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主义者”的机会来了

作者:李三

(文 / 李三)

“机会主义者”的机会来了0

2003年7月9日,拉里·埃里森宣布,甲骨文63亿美元收购对手仁科的出价不会再提高  

甲骨文公司(Oracle Corp)和仁科公司(PeopleSoft Inc)之间两败俱伤的收购战是大洋彼岸近期的焦点。7月4日,SAP总裁孔翰宁博士闪电访问上海。短短一天时间,孔翰宁的目的就为传达一个信号:甲骨文和仁科尽可以相互残杀,SAP不会仅仅是隔岸观火的旁观者,“如果企业觉得使用这两家的软件不放心,还有SAP,我们永远是企业的避风港”。

SAP是企业财务软件最大的制造商,占有超过全球50%的市场份额。眼下,甲骨文公司的掌门人埃里森表示,就像上世纪汽车产业发生的大兼并一样,高科技产业即将发生大规模兼并潮,“收购仁科将有助于甲骨文公司在市场上更好地与SAP公司及微软公司竞争”。

自第一个广告6月在全球各地主要市场亮相以来,SAP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促销,他们不隐瞒自己“机会主义”的一面,“以期在甲骨文公司对仁科进行敌意收购之时,招揽仁科及J.D.Edwards的客户。”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这个行业的“大哥大”,您如何看待甲骨文的恶意收购?会不会因此改变营销战略?

孔翰宁:我认为,甲骨文的做法不是什么进攻型战术,它实际上是一种防御战术。甲骨文的行动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也不会改变整个市场格局。我们的原则不会改变,SAP公司更没有必要改变整个公司战略。

三联生活周刊:SAP是否也会采取收购或者并购竞争对手的办法来确定统治地位?

孔翰宁:SAP从来不会用恶意收购的方法来扩大市场份额,SAP目前的市场份额依然比甲骨文和仁科加在一起还大,我们经营的信念是,做一个可以长期信赖的商业合作伙伴,我们不喜欢进攻性。

三联生活周刊:SAP的战略方针是否与您的性格有关?

孔翰宁:我是一个来自学术界的人,以前从事实验物理学研究,到SAP后又多年从事软件开发,所以与一些创业型CEO有些不同。对管理企业,我习惯分析事物本质,找出规律来解决问题。

有记者曾经问我是否可以想象与甲骨文CEO这样性格张扬的总裁合作?我要说的是,首先这是不可能的,其次我不认为能够与艾里森这样的老板合作。假设与微软的盖茨合作?我认为微软是一个伟大的企业,盖茨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SAP与微软在很多领域有合作业务,我现在是SAP的CEO,我们与微软是合作与竞争关系。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一个为CEO们提供软件解决方案的CEO,您整天与世界级大企业打交道,是否可以透露一点经营哲学或者理念?

孔翰宁:我认为原则很重要,一个没有原则的人是很可怕的,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或者职业的热爱也非常重要。如果您不喜欢从事的行业,应该考虑更换职业。我在20多年前离开大学教授的位置,就因为对从事学术研究失去了兴趣。终身制的教授位置对我没有挑战的新鲜感。

我认为领导一个企业走向成功必须的条件是:信任。首先要信任同事们,没有信任就没有合作。要成为一个成功CEO还需要勇气,敢于做决定,敢于承担责任。还有,一个好的CEO还需要了解细节。

三联生活周刊:在软件销售方面,无论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竞争都特别激烈,特别是在政府采购方面尤为突出。SAP是如何利用政府采购的巨大机会?

孔翰宁:我们与很多国家政府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中国我们参与了政府197个重点国有大企业项目,但这并不是我们在中国销售软件的重点。至于政府公共关系,如果需要的话,我们也会投入力量。我此次上海之行就安排了与上海副市长的会谈,前两次到北京也都与政府高级官员进行了交流。与高级管理层经常交流、听他们意见非常重要。说到政府采购问题,我们始终相信,质量永远是销售的关键,只要产品是最好的,就一定能够得到消费者认可。目前SAP在中国已经占有20%的企业软件市场,其中如大众汽车、海尔、中石油、中石化等许多大企业都成为了SAP的收益者,我想,即使是政府采购,也应该按照市场自由竞争的原则来进行。

“机会主义者”的机会来了1

孔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