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SARS时代疫苗攻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邱海旭)

后SARS时代疫苗攻略0

SARS疫苗的研发成为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的首要任务  

疫苗是人类战胜传染病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正在紧锣密鼓进行SARS疫苗研发。5月16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美国凯龙公司远东与北太平洋大区总裁舒俭德博士。凯龙疫苗(Chiron Vaccines)是全球五大疫苗公司之一,曾在全球首先研制成功乙肝疫苗,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基因工程。

三联生活周刊:人类最终战胜SARS是否必须依靠疫苗?SARS疫苗研发成功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后SARS时代疫苗攻略1

舒俭德  

舒俭德:就目前情况看,还没有什么特效药能够彻底消灭SARS病毒,因此疫苗应当是战胜这种疾病的最好手段。现在针对SARS的研究进展很快,但是开发任何疫苗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事,何大一教授这次来中国也清楚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一般来说,开发一种疫苗平均需要十几年,耗费10亿美元,而且不一定能够成功。艾滋病疫苗搞了20多年还没成功。但也有快的,像甲肝疫苗,从病毒分离到疫苗通过鉴定用了8年。SARS疫苗如果国际合作充分有效,加上最新技术的应用,我认为最快也需要3年。甲肝病毒是不变异的,而SARS有变异性。

三联生活周刊:凯龙疫苗公司是否也在研制SARS疫苗?各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研制SARS疫苗的思路是否相同?

舒俭德:前不久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和国立医学研究院召集包括凯龙在内的最大几家疫苗公司,提出在SARS疫苗研究上进行合作。生产疫苗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减毒的活疫苗,即用人为方法在某种细胞内不断地培养病毒,让病毒不断地传代。通常的病毒学规律显示,这样一代代培养,也许过了10代、20代,病毒的毒力就会大大降低,但此时病毒依然是活的,将病毒提取出来就可制成活疫苗。但用这种方法研制SARS疫苗不太实际,因为SARS病毒是变异的,实验室传代的速度可能永远跟不上自然界变异的速度。另一种方式是可将病毒直接杀灭后制成疫苗。但现在更多的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即根据基因排序,选定一些特定的抗原,将其对应的基因提取出来放到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基因里增殖,再提取出抗原蛋白。

三联生活周刊:SARS病毒体内含有无数种抗原,如何选定生产疫苗用的抗原?

舒俭德:病毒是有通性的,无论是球形病毒如流感病毒,还是子弹状病毒如狂犬病病毒,都包括遗传物质(内抗原)、支持结构和表面抗原三部分。冠状棘突就是SARS病毒的表面抗原,它就像钥匙一样,一粘上人体肺泡细胞,就能“打开”细胞并把内部的遗传物质释放进去。50年代研究的是全病毒流感疫苗,就是把病毒用化学物质灭活后,打到人体里。它能够产生足够的抗体,但很多抗原是多余的,会产生很多副反应。60年代的裂解疫苗只提取外抗原(棘突)和内抗原,把病毒的“壳”(支持结构)拿掉。进入70年代开发出亚单位疫苗,只提取外面的棘突,其他的都不要,也就是更加纯化,因此更加安全。

三联生活周刊:SARS疫苗肯定能消灭SARS病毒么?

舒俭德:我个人认为,SARS病毒可能难以被彻底消灭,有可能像流感那样成为人类一个长期的敌人。被人类彻底消灭的病毒需要具有三个条件,首先这种病毒只在人类中传播,其次它是不变异的,第三是有对付这种病毒的有效疫苗。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天花已被消灭,接下来的是小儿麻痹和麻疹。从理论上说甲肝也具备被消灭的条件。相反的例子是流感或狂犬病,不仅可以在人类中传播,在禽类或野生动物、家养动物身上都能存活,而人类又很难消灭动物身上的病毒。此外,将来有了疫苗怎么用?这在“后SARS时代”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要阻断一种病毒的流行,群体接种率要达到70%以上。像百日咳、白喉、小儿麻痹症,麻疹等疫苗,属于“国家计划免疫”,国家规定接种率必须达到85%,所以才真正阻断了病毒传播。但对于流感等疾病,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预防免疫接种体制还需要改进。论发病率和死亡率,流感大大高于SARS,流感爆发时患病率为10%。1998年北京至少有100万人患流感,那年12月八宝山殡仪馆火化的尸体比同期增长了40%。根据国外的研究,100例由流感引发的死亡中有74例被诊断为其他并发症,所以老百姓往往产生这样的误解,觉得流感死亡率不高。这次SARS流行和流感有相近之处,不少死亡都是由并发症引起的。另外,患者年龄越高,死亡率越高。国外的经验可作参考:法国有6000万人口,每年有800人万接种流感疫苗,其中60%是65岁以上老人,每年用于接种的社会医疗保险花费为1600万欧元,而因此每年可以减少25万例流感患者,减少住院患者39000例,减少7900例因流感引起的死亡,因而所节约的社会医疗保险费用高达4.7亿欧元。中国正在进行的医疗保险改革应当把这些问题纳入考虑范围。