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纪中:将金庸剧进行到底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静)
《天龙八部》剧照,乔峰英武亮相
王语嫣和段誉
金庸小说是情感小说
三联生活周刊:你怎么理解金庸先生的小说?
张纪中:我多次和金庸交流过,更多地把他的小说看成是情感小说。杨过就是他的自传,金庸从小就不招人喜欢,上学被曾开除两次,杨过恰好也被开除两次。金庸小说好就好在和历史的结合,如果抽掉历史,他的小说就没有了。杨过放在抗击蒙古的背景,郭靖更是这样的时代,他把人放在历史、民族的关头,包括乔峰。我们要尽量保持历史感和文化的丰满,才是金庸作品的原貌。有的人选其一点,只拍打来打去,我是不能容忍的。
三联生活周刊:港台武侠剧是很轻松的,你的武侠却是浓墨重彩,不断加强人对历史的承载。
张纪中:在《天龙八部》里,我为什么把乔峰放在第一位?金庸告诉我,他原来想写个像释迦牟尼式的人物,从佛教角度入手,写着写着就不对劲了。所有人喜欢乔峰,喜欢什么呢?我觉得乔峰体现了民族的融合与斗争。金庸戏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容,和古龙完全不同。我觉得金庸作品是厚重而有力量的,我就按照这种理解来拍金庸作品。第一部你可能不认可,第二部还说三道四,但今后在一阶段会形成一种对照。我和其他制片人不一样的地方,可能是从剧本创作一开始就灌输我的意志。一般人都说电视剧是导演的作品,我也承认,但我认为它要贯彻我的想法。中国的制片人大多是管钱的投资商,却不管作品质量。
郭靖——中国的阿甘?
三联生活周刊:你拍《射雕英雄传》时想强调的是?
张:我想强调蒙古的这段历史,有这段历史才有郭靖后来的事。我们通常理解的是英雄成长的过程,其实这部戏,我也和金庸提到杨康这条线很薄弱。电视剧两条并行线最好看,而杨康和穆念慈这条线不像郭靖与黄蓉,在爱情上没有大的发展,没有矛盾和情感的层层推进。在这部戏中,我理解郭靖就是中国式的阿甘。
三联生活周刊:这样就能理解你为什么会让李亚鹏演成现在这样。你在《射雕英雄传》中追求一种什么气质?
张纪中:不华丽、朴实,不玩镜头和意识流,耐看、凝重,有生活的岁月感。中国人不喜欢人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我觉得自己也是这样,金庸书里浅显的道理够人琢磨一辈子。你要做事情就要少计较。拍电视剧需要极大的热情,像我的剧组一般都是三四百人,这是个极大的工程。在我看来,拍电影的强度不能和电视剧比。很多电视剧为什么不能保证质量,往往是不能坚持。你所看到的东西其实都是坚持的结果,制片人、导演的意志力有多强,你的片子就有多强。
三联生活周刊:你现在的剪片比例是多少?
张纪中:10∶1也不止。现在《天龙八部》刚剪完。《射雕英雄传》不得已是自己剪的,当时香港导演拍完走了,武戏导演不能剪,我只能自己剪,前后剪了六次。看不下去的地方就只能重拍,没办法。《射雕》补戏多花好几十万元,像陈玄风之死、包惜弱之死都是补拍的。《天龙八部》里乔峰自杀、到少林寺揭出身世都是剪片后重拍的。
金庸先生的信任度
三联生活周刊:从《笑傲江湖》到《天龙八部》,金庸的评价是不是越来越好呢?
张纪中:金庸原来对《笑傲江湖》的评价多是听别人的。这部戏后来在香港重播平均25点,最高30点,一个点10万人,这代表香港特区600万人,有一半人看过,达到同期最高收视率。播出的时候我正好到香港,金庸先生说:“反响很好,以前我是不是说得过重了?”看了《射雕》,他在我们的画册上题了一句话:《新射雕英雄传》—一英雄之作。他对我说:“谁再说不好就拿给他看。”他80多岁,不可能每集都看,他对我还是很信任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选择李亚鹏是不是有个人偏好?
张纪中:有点个人感情在里面,很多人理解令狐冲要很痞才过瘾,我觉得正气是第一,不一定要像许冠杰演的那样。邵兵太注重形象了,当时换掉他的原因是不入戏,总在开机前摆POSE。拍《笑傲江湖》时也看过胡军、耿乐。我觉得李亚鹏演这部戏是从青春偶像跨入到演员行列非常重要的一关,他已经很努力了。他本性上更像郭靖一一说话办事挺老实、纯朴,戏拍完时我对他说你演令狐冲有点遗憾,演郭靖可能更合适,他说:“我还真愿意演。”后来和金庸聊天时他也说亚鹏不错,他说的话也起作用,当时投资方也在。考虑到李亚鹏的年龄感,化妆时解决了不少问题,在蒙古时设计的帽子就是为了显得他年龄小。很多人批评他语速慢,我觉得像正常人的语速更不对。
浪漫到极限的《神雕侠侣》
三联生活周刊:金庸先生在你拍片中能给你一些支持吗?
张纪中
张纪中:他还打电话劝我:“张先生,如果太难拍了,改一改吧。”拍《射雕》时我拍那个雕怎么弄啊,到四川找雕,放个蓝布景,想让它飞,但它不听你的啊!而且是秃鹫,头上没毛,很丑。现在拍《神雕侠侣》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我们有经验了,电脑设计更先进了。现在难的是杨过、小龙女的演员,选对了就成功了一半。观众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推荐他们心目中的演员,但那些人也得能来呀。当时我想让赵薇演阿朱、阿紫,她就不来。现在小龙女我在考虑张柏芝、金喜善,“非典”过去之后我会去韩国看美女。
三联生活周刊:韩国演员语言上不会有问题吗?
张纪中:我在想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用她。有人提蒋勤勤,但她岁数太大。小龙女要没有风尘感、冰清玉洁。大家都很推崇古天乐那一版,李若彤是漂亮,但演戏上弱点儿,一直红不了。杨过和小龙女都是很大的难点,杨过的心理变化非常复杂,一定要有演技。如果选新人,又不会演戏,你弄一个美人搁那儿,不如弄张画。
三联生活周刊:《神雕侠侣》你的理想是拍成什么样?
张纪中:我想做到极致的浪漫,浪漫到很假的程度。看到其中的场景,你会觉得有这个地方吗?里面的景、色彩,都不是我们能想到的。这部戏里杨过的几个女友有各种类型,有野蛮女友式的陆无双,有纯真的公孙绿萼,有冰清玉洁的小龙女,也有傻郭芙。我会突出他和这些女孩的浪漫关系,当然我也依旧会强调襄阳城的厚重感,没有厚重就没有精神。像刘德华演的那一版,十几个兵、一小段城墙,这完全是对金庸的亵渎,我说这话好多人可能又要骂我,但这确实不是金庸作品。《神雕侠侣》拍完就是《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合在一起,我会把现代冰雪运动和它很好地结合。我最后要拍的是韦小宝,这可能是5年以后的事了。
三联生活周刊:你拍的金庸作品为什么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观众不认可?
张纪中:不同人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另外港台版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印象太深。这是年代的关系,那个年代刚刚进来一批像《霍元甲》、《上海滩》这样的电视剧,包括《射雕》,人们哪见过这个啊。它们给人的印象就像初恋情人一样,很多人是以这种初恋情人的印象作比较。我女儿也是翁美玲迷,她这次重看了三个版的《射雕》,跟我说:“爸爸,我以前怎么瞎了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