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红又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沈宏非)
7月31日中午,皇马在昆明红塔基地举行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你们知不知道有很多球迷都崇拜你们,并且很多记者也都崇拜你们,你们会不会在新闻发布会之后给大家留个签名,让大家都记住你们?”
皇马工作人员答:“请大家保持作为记者的尊严,新闻发布会是来做新闻的,而不是来签名的。”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身为一个老球迷和老记者,我为这件事深感羞耻。记者之所以有尊严(或者没有任何尊严地挨打),皆因记者是一种专业——做新闻的。“保持记者的尊严”就是尊重自己的专业。如果皇马发言人熟读周星驰,完全可以这样反问:“拜托,给点专业精神好不好?!”
事实上,7月31日之后我几乎就没有停止过脸红,因为发生在皇马在华期间的“不尊重自己专业”的事情实在是无日无之——万众期待的“龙马大战”,就说龙队的杨晨吧,前锋是他的专业,但是在缺乏中场支持的情况下,却表现得像个中场,评论说他“倒是几次回撤协防瓦解了皇马的攻势”。这还不算,终场哨音刚落,一堆龙队的球员便一个劲地找对手要签名换球衣,又像一群球迷了。赛后的报道说:“中远球员在昨晚收获颇丰,赛后两位巨星齐达内和劳尔的球衣,分别被申思和李彦换到。申思说,他会将齐达内的球衣存放在朋友开的一家服装店里。”当然,“惺惺相惜”之事在男人堆里向属情有可原,惜乎彼“惺惺”完全不解此“惺惺”之风情:至于贝克汉姆的球衣,没有任何龙队成员能够获取。李明比赛一结束就找到小贝要求换衣,小贝摇摇头:“Sorry,first game”。诚然,在“惺惺相惜”的意义上,有“不尊重自己专业”之嫌的倒也可能是小贝。比起这些男人来,倒是8号看台上专门来为高峰打气的那英表现得更为专业:“一群球迷围上来请她在球票上签名,她都以‘我是看球来的’婉拒。”及至高峰在终场前不到10分钟时被换上,并为龙队赢得一个任意球,“此时已不关心胜负的球迷们开始调侃起来,‘加油’声变成了‘那英唱一个,高峰进一个!’”与其说这是“不关心胜负的球迷的调侃”,不如视之为“不关心胜负的球迷们齐声向那英和高峰各自的‘专业’致敬,同时并且要求他们把各自的‘专业精神’当场献出来”。
脸红的次数越多,结果往往就是脸不再红了,甚至还因“长红”而厚了起来——我开始换了一种思维:一个巴掌拍不响,难道皇马在这件事情上就没有一点责任吗?“新闻发布会是来做新闻的,而不是来签名的”——说得好,义正词严。然而,说这话之前,皇马能不能肯定自己“到中国来是比赛踢球的,而不是来签名的”呢?皇马保持了作为足球运动员的尊严了吗?皇马尊重了自己的专业了吗?是皇马的新阵容重要还是小贝的新发型重要?至此,你甚至完全有理由怀疑:“皇马真的是一个足球俱乐部吗?”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皇马走的确实是一条“又红又专”的道路。报上动不动就爱说皇马球星的出现“令人失控”,用词虽然夸张,不过情况基本属实,也就是说,皇马队员不仅能“红”到令男女球迷失控,而且也能“专”到令对方球员“失控”(包括“失去对球的控制”)。当然,就单纯技术角度而言,皇马究竟属于“红专”还是“白专”抑或“红而不专”,这些事情都有待进一步讨论,然而在技术层面以外,被皇马搞到失控或快要失控的还包括个别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署名“悲伤的人”的网民发了一个帖子,题目是《我第一次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深深的耻辱——因为皇马的中国之行》。
按说做中国人才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专业,犯不着因为别人的专业或不专业而一生气就把自己的专业给丢了。平心静气地说,不专业、没尊严未必都是坏事,在双方都不尊重各自专业的前提下,尚有向好事转化之可能。皇马在香港期间,大小明星竞相向媒体表白自己对皇马的热爱,娱乐界专业人士对自己专业的不尊重令人发指:“当晚大球场星光熠熠,全因皇马球员魅力无限,谢霆锋不到上海陪女友王菲过生日,反而与契姊梅艳芳睇球赛,而其旧爱张柏芝则化身超级碧咸迷,穿上23号球衣,风骚与fans搭膊头影相。”不过,我发现香港娱乐界人士在做这些事情时不仅全情投入,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让观众和读者真实地感觉到他们负有做这些事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之所以会做“份内的事”,皆因早已将足球比赛视同为“圈内的事”,见同行,如见亲人,见了比自己更“红”的同行,能不“他比亲人还要亲”乎?许多年以后,全世界的专业人士将会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发现,满世界都是自己的“跨专业同行”。谁专业,谁不专业,届时将沦为一个高度边缘化的笑谈。“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如是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