质量与人体健康有关的信息。4.环境预防与防范委员会。5.重大自然灾害预防部际委员会(CIPRNM)。6.法国食品卫生安全署(AFSSA)。7.法国健康产品卫生安全署(AFSSAPS)。8.全国艾滋病研究署(ANRS)。9.核安全防护研究所(IPSN)。

在8月的这场危机中,这一体系凸显了三大失误,受到媒体和公众批评,也被卫生部门自己反省并考虑弥补:1995和1998年的立法没有得到卫生部官员重视,导致“预防原则”基本失效;IVS机构信息传递不及时,警示功能丧失;部门管理权力过于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