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的嘉年华狂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陆晓逊)
嘉年华让上海人感受到了游戏的疯狂和刺激
国人大都不明白主题乐园到底是什么东西。最多关于它的了解,大都是在爱情电影与动作片里。爱情电影中,主题乐园往往出现在两处:一是男女主角关系发生重大进展之处,如《野蛮女友》。或者是影片的结尾,突然乐声大作,男女主角都往身后看去,顿时万道焰火齐发,可以说是把影片的最后一笔预算通通付之一炬。动作片中,也往往是两处出现,一是影片结尾的大打斗,好人与坏人的大对决。比如施瓦辛格的《最后一个动作英雄》。还有就是许多暗杀发生的地点,比如吴宇森《变脸》的开头处,坏人远远伏着,开枪打死好人的儿子。于是,影片开始了。在欢乐的气氛暗示下安排罪恶,这是美国商业片大师西区柯克给世界电影上的一堂课。
6月27日,全球三大主题公园之一,环球嘉年华在上海开幕,7万张预售票一扫而空。在此之前,环球嘉年华共巡游过七个城市,包括法国巴黎、英国伦敦、阿联酋迪拜、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香港等。2001年在香港的嘉年华的成功是空前的,曾达到200多万人次。这使得嘉年华又一次把目光聚集到人口众多的中国。
从主题性上说,环球嘉年华是三大主题公园里相对最弱的一个。换一种说法就是,它是最缺乏文化特征的主题乐园。它成功的运作在于:第一,总是不断地提供着最惊心动魄的游乐设备,如它的极速大风车(topbuzz)造价150万美元,全世界仅有3台。其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游乐场,这使它在一个城市达到消费饱和后,可以轻松转战别处。嘉年华认为:“嘉年华的移动性营造了一种期待,一种终于等到、可以尽兴的狂欢气氛。因为它不是365天都有的。”
开业几天,嘉年华出现最有趣的情况,都是过于兴奋的人因为不顾自己身体状况,玩过于刺激游戏,从而出现晕厥、呕吐、高血压、心脏病发作。各报纸无不以“尖叫”等字样来描述其现场。至发稿日,此次在嘉年华急救现场登记看病的人已超过200人。最夸张的则是传出有人发心脏病死亡的谣言。虽然这是谣传,但集体呕吐倒是屡见不鲜,尤其以从惊声狂叫(G-Force)上下来的游客为多见。这项与个人电脑上的顶级显卡同名的游戏在整个嘉年华中最为刺激,这从荷兰的风车得到灵感的游戏由两个长11米的钢臂组成。长臂能在4.5秒内从静止状态加速到每小时96公里,在40米的最高点还将作360度急速旋转。
在对待游艺的态度上,国人与老外有许多不同。嘉年华在这一点上的人性化,与它的狂欢口号,有不谋而合之处。在现场,游艺机旁的外籍管理员,不但会和场内的游客一起欢叫,而且,常常擅自延长游艺时间,使游客可以尽兴而去。这种人性化思维最成功的案例是嘉年华在阿联酋的迪拜组织的“嘉年华·妇女之日”,在迪拜,妇女平日外出都必须佩戴面纱,不得让陌生男子看到自己面容。那一天,嘉年华为迪拜的妇女开设了一个专场。所有试图进游乐场的男性都被嘉年华工作人员阻挡在门外。这是迪拜妇女第一次在公众场合去掉面纱。西方文化入侵在这一意义上,显得那么温和可爱。
也是在6月底,世界三大主题乐园的“环球影城”正式在上海破土动工。相对各大媒体对“环球嘉年华”的大鸣大放,这一消息受到的关注显得黯然失色。
去年,香港与上海争夺世界头号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的兴建权,几乎所有内地媒体都选择了低调处理,最终香港胜出。香港的经济学家认为,迪斯尼在香港兴建,是对整个香港经济转型和城市功能转换的巨大助力。仅第一期工程完工后,就能增加近4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带来的巨大旅游收益和城市形象知名度的提升,更是不可估量的财富。像迪斯尼乐园这样的超大型主题公园的争夺,实际也就是一次对城市巨大机会的争夺。所以上海退而求其次选择环球影城,等于在这次竞争后获得了同等的弥补。
此次嘉年华在上海,可以看作一个城市消费狂欢能力的一次检验,一个城市的狂欢消费能力实际是衡量一个城市生命力的另一个指标。能投入五光十色的新消费刺激,使自己变成五光十色城市景观中一部分的市民数量决定了一个城市在这方面潜藏的生命力。从这一层面说,上海的国际化与香港的距离还远。 环球嘉年华上海香港迪拜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