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下的阿Q精神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你尽可以说中国股市在1500点跌无可跌,而且事实的确如此。但毕竟,7月9日,瑞士银行买入了4家国内A股股票,完成了外国资本购买中国股票的实质性的“从零起步”,紧接着,深沪股市全面攀升。“洋鬼子”都在1500点买了,说明我们的1500点有投资价值了;“洋鬼子”都不怕被套,我们本乡本土还怕什么?这样的思路下,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阿Q,骄傲地扬着头,甩一把小辫子,从大襟里摸出几文小钱,掷在咸亨酒店的柜台上。

这样说话当然有失偏颇,允许外资投资国内的A股市场,十几年前就是证监会给予饱受被套之苦的A股投资人的承诺,以后每每成为盼望市场早日回升的投资者的心魔。外国人投资B股,一度比国内投资人占70%到80%的便宜,海外市场股票的价格,远比我们这里便宜,现在他们宁肯吃小亏,和我们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所象征的意义是划时代的。7月10日,消息传来大盘只上升了28点,实际上还不足以显示这项伟大的变动所蕴涵的革命性意义。要说我们是阿Q,还是一个阶级觉悟不够高的农民,做不了革命的领导者,还只有起哄,给人家抬轿子的份儿。

瑞银买入的4家中国内地A股份别是:上港集箱、外运发展、中兴通讯和宝钢股份。你一看它们的价格变动,就知道作为轿夫,我们还是在向着称职的方向发展的。上港集箱从12.83元涨到第二天的13.87元,外运发展从20.55元涨到21.62元,盘中甚至接近涨停板;中兴通讯18.46元涨到19.59元,宝钢股份从5.29元涨到5.50元,均远远超过大盘的平均上升幅度。

追涨当然算不得值得夸耀的行为,真的猛士要做的是抢在QFII前面,于是预测QFII好恶的文章大量面市了。比如野村证券是和瑞银一道被允许投资国内A股的海外机构,历来对工业制造业情有独钟,于是就有了它可能投资华源股份、深康佳等的推测。股评业的阵势,似乎是要给所有的股票贴一遍标签。大凡外国机构可能投资的,都要先炒为快。QFII在世界范围的实施过程中,曾有过很多经验。在印度,QFII投资的主要品种是计算机软件,在我国台湾地区,他们的投资曾经以纺织业为主,所以,有人就大胆放言,以我国产业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判断,还是服装纺织会成为QFII的着重点。

伴之而来的当然还少不了阴谋论。瑞银的举动不同以往,公开市场操作,难道没有借自己海外投资机构的身份,利用中国的跟风心理和羊群效应,抬高股价的嫌疑?这是浅层意义上的阴谋论。深层次上,则又有人怀疑外资要在A股市场上呼风唤雨,做一个国内机构不会做也无力做的局。就是说,瑞银不会为了蝇头小利拉高出货,它要做的是在国内市场快速建立一个品牌,一个一呼百应的王者形象。买入这4只股票,花费不多,却取得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威信一旦形成,外资机构自可用小小的资金投入,干出国内券商挟大资金都做不出来的行情。届时,无论中小散户还是投资机构,都只有向外资俯首称臣的份。真正的危险在于,一旦外资形成了气候,进入中国股市的资本足够大,获取足够的利润以后,接着放空,并发表对股市的不利言论,将对市场造成致命的打击。

其实这样盲目的媚外或排外心态真是大可不必,有利于投资者眼前和长远利益的事,何乐而不为。长远看,对国家,卖A股收回的资金不知要比资产管理公司打包处理的国有资产高出多少倍;近看,资本市场因为有了新题材,又会热闹一段时间,投资者不至于像过去那样处于失业境地。并且瑞银的QFII额度不过3亿美元,甚至不能尽买一只规模稍大的股票,几家被批准的外资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亿美元,未来扩展,也难以达到操纵中国市场的程度。

同场竞技的好处,是不论肉食动物还是草食动物,都在进化中寻找到自己的优势。人家大手笔地拿资金来买市盈率远高于国际市场的A股市场,图的不就是A股市场里的投资者水准相对较低,便于从中取利。我们也只有提高竞技能力,才能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才能有属于自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