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琼瑶金色产业链
作者:孟静《还珠格格Ⅲ》剧照:小燕子、五阿哥、萧剑
尽管有许多人对琼瑶剧嗤之以鼻,《还珠格格Ⅲ》还是卖出了历年最高价,同时将成为多年来第一部在两岸三地同时播出的电视剧。据台湾媒体估算,扣除制作费后,这部戏将获得2000万元以上的收益。越炒越高的天价使北京、上海两地意图联合抵制,但在市场自由竞争的今天并没有抑制住它的涨幅。投资方湖南卫视主管拍摄的副台长刘向群向记者透露说:“琼瑶从《六个梦》开始和湖南台合作后,她的戏从没有让电视台亏过,《还珠格格Ⅱ》是目前带来利润最大的一部戏,好的电视剧不存在风险,它的故事情节肯定有市场。”
在电视剧供大于求的今天,琼瑶的金字招牌成了让电视台喘气的救命稻草。为了把《还珠格格Ⅲ》利润最大化,湖南卫视放弃了首播权,而是把它卖给了不能上星的地方频道。刘向群告诉记者:“湖南台还是卫星电视中首播的台,我们为了预热,会先推出一、二部的精装版,等到春节再播第三部。”他也承认,这样做会使本台播出时的收视率下降,但琼瑶剧即使多次重播影响也不大。一、二部在5月刚被湖南台重播了一遍,下午时段的收视率达到30%,而第二名的黄金时段节目收视只有5%。该台的电视剧宣传人员说,由于本省内部电视竞争激烈,为了争一部电视剧互抬价格,在经济不发达的湖南,把价格抬至和北京、上海相差无几,搞到两败俱伤。湖南广电高层决定给湖南卫视电视剧首播权,并把负责制作电视剧的华夏公司划归卫视,与琼瑶关系最为密切的原湖南经视的台长欧阳常林、副台长刘向群也调到了卫视。湖南卫视也终于成为琼瑶剧的惟一出品方。
欧阳常林从1989年采访琼瑶时开始与她合作,此后琼瑶和湖南台合作了300多集电视剧,直接带动了湖南电视业的起飞。刘向群说:“我们的合作分为三个阶段:协作、合拍、独立拍摄,《还珠格格Ⅲ》是我们全资,琼瑶以品牌、剧本这些无形资产和演员作为投资。”他透露,本来《还珠格格Ⅲ》的预算是不超过2000万元,现在已大大超支,可以拍两部《还珠格格Ⅱ》。超支的原因是琼瑶很执著,不断坚持按她的意志拍摄,仅服装一项就花费了100万元。琼瑶在剧中安排了小燕子在骆驼上翻筋斗,即使北京的骆驼因为营养过好已经消失了驼峰,剧组还是排除万难完成了她每个要求。琼瑶把实际操作交给了儿子儿媳,但他们每天会向琼瑶报告拍摄情况,她在台北遥控指挥。
琼瑶牌言情作品40年来畅销华语世界,其流水线制作方式,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据称,琼瑶与平鑫涛这对言情批发商夫妇创造的“琼瑶经济”共赚取了约上亿美元,捧红了近百名红星。琼瑶在运作中的绝对权威显而易见,北京的剪接师把每天拍好的剧情现场编辑发给她,一有不满意立刻重新来过。琼瑶产业是家族企业,除了平鑫涛创办的皇冠出版集团,她旗下还有三个影视公司,可人公司属于琼瑶,怡人公司和仲杰公司的总经理是琼瑶的媳妇何秀琼,儿子陈中维负责制作。何秀琼在一篇讲述拍摄经过的文章中半开玩笑地称琼瑶为“额娘”,由此可见她在产业中的地位。有传闻说,演员们有时觉得台词太过肉麻,但琼瑶的剧本一个字都不能改。刘向群证实了这种说法,他说:“基本上是不能改动的,如果过长或排比句过多,可以提出建议。”琼瑶对演员表演也亲自过问,演员随时有换角的可能,林心如在《还珠格格Ⅰ》里演到刺杀乾隆那场时仍没有入戏,就差点被琼瑶换掉。
琼瑶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市场。20世纪70年代末,她最后一部“三厅”(客厅、餐厅、舞厅)电影《昨夜之灯》票房失利,此后她转向小屏幕,在台湾观众已经看厌后,她成为最早进入内地拍摄的台湾剧组,因为其巨大声名,在取景上享有了充分便利。刘向群介绍说,太庙通常是不会借给剧组的,但此次《还珠格格Ⅲ》还用了大部队在太庙拍摄。
当秀丽风光也被台湾人看腻后,台湾市场成为她最担忧的部分。刘向群说,近年来,内地市场成为琼瑶的主战场,随着台湾政策的放宽,琼瑶开始更多地使用大陆艺员,仲杰公司现在近半数演员来自内地。琼瑶轻快地对记者说她并没有压力,不过在《还珠格格Ⅰ》拍摄前,湖南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和她长谈了一番,从市场分析促使她又一次转型,尝试从未做过的喜剧。这部戏和公司另一部蒋勤勤、朱茵主演的《苍天有泪》是同年拍摄,因为没有名角,价钱被电视台压得很低,还被要求与《苍天有泪》捆绑销售,何秀琼既担心《还珠格格Ⅰ》的收视率,又认定它的潜力,最终还是以低价、按收视分红的方式卖给香港亚视。刘向群说,《还珠格格Ⅰ》在全国达到50%的收视率,而《苍天有泪》只在北方效果好,有30%。连戏中的丫环也凭着热效应吃了好几年老本,成为一线演员,何秀琼说:“琼瑶的戏很容易捧人,一个人红了之后,往往我们就用不上了,他可能接戏太满了,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这等于是一种资源的流失。所以有了成立经纪公司的想法,把我们认为可以栽培的,签到公司名下。”何秀琼认为演员就是“商品”,这个“商品”要么符合剧本,要么今后可用,出演《还珠格格Ⅲ》的黄奕就是从前选小燕子时的候选人之一。
琼瑶专访:我应该是最认真负责任的编剧
琼瑶
电话是琼瑶的丈夫平鑫涛先生先接的,他和琼瑶的声音都异乎寻常地年轻,反应也相当敏捷。琼瑶说话很干脆,一点没有“好喜欢好难过”之类的辅助用语
三联生活周刊:《还珠格格Ⅲ》马上要播出,这是不是您拍得最困难的一部戏?
琼瑶:在皇冠出版社的网站里我谈了很多,基本上是克服了各种困难。其实每一部都很艰难,经常要面对摄影、导演不全的情况。像周杰从马上摔下后有20多天没归位回剧组,这是发生在《还珠格格Ⅰ》里的事,当时我才是急坏了,停机了很多天。
三联生活周刊:这部戏写成了系列,是当初就有准备,还是完全由市场反应决定的?
琼瑶:其实当时也没什么考虑,故事是好几年前就有的,以前我也讲过,最初灵感是在北京看到公主坟后就想写,只是一直没有时间。找过编剧写过几稿都不满意,才决定自己来写。
三联生活周刊:有报道说,小燕子的形象是您和金庸先生见面后,他提的建议?
琼瑶:我都不知道这些传言是怎么出来的?我一生就见过金庸先生一面,是我拜访的他,还是在20多年前,之后再也没见过。
三联生活周刊:您写作了40年,有没有在创作上遇到瓶颈?
琼瑶:常常会的,写《还珠格格Ⅲ》的时候遇到了“9·11”,看到飞机撞大楼,当时就写不下去,停摆了。不是创作上的瓶颈,多半是生活上的原因。
三联生活周刊:您从《六个梦》开始一直和湖南电视台合作,为什么《情深深雨蒙蒙》换了?
琼瑶:(笑)那是中央台争取得十分厉害,硬抢去了。其实有过很多台都要和我合作,出过更高的价钱,因为我是湖南人,湖南卫视在我回大陆时都是他们接待的,关系很好,友谊比金钱更重要。
三联生活周刊:琼瑶剧选演员总是备受关注,您选择演员时会不会首先考虑您公司(仲杰公司)的签约艺员?
琼瑶:首先我要申明,经纪公司是独立的,是我媳妇的公司,和我没什么关系,我只管拍戏。《还珠格格Ⅲ》选演员时并没有把经纪公司放在第一。像刘涛、秦岚都不是公司的人,刘涛是拍完戏后觉得不错,才和公司签约,演员来去自由。
三联生活周刊:您选演员除了美貌外,还有什么标准?
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剧照
琼瑶:我不会以经纪公司为主考量。我的戏都是剧本先出来,演员合不合适主要看是否符合剧本。
三联生活周刊:一些报道说,您对演员的第一要求是哭得漂亮,眼泪要一颗颗掉下?
琼瑶:没有流眼泪的具体要求,只是让她们不要哭到满脸花掉,这也是对化妆的要求。我不能容忍假眼泪,很多戏是点眼药水,我非常不喜欢。我认为不一定哭才表达伤心,所以我给了导演李平一张条子,写了十点需要注意的,有一条就是不要有过多眼泪,不要哭哭啼啼,演到青筋暴露。我的戏里眼泪往往是演员看到剧本会流泪,自己无法控制。
三联生活周刊:琼瑶剧捧红的很多明星最后离您而去,刘雪华曾经说过,她离开的时候你哭了,现在的女孩子离开您未必会哭,是不是理解了现在年轻人的选择?
琼瑶:刘雪华不是我们公司的演员,我不太记得这话是怎么回事。她以前经常在我家呆着,我也没把她当演员,我们是朋友。有一次我让她上我的戏,她正好接了别的戏,说着说着激动起来,我俩都哭了。我是不会在意演员离开的,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我会伤心:比如我看准的演员,和她签了三部戏,第一部捧红了她马上就飞。我愿意用合约限制演员,但她可能不把合约当回事,我只有挥挥衣袖,既然有更好机会就成全她吧。
三联生活周刊:您的作品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一直也有指责伴随,您怎么看?
琼瑶: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有的指责甚至针对说我“生存力太强”,我看不懂这种指责,蛮委屈的。我应该是最认真负责任的编剧了,凌晨戏要开锣,我还会快马发传真给剧组改戏。一次又一次重拍,其他人都认为很好看了,我还要改。北京现场有剪接师,每次他们把拍好的带子第二天就发给我,不满的地方就重拍。
三联生活周刊:您会不会想过停止写作?
琼瑶:永远不要说封笔。对于作家来说,写作像血液,除非死掉那天,是不会封笔的,但我以后不会再写像《还珠格格》这么长的创作了,40集的电视剧太劳心劳力,而且要和一些我没办法沟通的人沟通,痛苦多过喜悦。
三联生活周刊:哪些入您无法沟通?
琼瑶:拍戏时需要的应酬,很不喜欢。还有如果你问实际的问题我能回答,有人会问一些很空洞的问题,我没法回答。
三联生活周刊:最近有新的创作吗?
琼瑶:没有,《还珠格格Ⅲ》是正热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