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又到敏感区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进入8月,上海和深圳的证券市场仍旧和散淡的人气作斗争,指数也在这种极端萎靡的士气中一步步向下。至上周末,上证指数已经跌到1450点,把SARS疫情前市场的大部分上攻吞没。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不是在去年底今年初有数的几天内买入,你就面临着注定的亏损。
何至于此?
离这次下跌最近的消息是证监会在京给券商召开会议,规范发展仍是主基调,但也传达出一个信息,今后证监会的政策是扶强不扶弱,实行优胜劣汰。实力弱一些的小券商是否有担心资金难以为继,先抽出资金的嫌疑?即将于9月1日开始实施的央行5号令也颇令券商担心,按这个规定,投资于证券期货的投资者都可以在银行开设资金账户,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交易保证金和信托基金专用存款账户不得支取现金。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投资者与银行往来的密切,证券公司可能丧失一部分保证金利息收入。更深一步,个人投资者的炒股资金,也可能被银行营销的基金等金融产品截留。是否日期临近,券商要用手中的筹码发泄不满?
《证券法》修改进入日程,据说150多条修改意见,比较敏感的就包括银行资金可以入市、恢复T+0和允许做空等多种内容。但仅审议修正案草案也要等到今年12月,市场似乎没有对这种政策变化提前反应。新股发行又有了新政策,根据监管部门7月29日下发的通知,送审企业的融资额度不得超过审核前一年公司净资产的两倍。这是继“新股首发市盈率必须低于20倍”之后,有关部门颁布的第二条硬规定,无疑这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被欺骗的一个硬指标。也有很多中小券商抱怨,这样就可能使规模小、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的机会大为缩小。过去,以净资产两倍作为新股发行规模上限属于“内部掌握”的规定。但规模小、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作为特例,融资规模允许放大至2至4倍。现在政策收紧,中小券商承销的机会也减少了。
但所有这些,在牛市都绝对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细枝末节。从长远看,这些政策都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利好。利好不好,可见是资金面出了问题。场外资金无意入场,场内资金人心惶惶的根本原因,除了上行有几千亿套牢资金的压力,不可轻易为之外,还有就是无米下炊的不能为之。证监会清理国债回购,银监会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表外资金的清理上实行更为严格的政策。央行甚至多次警示贷款有增速过猛的危险。这样的情况下,仅靠QFⅡ的一点表面文章,当然无法把市场点旺。
说到本轮市场的下跌,不能不先说到B股。B股的下跌始自8月初,正是市场正式确知国家的汇率政策不会变动的时候。指望人民币升值,从而带动国内企业以美元计的价值上升的投机商开始抛出B股,上证B 股脱离了今年的运行区域开始向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深圳B股,这一集中了万科、中集等当之无愧的绩优且富投资潜力的公司的市场并没有下跌,还是高位蓄势,可见调整并非以投机为惟一线索,而是价值回归型的调整。当内地援助香港政策出台之时,香港恒生指数已经站稳万点,创出年内最高。此时香港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12倍,我们内地的,虽然一再下跌,仍有40倍之高。在更多的国际国内融合的背景下,当前的下降是否也是融合的一种形式呢。另外,在1450点,上证并没有彻底向空头投降的迹象,还有一搏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