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不公正的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宝)

世界是不公正的0

世界是不公正的1

世界是不公正的——有富人也有穷人  

有朋友从北京来,说《蓝衣社碎片》(丁三著,《当代》书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写得很大气,作者30岁还不到,没受过什么教育的山野之人,难得的用心用功。后来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一位对中国现代史有特殊爱好的同事,三天之后在季风书园见到他,他大声说:“书看完了,还不错。”接着聊了几句读后心得。突然,一个坐在季风咖啡廊喝茶的青年起身走了过来,紧紧握住同事的手,自我介绍道:“我就是《蓝衣社碎片》的作者丁三。”丁三皮肤黝黑,穿一件酱黄色衬衫,头发一丝不乱,猛一看很像温州做打火机的推销员。小伙子还有些腼腆,散了一圈中华烟后又回到了原先的座位。

《蓝衣社碎片》大概是大陆第一部正面叙述国民党党史的纪实文学,主要材料应该来自台湾的有关出版物。上世纪30年代,一批国民党的青年军官,建立了半秘密的组织蓝衣社,企图以法西斯主义来“护党救国”,蒋介石是他们的教父。它的组织遗产,就是三民主义青年团,而它的特务处,则是军统局的前身。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的记录很多与它有直接联系,比如暗杀杨杏佛,比如大别山剿共期间杀害60万平民,比如“一个党,一个政府,一个主义,一个领袖”,比如“新生活运动”……

1934年,蒋介石亲自宣讲“新生活运动”。他说,穿衣要快,站立要直,吃饭时不要说话,“如果我们想有一个根植于礼义廉耻的新生活,我们就必须从不随地吐痰开始”;“如果我们要复兴民族,首先必须从用冷水洗脸谈起。”

作者试图以客观宽恕的态度来描写那些真实的历史人物:腾杰、贺衷寒、康泽、曾扩情、刘健群、邓文仪……可能囿于有限的材料,这些人物的形象过于简单,书中文学性的笔墨似乎多了些,但无论如何,这是部诚心正意的作品。在季风书园,丁三说他第二部小说才写了万把字,就被张纪中雇去编造电视剧。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德]贝蒂娜·施蒂克尔编,阿克塞尔·哈克序,张荣昌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7月第1版)一书的创意极佳,请孩子们提问题,让最有资格的成人——2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作答。“对于这些已经提出的问题,目前在全世界大概不会有更好的回答了。”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人丹尼尔·麦克法登回答“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时说:贫穷和富裕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件碰运气的事,你是数学奇才或者是足球奇才,但你如果生活在非洲,你的才能可能永远被埋没——和你生活在德国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即便生活在富裕国家,许多专业、敬业、勤业的人还是会失业。“也许你们以为,这是不公正的。在这方面我只能同意你们的看法。但是可惜这种状况几乎无法改变——我们的世界就是不公正的,就是这么回事。”“人类一直没有发明可以平均分配财富、不让产生穷人的经济制度。”在不公正的世界上,市场经济有各种毛病,但仍然是最好的经济制度。“财富分配不是吃甜食。这是一件艰难的事情,简直是一场战斗。人们有着不同的利益,他们互相竞争,这就意味着有赢家和输家——有富人和穷人。”

市场经济的一个标志就是贫富差别,没有富人的市场经济,就像没有贾宝玉的《红楼梦》一样荒唐。一个合理的社会,会保护特别倒霉的弱者,但不会向富人宣战或不宣而战。年复一年,今日《福布斯》富豪榜就是明年检查院通缉令——这种状态令人感到中国进入成熟的市场经济比杜绝随地吐痰更难。

读学术著作就像翻八卦小报那样轻松,这不是十分夸张的说法,《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美]贺萧著,韩敏中、盛宁译,海外中国问题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会给你这样的阅读愉悦。

这本书资料丰富,像旧时的笔记,随便翻到哪一页都能津津有味地往下读。民国初年上海的报纸会登这样的消息:“会乐里三弄妙莲从福致里调过来,电话号码3076。这位妓女最是热心国事。新清和一弄的钟情现在叫情娥,在新清和二弄挂牌,是自家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