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的想象力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5月里的一天,收到一封美国来的E-mail,问我SMS,也就是我们谓之为“短信”的东西是怎么回事。怎么解释?当然容易,因为技术和操作很简单,不简单的是,怎么能让这个朋友感受到这里短信的热烈气氛,增强他投资中国门户网站的信心。

股价表现当然是最能给人以信心的,新浪,那时是12美元一股,现在涨到了17美元,甚至一度碰到19美元的边,这还是三大门户中股价最低的。另外两个,恨不能都在30美元上下了,不算它们背运的时候1美元下的挣扎,仅从今年3月,价格均已经涨两倍甚至翻番。

美国人是难以理解短信的神奇力量的,比如在一个金融留言板上,我看到一个70年代末来过中国的投资者说,他感觉中国的电力总是不够用,经常断电,除了少数的大城市,通讯设施更是匮乏。他说,那时候的中国仿佛是40年代,也就是他记忆中“二战”时的图景。面对中国门户的上涨,他的困境是,在这样一个连电线和电话线都不多的国度,他想象不出一个庞大的互联网人群。

对这样过时的头脑,告诉他我国36个大城市无线信号覆盖率高达99.86%,美国人感兴趣的高速公路的覆盖率超过96%,去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的计算机市场,我们的手机持有量已经达到2亿……就足够了。但令他们相信神奇的短信却要费口舌得多,因为美国大城市手机的渗透率可能比我们还低。至于手机文字聊天的方式,他们可能连想都没有想过。有些最近刚到过中国的人,于是现身说法,一个外教说,他教课的时候,一女生下课查看手机,一堂课居然收到27条。还有的人,从成都开出几个小时的车程,还能收到当地电信公司发出的欢迎短信。于是自发地得出结论,中国已经跳过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容易迈入的诸如垄断、高价等的陷阱,直接进入了无线的无限发展空间。

短信的想象力0

4月1日,短信成了愚人节的一大乐趣  

说到游戏迷们为一口宝剑反目成仇,向公安机关报警,或者游戏中结成的少夫老妻离家出走,或许大洋彼岸的投资者与我们还有些共同语言——他们中也有广大的游戏队伍。但关于短信,美国人的想象力也仅此而已。他们只能按一贯的逻辑推测出,中国消费者是因为短信0.1元,且单向收费的价格才被吸引住的。按照这样的假定,若通话费用足够低廉,短信将会消失。殊不知,年轻人以短信为乐,沉湎于这种不见面甚至不听声音的交流。尤其通过互联网的短信,很多是难以言说,羞于出口的。在那些无线已经放开的城市,小灵通的价格足够低廉,当地移动也有包月形式的服务,但短信仍然是年轻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如果以费用和时间成本计较,短信的一对一达的交流绝对超过直接通话,可年轻人仍使用这种QQ式的,耗时费力的“笨”办法。

缺乏足够的想象空间和想象力支持,最终,美国投资者给我们的门户网站定价,用的还是赢利数字、增长数字等呆板的统计结果。网易因为盈利数字最高,股价也最高,市盈率在30到40倍之间,只比美国已经成熟的科技企业的定价好一些,对业绩的高成长性并没有全部反映。新浪的定价最明显,它拥有全国除中央电视台以外最大的受众群,每天2000万的读者流量,却仅因为没有在短信和游戏里掘到最大的金矿,价格在三大网站中最低。如果美国投资者了解到这些网站渗透到中国人,尤其年轻人生活中的程度,定价自然不应该是这样的结构。

这几家网站,少则员工不过几百,经营方式又基本摒弃了实物,全是虚拟数字化,经营费用有限,即使再增加,也不会太多。按常理,几百个人,也算不得独门高科技,不应该有这样强的,动辄季度收入千万美元计的能力。但恰恰是事实弄人,纳斯达克3年前提前关门,把所有的竞争对手悉数饿死,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局面。加之国内的新闻业,表面上竞争激烈,骨子里同质性明显,与海外资本控制的网站相比毫无竞争力,更加剧了网络的优势,甚至出现传统媒体无偿提供内容,为网络打工的怪现状,为网站的低成本高盈利助力。这样的局面,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网站的幸福时光只会随着SARS之类突发事件向前延展。所有这些优势,只有我们中国的消费者知道,美国的投资者想象不到,因而无法表现在价格里。

最终,优势将表现为赢利,这也是长线持有“中央电视台第二”的道理。美国人看不到我们的“三网”比它们的“四重奏”——eBay、雅虎、亚马逊和美国互动更多的竞争优势,给予远低得多的定价。连孕育出《哈利·波特》的文明也如此,难道不给人以“想象来源于生活”启示?

下一篇: 插插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