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我能说不好听么?

作者:王小峰

(文 / 王小峰)

王磊,我能说不好听么?0

摇滚歌手——王磊  

记得在1994年,我听到了王磊的专辑《出门人》,当时感觉这个歌手很沧桑,他的音乐不像北京摇滚歌手那样很西化,骨子里总存有很民族的东西割舍不掉。后来,王磊在广州扎下了根,先后出了8张专辑。中国内地在90年代后,流行的和摇滚的加在一起,还是王磊出得最多。而且,他的每一张专辑在风格跨度上都很大,于是王磊成了广州摇滚的一面旗帜,也正因为如此,前段时间他不慎成为一个女人的绯闻男主角时才会被传得沸沸扬扬。可见王磊在广州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

但是出过8张唱片的人,仍然把势力范围局限在广东地区,是件很可惜的事情。仅在一个小圈子里成为众星捧月的主角还是不够,他完全有能力把影响扩大到长江甚至黄河以北地区。我一直不欣赏摇滚歌手为了音乐和艺术放弃市场,这是很虚伪的做法,我不相信一个歌手辛辛苦苦录完了唱片只想被几个圈中好友认可。其实他们比那些包装流行歌星还渴望被人认可,只是更多的时候他们希望能保持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表面上对商业嗤之以鼻,骨子里对商业充满渴望。

一个出版了8张唱片的人,各种风格都尝试到了,居然在商业上还是那么默默无闻。要么是王磊的音乐太另类、太极端,要么是他的音乐缺乏真正的可听性,要么就是他音乐上的天赋值得怀疑。于是在无法追求到更大成功时,只好去“追求”唱片的数量,其实这就是浪费自己的才华。

我不否认,王磊的音乐中富含文化特质,这是他与很多摇滚歌手所不同之处。但从他最初的《出门人》到现在的《美丽城》,王磊做出了八顿夹生饭,这也是我看到专栏作家任田在听到他的专辑《美丽城》后为什么顾左右而言他,因为她根本听不懂。为什么乐评人张晓舟在听他的专辑后故弄玄虚地玩弄起音乐名词和文学修辞,也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王磊在搞什么名堂。本来王磊的初衷是好的,但这些夹生饭让人难以下咽,里面所包含的文化也就不好吸收。把音乐做得让人听起来像生吞刺猬一样,那还不如不做。

中国人不论做什么音乐,都爱犯啰嗦的毛病。一个人说话啰嗦,会让人烦,而他啰嗦是因为怕人不明白,另一方面就是怕人说太简单,把音乐搞得复杂一点挺显本事。于是“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学院派的现代音乐家到更时髦的New Age音乐,从恶俗的流行歌曲到摇滚乐,无一不在节外生枝。王磊似乎还停留在对音乐设备的迷恋期,喜欢使用各种效果,说到底,还是不自信。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那个《出门人》时的王磊,虽说音乐青涩了一些,但是很本质。后来的专辑,我听得就不耐烦,因为我发现王磊把自己隐藏在音效的后面了。表面上王磊的音乐很热闹、很有特色,实际上他希望展示的文化含义完全被累赘的音乐给搅乱了。

最近王磊出版了他的第8张专辑《美丽城》,应该说,这张专辑的动机是非常好的,我猜想是王磊在法国期间有了灵感,想做一张现代与传统、民族与西方相结合的唱片,结果还是一锅夹生饭。

以前,王磊的音乐就有一个毛病,他试图用很摇滚的语言来表达一种很民族或者说很四川味道的音乐,但他尝试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摸到门路,我想这和他的认识有关,他总是在他感兴趣、熟悉的西方摇滚语言中试图找到一个和民族音乐结合的点,他感觉上找到了,其实是很简单地把两种音乐粘在了一起,这还不是现在西方流行的拼接手法。美国摇滚歌手贝克很会拼接,什么音乐他拼在一起都像是信手拈来,我们看到的是他能打通各种音乐间的血脉,但我们都忽视了一点,他采用的音乐“原材料”都是生长在美国本土的,这些音乐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王磊则不同,一方面他的操作远远比贝克难,他要打通的是两种本质上不同的音乐间的脉络;另一方面他根本没有发现这两种音乐间的本质在哪里,所以他的音乐有个总体的特点:不顺溜。

在《美丽城》中,我找不到张晓舟先生用文字描绘出的言过其实的美丽,我只看到王磊在混乱中挣扎,他说,这张专辑他做得很放松,但却让人听得不轻松。所以,我想对王磊说:“我能说你的音乐不好听么?”

上一篇: 金刚不坏之身
下一篇: FBI的新兵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