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夹缝中的绿巨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朱步冲)
电影《绿巨人》剧照
虽然从6月底上映以来,《绿巨人》在北美票房收入累计已达1.18亿美元,但环球电影公司在数钞票的时候绝对不会高枕无忧。理由很简.单——观众已经越来越不好糊弄了。如果你打开“敲打好莱坞”组织的官方网站,一行醒目的大字“反对愚蠢的电影科学”立刻会映入眼帘。自70年代,乔治·卢卡斯在《星球大战》中前所未有地把现实中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与虚无缥缈的传奇故事相结合,开创科幻电影新纪元以来,好莱坞不仅财源广进,更在有意无意间培养了一批越来越狡猾,越来越吹毛求疵的观众。“敲打好莱坞”就是一个新近成立,由全美数千名科幻影片爱好者组成的民间组织。它的任务是不断对每一部“重磅炸弹”级的科幻大片进行评估,推敲影片中体现的技术是否与已知的科学定律有悖,而《绿巨人》则不幸地撞在了枪口上。
“从理论上看,放射线导致细胞组织的巨变是可能的,但绝不会达到电影中所描述的程度,并且如此大剂量的射线只会导致布鲁斯·班纳的立刻死亡。”“敲打好莱坞”的智囊、芝加哥大学教授汤姆·罗杰斯表示,“不仅如此,变身后的班纳体重至少增加了5到10倍,那些多余的肌肉又从哪里来?伽玛射线可没这个本事。”
罗杰斯的攻击目标当然不限于此,在他的主持下,一张铁面无私的科幻电影评估表已经堂而皇之地粘贴在了“敲打好莱坞”的主页上。在这部集莱布尼茨的严谨作风与萧伯纳式辛辣讽刺于一身的作品中,好莱坞近30年来的科幻大作纷纷被打回原形。《ET外星人》、《异形》等少数经典影片被难得地给予BA级,即“基本符合自然科学定律”。而《人工智能》、《入侵脑细胞》等相当一批影迷的至爱则被列为XP级,因为它们含有“未经充分考证的假说与合理幻想”。而不幸的《绿巨人》,连同他的难兄难弟《蜘蛛人》与《夜魔侠》,一齐被贬为“极端愚蠢,异想天开”的PS级。
不过,平心而论,好莱坞对影片细节的推敲已经算是苦心孤诣。早在影片正式开机前半年,《绿巨人》的制作人员就在忙碌地为这个关于一位羞涩的科学家转变成不受控制的巨怪的老套漫画故事寻找科学依据。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翰·安德科夫勒教授——这位曾一手勾勒了《少数派报告》中2057年未来都市蓝图的物理学家——被环球电影制片厂聘为科学顾问。“制片厂和李安导演要我先想出片中科学家的理论根据,从而使绿色巨人的诞生与习性看起来合情合理。”安德科夫勒说,“我们和演员在伯克利大学的物理实验室里呆了一个月,力图使演员的各方面,从拿试管的动作到他们阐述的理论都符合今日物理学家的要求。没办法,观众越来越聪明,甚至有些孩子的知识水平都是专家级的。”
安德科夫勒的另一大贡献,就是将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中的“伽玛半球”变成了影片中最具震撼力的道具。这台极端灵敏的伽玛分光仪,拥有110个敏感的探测器,能从衰变的原子核中提取伽马射线并精确地测量其能量和逸出角度。“电影中展示的复制品完美极了,不过现实中它可不会散发伽玛射线,它不过是台探测器,即便爆炸也造不出什么超级怪物。”伯克利大学核物理研究所负责人李忆安博士说。
这部电影带来的不仅是影迷的尖叫与科普爱好者的批评,更搭建了一个联结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平台。从去年开始,耶鲁大学医学院的专家们就开始了布鲁斯·班纳博士在影片中的工作——尝试在细胞内部修复DNA的遗传基因治疗法。而借助近日《绿巨人》与《X战警》的热播之风,两位路易斯安那大学的物理学教师洛里斯·格里奇与罗伯特·温伯格出版了他们的著作《超级漫画英雄中的物理学原理》。明尼苏达大学的詹姆斯·卡克罗斯教授,这位超级漫画英雄的疯狂拥趸则更进一步,认为从这些异想天开的作品中,可以直接开拓物理学研究的新思路。在5月的期末考试中,他甚至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假如闪电侠真的能够在80秒内环绕地球,那么他每天大约需要多少卡路里的热量才能维持这样的敏捷与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