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画展:不止是动漫迷节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于)

动漫画展:不止是动漫迷节日0

《仙境传说》男法师造型

《最终幻想X-2》游戏上市不久,角色扮演就出现在日本街头

《仙境传说》女法师造型,左边图形为游戏中人物造型  

动漫画展:不止是动漫迷节日2

台湾漫画家孙家裕现在签名售书 

动漫画展:不止是动漫迷节日3 

韩国漫画家赵宽济  

动漫画展:不止是动漫迷节日4

在这个热闹的动漫画展上吸引你的不仅仅是一幅幅漫画作品、卡通形象,cosplay的酷造型,还有一张张开心的笑脸  

5年前,《卡通王》杂志社第一届上海动画漫画展在上海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这是国内最早一次动漫画展览。参加的人太多了,连电梯都被迫关闭,活动中心外的马路也挤满了人。最后一天,5元的门票被黄牛炒到120元。今年,单是上海就有4个与动漫有关的大型活动。8月2日至17日在东方明珠进行的“2003上海国际城市动漫画展”号称是中国同类展览中规模最大的。之前或者之后,还有2003年1月21日广东的“第五季冬日动漫巡回展”,活动巡回到深圳、北京、成都、西安、郑州、长沙、武汉、南京等城市;3月15~16日“重庆春季动漫展COSPLAY秀”;6月~7月青岛的“2003首届青岛动漫艺术展览会”;8月1日~3日在广州举办的YACA动漫拉阔展。10月1日已经持续了五届的“上海动画漫画展览会”也将在东方明珠开幕。

进入东方明珠下的上海国际新闻中心,看到的是人气。大师签名台前排了很长的队,号称有3万册原版动画的借阅室里坐着各种年龄的读者,各个摊位前都挤着人。据主办此次动漫画展的上海雅林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董事丁峰说,第一天来了约1.5万人。对于第一次参加动漫展的人来说,有很多新奇之处。除看到人群中走动的cosplayer(cosplay玩家)外,还可以看到诸如黄玉郎、几米、游素兰等台湾、香港地区漫画家的作品,以及日本、韩国的漫画作品。花5元钱可以看一整天动画片。但这次号称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动漫画展仍然暴露了高涨的人气背后动漫产业的疲弱。

疲弱的原因之一是漫画家创作环境并不乐观。记者采访时,漫画家白小锭忽然激动起来,他甚至说现在谁画漫画谁饿死。他后来觉得自己这话夸张了些,但中国大陆第一、二代新漫画家确实是比较穷的一个群体。韩国漫画界元老级人物赵宽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屡次提到跟他见过面的大陆新漫画家的辛苦。

所谓新漫画,发源于美国,兴盛于日本,与传统漫画不同的是,它受电影影响比较深,带有分镜头的感觉,甚至像一个画出来的分镜头剧本。中国大陆第一代新漫画家基本上都是受80年代进入中国的日本漫画影响,当时有一批诸如《画王》这样的杂志非常受欢迎,发行量有几十万份。当时市场上卖的多数是盗版书,书商也没有太大鉴赏力,只能根据日本的销售量决定进哪些作品,客观上把一批日本经典作品介绍到大陆。这些盗版书和盗版商后来被打击,但这一批漫画热潮在国内造就了第一批新漫画受众和新漫画作者,并证明了市场潜力。

嘉瑶1994年开始创作,1995年开始在《卡通王》发表作品,她的作品是半写实,偏唯美风格的。嘉瑶觉得现在画得好的人特别多,但画漫画最主要的是故事,一般读者读一页只需要不到一分钟时间,看的其实就是故事。这边画漫画的作者要一个人完成故事到绘画的过程,而在日本一部作品是由编辑和作者合作完成的。《卡通王》的编辑部主任赵静谊也认为,大陆漫画少的是好脚本,这与作者的年龄层有关。赵静谊说现在的漫画作者基本上都是大学生,他们有热情有时间,而且不计较偏低的报酬,但囿于生活经历不丰富,编出来的故事也单薄。

大陆漫画界的另一个问题是稿酬偏低,白小锭以前是画小人书的,80年代,画一本小人书1000多元钱稿费,现在还是这个价钱。相比港台地区或国外,大陆作者很少有机会出单行本,一方面是由于出版社出于经济效益考虑,更愿意引进作品;另一个则是作者水平的问题。他们多向杂志社投稿,稿费从四五十元一页到200元一页不等。一般来说从创作到拿到稿费需要三个月时间,有几本杂志社还比较稳定,其他的出一两本就倒了,稿费就算黄了。有人告诉记者说有漫画家买房子时,白小锭坚决不相信,说自己也买房子了,但绝对不是画漫画的钱。如果只靠画漫画,漫画家的生活水准跟普通蓝领工人没有什么差别。

《新民晚报》的记者朱光采访此次来上海的韩国漫画家时,问他们怎么才能成为一位漫画高手,李世贤指着自己眉毛上的一个大疤告诉她就是这样成为漫画家的——那个疤是被他老师用笔戳的。在日本和韩国,有在学校通过专业学习成为漫画家,也有很多人在师傅那里学5~7年后开始独立画漫画的。在日本,不知名的漫画家可以向很多杂志投稿,还有非常多的有奖金的比赛。知名漫画家则可以拥有自己的工作室,生活水准高于一般人很多。韩国的漫画家还告诉朱光,如果一个漫画家不与市场结合,只能叫画漫画的。而中国大陆作者最缺乏的就是商业化,很少有前期宣传,作品画出来后就算结束,几乎没有跟游戏和动画这样的边际产品结合起来。

相比之下,港台地区漫画家更会经营自己。黄玉郎的展位中除了他的作品外,摆放了很多制作精致的刀之类的小“武器”,都是他作品里的人物用过的,他现在的身份甚至更偏重商人。台湾的孙家裕把自己的芝麻狐画在纸上,拍成片子,做成各种玩偶,几乎每天亲临现场签名售书。以前在采访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学生时,他说他最大的愿望之一是有人cosplay他作品中的人物,其实这次动漫画展已经有人cosplay国内作者韩露的《浸食》,不过这样的还是少数,cosplay犹如风向标一样反映着大陆漫画家和动漫产业的处境。

日本人在动漫产业化方面已经非常发达。在日本,厂家的代言人有很多都是卡通形象。以《东京卡通百宝书》参加签售活动的Pinko说,很多日本企业之所以选择卡通形象,是因为它们没有年龄限制,可以与企业一同成长。其中有些形象就属于企业,不用支付高额形象代理费。这些卡通形象衍生出玩具和动画、漫画等产品。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在这方面的创造力,当我们眼里的熊猫不是坐着就是站着的时候,San-X公司让它趴着,懒洋洋的样子,这只趴趴熊令在疯狂的节奏中旋转的上班族非常羡慕。Pinko在她的书里介绍San-X 时说,这家公司专门经营自己创造出来的卡通形象,与日本170家家企业签有版权协议,海外也有160家。围绕着动漫,日本有一套完整的体制,足以最大限度开发其商业可能性,有出版社、游戏公司、玩具制造商、卡通经纪公司和联动商家。反观中国大陆,几乎没有类似的卡通形象出现,更不用提围绕着的商业活动了。

办展览活动也许是个赚钱的好主意,雅林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曾经是《卡通王》的合作伙伴,《卡通王》编辑部主任赵静谊说,如果不挣钱的话,为什么雅林要单独办呢?但如果国内动漫产业不发达,热闹的动漫迷不过是浮在别人的商业利润之上。

Cosplay,玩什么?

动漫画展:不止是动漫迷节日5

“上戏”的女学生(前)给自己取了一个日本名字“Hisame”,她与上海工技大学的“kuro”(后)在没有漫画、没有游戏的背景下,自己创作了“被束缚的精灵”原创形象。这两位打扮精致的“天使”浑身雪白,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动漫画展:不止是动漫迷节日6

在这个南瓜屋里,孩子们不会放过看动画片的机会  

在动漫展上,cosplayer(cosplay玩家)总是最受注目的一群人。他们看起来像另一个世界的人,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经常能看见衣着怪异的人,像穿越了一道门,刚刚从电子游戏、动漫画作品里和舞台上走下来

小葵回过头问记者:“你能不能看出来我拔了7颗牙?”她的下巴尖尖的,这就是拔完牙后的效果——两颊收缩,看起来像日本漫画里少女尖尖的脸型。她和她所属的社团zerofield被RO公司请来参加“2003上海国际城市动漫画展”,扮演RO推出的《仙境传说》中的角色,观众可以跟他们合影,然后通过柯达的数码技术立即输出照片。小葵他们的报酬是每个人800元,不包括车马费、饭费,她说做cosplay不可能挣钱。

在动漫展上,cosplayer(cosplay玩家)都有很强的自信心,跟收礼物一样接受周围人好奇的眼光。也有很强的表现欲,很少拒绝拍照的要求,而且很合作地给出到位的眼神和动作。《卡通王》编辑部主任赵静谊回忆说,他们刚开始办上海动画漫画展览会时,有些小孩子自发穿成动漫画角色的样子,她还有点看不惯,而现在cosplay 已经成为即将举办的第六届2003上海动画漫画展览会一项重要的内容。

广东、北京、上海和四川等地玩cosplay的人比较多,水平也比较高。一般来说,cosplay团体以社团或家族的形式出现,大的家族有几十个人,比如上海的cosplay王国家族,小的社团可能只有两三个人。除少数固定成员外,有兴趣的朋友也会参加某个社团的某次表演。记者采访的几个cosplay社团的成员参加cosplay的原因几乎都一样,比如说喜欢动漫,喜欢穿漂亮的衣服,通过cosplay放松自己。Zerofield今年3月份成立,但副社长绿飞雨两三年前就开始玩cosplay,她通过网络了解的cosplay,并认识了了其他cosplayer,慢慢形成了一个圈子,这个圈子里基本上都是学生。除了学习,cosplay活动占了绿飞雨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平时几百块的零用钱里固定有一笔是要花在这上头的。花费最大的是服装,这些衣服是送到街道裁缝店做的,两三百元一套,绿飞雨说她有10套左右。在上海,玩cosplay的人每个月都有或大或小的活动,但目前还没有机会进行全国性的交流。

对于这些玩cosplay的人来说,玩cosplay犹如对另外一个世界的体验,仿佛一时间真的成为动漫作品中自已喜欢的角色,绿飞雨对记者说这确实很上瘾。尽管他们也觉得cosplayer的思维会跟别的人不一样,比如偏浪漫,爱幻想,甚至很难进入其他的圈子,但cosplayer在他们眼里跟其他的娱乐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更健康和阳光一些,“总比泡吧和上网好多啦”。cosplay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社交方式,可以让青少年结交另外一个圈子的朋友,进入另一个世界。Cosplayer以十几二十岁的学生为主,他们中很多人的家长对他们玩cosplay 一般持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

会场上偶尔会出现一两组特别吸引人的cosplayer,上海戏剧学院的一位女学生打扮成天使的样子,浑身雪白,引得周围人纷纷驻足观看。但大多数cosplay的服装都比较粗糙简单。言瑟工作室的曹飞雪说,有时候对cosplay不了解的人会有误解,以为cosplay就穿得邋遢。除了服装外,cosplay 的表演多数水准不够。差不多每天晚上7点,东方明珠塔下都有一场cosplay比赛,那些孩子们都很热情,底下的观众也很热情配合,熟悉动漫的观众更是能一一叫出角色的名字。但表演者确实太没有经验,所以有些社团如果拥有专业表演院校的学生,就会很牛。除了没有经验,cosplayer由于年龄小,还有对日韩文化不加辨别地接受,使cosplay活动带有盲目性。开展时,有记者问几个cosplayer演的是什么,他们回答说“兄妹恋”。还有些cosplayer脖子上拴着链子,脸上画一个大洞。出奇的表演总是能吸引更多观众,但往往除表现cosplayer 热情之外,并不了解自己要扮演的角色。cosplay到底是为了玩什么,似乎还是个不很清楚的问题。

除表演外,还有一些社团并不停留在玩cosplay上。言瑟工作室的成员被一家公司请来为digiBOOK做宣传,扮演游素兰作品里的人物。这个工作室半年前成立,包括曹飞雪在内共有6个全职工作人员。她们的服装是动漫展最精致的。工作室也不单纯是做cosplay表演,还制作一些周边产品:服装、道具、饰品。一般做一套衣服要几百块钱,有些学生一下会定做好几套。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也到她们工作室定做cosplay 风格的服装,或者在化装舞会上穿,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收藏。大陆制作cosplay用品尚未像日本那样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但也有优势,就是价格。也有日本及港台地区的客人到言瑟定做服装,同样一套衣服在台湾可能需要3000元人民币,而大陆500元左右就可以搞定。cosplay用品加工也许是大陆ACG(anime、comic、game)行业里最先抬头的分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