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卫:等待《孔雀》开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关江秀)

顾长卫:等待《孔雀》开屏0

影片《孔雀》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活在河南安阳普通家庭里三个孩子的故事  

从4月开始,顾长卫就和剧组一起来到安阳执导他的第一部影片《孔雀》。

顾长卫已经寂寞了三年。按他自己的话说,做摄影师的生涯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变故,他执导的首部影片本该是《青衣》。《青衣》剧本还在修改阶段时,制片主任二勇意外地发现了《孔雀》,推荐给顾长卫。“《孔雀》的叙事结构有点像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它并没有一个贯穿始终易于陈述的故事,只是分成三部分,来讲述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生活在河南安阳普通家庭里的三个孩子——哥哥、姐姐、弟弟不同的人生经历。哥哥因为生病,呆傻而蛮横;姐姐从没停止过对梦想的追逐;弟弟连连遭受挫折后离家出走,最终与一个比他大10岁的歌女生活在一起。这部电影要描述的并不是华美袍子上的虱子,而是粗布下生生不息的灵魂。

女主角张静初在影片中扮演“姐姐”。她形容“姐姐”是个外表特别温和,而内心特别热烈的女孩子,是个“理想主义者”。姐姐的梦想就是成为飞行员,但是家里人不能理解她,妈妈以为她疯了,还给她注射镇静剂。

顾长卫说自己希望这部电影能让观众体验“纯粹的内心的成长记忆”。它虽然会让人觉得柔弱,但内里却充满力量和情意。顾长卫形容自己是个不太爱说话,也不太会说话的人。过去他不敢当导演,就是因为不知道怎么说戏。

在拍摄中,顾长卫一直很少说话,即使说了,也是用“试试……”这样的句式。有一场戏是讲“姐姐”要报考飞行员,而主考老师正是她暗恋的男飞行员。剧本规定的情节是,考场外的阳光特别刺眼,“姐姐”感到一阵晕眩,低下了头。拍摄时走了几遍,大家都觉得有点不对,顾长卫建议张静初试试先抬起头,一直盯着那位男飞行员。这一次让张静初找到了感觉,纯洁的初恋本来就该是这样的:她见了他,头弯得很低很低,像是一直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就仿佛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张静初形容顾长卫讲戏“特别简洁、很温和”,这令演员特别放松,也给了演员很大的创作空间。在拍摄过程中,顾长卫也是力图给出一个真实的环境和氛围,然后就等着演员的爆发。

记者赶到安阳时,正好碰到剧组在市郊的飞行学校里拍外景。除了忙碌的工作人员外,还有“随军家属”——七八个未上学的孩子在片场里捉蚂蚁、抓蝴蝶,里面就有顾长卫刚刚学会走路的儿子。而顾长卫的太太蒋雯丽,就坐在先生身后,不干涉剧组的拍摄工作。

在《孔雀》之前,顾长卫导演过系列广告短片《知识改变命运》,这部公益广告片由李嘉诚投资,顾长卫既不用考虑资金,也不用考虑市场及票房。尽管顾长卫过去的摄影成绩骄人,但人们提到《红高粱》、《霸王别姬》或者《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会说,这是张艺谋、陈凯歌或者姜文的片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顾长卫有理由更加重视《孔雀》,因为这将是一部完全刻上顾长卫个人风格烙印的作品。

谈到转行做导演的原因,顾长卫解释,一方面是希望有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跟生理有关系:长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摄影令他的眼睛有了一点斜视,他需要做一下自我调整。他表示,原定要拍的《青衣》因为剧本原因暂时搁了,不过拍摄《孔雀》和修改《青衣》剧本正在同步进行,他仍将担任《青衣》的导演。

作为摄影师出身的顾长卫,在执导《孔雀》时能给予现任摄影师杨述多大的自由度呢?杨述说导演在开片前就已经跟他交流了很多想法,有的还具体到一个个镜头,在具体拍摄上,则由他按自己的想法操作。顾长卫曾经留给了人们太多难忘的色彩,如《红高粱》中富于酒神精神的红色,《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温馨的淡橙色,《鬼子来了》中具有历史感的黑白色,而在《孔雀》里,顾长卫却表示他不把关,任由摄影师发挥。杨述认为《孔雀》以细腻而不以冲突取胜,因此他决定采用冷静审慎的中间色调,并运用大量长镜头,以此表现生活平静而深刻的美。

因为顾长卫已有的名气,不用像其他新导演那样四处找投资,北大华亿与世纪英雄公司很爽快地拿出了上千万元的资金。至于票房和市场,顾长卫好像也没怎么考虑过:“最终做完这个电影后我才能知道怎样把握这个分寸,我希望我这个电影能有很多的观众,同时我也希望这个电影几年之后,依然值得拿出来看。”

下一篇: 28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