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短信还不该被棒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邹剑宇)

从7月4日22点开始,博客中国网站遇到严重的“有组织的”黑客攻击,几十小时无法登录。问网站的负责人方兴东,他表示一是没有技术办法有效制止,二是没有办法确定是谁干的。但是这么长时间网站瘫痪,方兴东明显有点急了。

是谁让方兴东急成这个样子?这个问题反过来可以问:博客中国网站干了什么?它让什么人着急得要把网站攻陷至今呢?

博客中国最近对中国网络服务中的色情内容进行了猛烈攻击。博客中国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某大学老师对门户网站的强烈质疑和批判,说网站贩黄缺德并且流毒下一代。与此同时,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事情是一些人大张旗鼓地开始讨论中国电影的分级制度的可行性。环境如此,大学老师对网站进行的纯道德批判显得有点偏执。

问题就在于一旦这个老师的批判出来以后,基本上就形成了舆论霸权。反而是在博客中国这个由互联网滋生的民间讨论区里没法像电影圈那样能够坐下来说“到底应该怎么办”了。这样单向的舆论把谁给弄急了,所以就给博客中国一点颜色看看吗?方兴东是有这样的担心。

说到底还是火热的短信惹的祸。

短信的火热一方面是中国的从业者找到了一个廉价金矿,于是狠劲地挖。但同时,美国华尔街的投资分析家就喜欢网络公司的广告比例少,短信收入高。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国的网络公司一个劲地高报自己的短信收入,也不管那个收入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也不管成本到底是怎么算的。相信如果华尔街的态度反过来,门户一定会把现在的短信收入数据减半公布。

另外一层,网络公司传播的成人内容在中国处于灰色状态,传统媒体在过去现成的法规制度下无法做到这一点。而互联网由于它的技术和传播手段都是崭新的,一时规范不清晰,使得短时间内,它们突然得到了一个巨大的成人内容的市场。

假设网络传播的内容分级也可以施行,相信专门的投资和专业人士制作的内容和服务一定比现在混乱和廉价的网络服务更好一些。而网站其实也不想因为要短信的收入,非把自己的网站变色。

毕竟网络广告贡献的利润和它的前途是最重要的,任何新闻网站的负责人都不敢在自己的内容建设上开这么大的玩笑。往下说这个逻辑的结论就是:市场也许是一个调整秩序的好手段。

假设这种情况出现之后,我打赌所有的门户网站一定会单开一个收费服务频道,给法律允许的特定对象提供内容,所谓“黄色短信泛滥”才能在受到控制的范围内变得有序。而手机就是这么一个频道的载体,本来购买手机的注册信息是可以完成人群的定向分级的,但是现在好像还没人相信这个手段的可行性。

当然,以上一切讨论的前提是中国内容分级制度和实施细则能够施行。互联网让我们这个社会的形态更加多样化而不是更加简单和单向,这样一个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好事偏偏在极端的互联网行动和言论里被拧了个。我说的是前面所述挥舞道德大棒以及用黑客手段暗地里攻击别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